理论教育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抗战胜利后的复员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抗战胜利后的复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乡村建设的复员抗战胜利后,流亡多年的中国教牧人员和传教士又回到原工作地,教会大中学校和神学院也已陆续复员。农促会重组后更名为“华北农村建设联合会”,它依然是华北基督教乡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进力量。各教会大学对未来的乡村建设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华西协和大学乡村建设系的成立也许可以能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华西拥有当时国内公私立大学中唯一的乡村建设系。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抗战胜利后的复员

(一)乡村建设的复员

抗战胜利后,流亡多年的中国教牧人员和传教士又回到原工作地,教会大中学校和神学院也已陆续复员。面对百废待兴的乡村,基督教各公会都制定了战后乡村计划,准备大干一场。在毕范宇看来,教会对乡村和农民的兴趣从来没有这样高涨,他对战后的乡村建设充满信心,认为乡村建设和农业改良的基督教哲学和乡村教会的基督教神学承担起这伟大任务的时刻已经来临,老的传教士精神加上所有新教力量全身心的合作,就一定能满足这特别时代的需求。(51)世界农业传教基金会干事、前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芮思娄在1947年春天重访中国,他认为美国教会对中国农业复兴的杰出贡献就是提供人才,因此建议美国各教会应最少招募1000名农业传教士,给印度、中国和日本各300名,朝鲜、菲律宾各50名。他甚至还为中国制定了一个预算为350万美元的十年规划。(52)

金陵大学热情欢迎芮思娄再次回到中国。前排右一是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左一是农学院院长章之汶。

停顿已久的华北农村建设促进会工作人员在战事结束之后重新聚拢,于1945年12月在北平重新组织了一个团体,由胡本德和麦尔文(Wallance Merwin)任正副主席,恢复了河北省的联会。1946年1月又正式召开改组大会,董事会主席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李荣芳担任,胡本德任总干事。农促会在重组时决定改变过去那种松懈的联合:每个基本会员团体至少要供给一个外国传教士及一个中国人士,农促会的职员直接归董事会统一管理;每个基本会员团体捐助给农促会的董事会年度经费美金一千元(以往只捐出法币五元的会费作为办公费用)。(53)属于农促会的《田家半月报》也于1946年搬到北平。农促会重组后更名为“华北农村建设联合会”,它依然是华北基督教乡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进力量。

1946年初夏,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科从成都复员回到南京,各项工作如训练学生、研究实验和乡村教会以及淳化镇乡村实习处的工作渐次恢复。因毕范宇休假,由朱敬一代理科长及淳化镇从事实习处主任,余牧人担任研究实验与文字出版,杨占一担任农场管理与农业推广。根据1947年6月的报告,一年中已有至少5名该院学生到淳化镇从事实习布道、社会工作。乡村教会推广方面,虽然不可能恢复战前原有计划,但该科开始用通信的方式帮助各教会改进一切事工。在淳化镇实习处,乡村教会科发现从前所做的农业推广工作,结果甚佳,当地百分之百的小麦都是金大2905号改良种。实习处的果园、苗圃工作也逐步恢复,还举办了农民训练会,有六七十位农民参加。余牧人还在淳化镇设立读书会数处,由教会平信徒负责,每晚有识字、唱歌、布道和讲时事等。卫生工作是与鼓楼医院乡村卫生科合作进行,医药人员每月去淳化镇一次,每次十天。(54)实习处的各项工作在1947年已全面恢复。

各教会大学对未来的乡村建设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华西协和大学乡村建设系的成立也许可以能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华大乡村建设系原为乡村教育系,由曾任平教总会乡村教育部主任的傅葆琛在1939年出任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时创立。1944年夏经教育部批准,改为乡村建设系,这是国民政府首次将“乡村建设”列入正规大学课程。华西拥有当时国内公私立大学中唯一的乡村建设系。因系首创,尚无部颁课程标准可以遵循,可以自由实验,拟于四个学期完成之后,再将各年级学生应习之必修、选修学科以及训练方针,请教育部审核,以作他校筹设此系的参考。该系称其目标在于“为中国储备乡建人才,研究乡建学术,实验乡建方法,提倡乡建事业,推动乡建工作,编辑乡建刊物,供给乡建教材”。(55)1947年元旦创办了《华西乡建》月刊,在发刊词中很自豪地称:“华大乡建系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学中最为特殊,即在中国与世界大学历史尚亦无设置此系之先例。这一世界所无、历史未有、听起来非常陌生的华大乡建系,实具有充分的创造性”;“华大乡建系有一贯的理论与作风,将以弥补四五十年来大学教育彷徨无主之缺憾。实为今后大学教育开出一光辉灿烂之远景。它将使建设与教育合而为一,它将使乡村建设作为大学教育的广泛的内容,它将使大学生的研究实验工作与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求得社会的改造,文化的复兴”。(56)(www.daowen.com)

《华大乡建系系刊》

《华西乡建》

纽约伦敦的中国教会大学战后计划委员会在为齐鲁大学做设计时,重新拾起了乡村计划,不过,这次将不再保留文学院,而是直接把它改成“乡村建设学院”(Colleg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虽然有些校友和学生表示反对,但校长吴克明接受了,并积极投入筹建工作。他在1947年送给纽约托事会的年度报告充满信心地写道:“关于将来,乡村建设学院的道路似乎是畅通着,充满了希望……倘政治局势稳定,有可能邀请到需要的人员,秋天就能开办,即使开始时范围是狭小的,前途还是光明的。”(57)

从20年代基督教大学开始农业技术推广,到30年代更加全面的乡村建设运动,到40年代发展成有建制的学科体系,这一过程显示出基督教大学对中国乡村社会关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