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村教会科的实验研究工作
乡村教会科除培养乡村牧师外,还专事研究与实验工作,以期为中国的乡村教会建设开辟一条新路。研究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牧区“实验室”的研究,是指在南京附近淳化镇的乡村教会实验区;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乡村教会调查与研究工作。
1929年毕范宇和一位年长的传教士朋友谈到乡村教会工作时,这位传教士建议他先要到乡村做五年的教牧工作,包括监督指导20个乡村教会、挨村巡回布道,等有了总体的布道经验后再回去教神学生。毕范宇觉得这个计划像是培养一个乡村传教士的行政管理者,而不是培养一个中国本土的乡村牧师。他认为在一个乡村牧区的范围内实行集中的研究实验,要比只在表面上指导20个乡村教会,对问题了解得更清楚,也使研究和训练更有活力。因此,毕范宇没有采纳先做五年巡回布道的建议,而是决心设立一个“乡村实验室”,作为学生学习和实习乡村牧师的基地。(42)实验的思路来自美国乡村教会专家包德斐“乡村牧区”的教会建设理念。乡村教会科决定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实验工作。同时,该科学生也需要一个地方实习乡村教会工作,这时刚好得到美国友人谢勒博士(T.H.P.Sailer)2500美元的经济支持。于是,毕范宇选定南京附近江宁县的淳化镇,在镇东买下15亩农田,并修建了一些简易房屋,设立实习处,并与当地的中华基督教会合作,进行乡村教会的各项研究、实验工作。此举引起了全国乃至海外教会人士的注意,开办才两年,要求前往参观的络绎不绝,甚至令举办者略为尴尬,因为“还看不到什么成绩”。淳化镇这个名字从此和金陵神学院就密不可分(详后)。
乡村教会科在教会建设方面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即“乡村教会推广”。所谓乡村教会推广,就是推广乡村教会建设的原则和方法。金陵神学院的杨占一曾对乡村教会推广的内容作过解释,即教友如何栽培,教会管理如何合理,如何达到自养,如何使基督的福音能够宣传出去等。教会是宣传福音的,所以乡村教会的推广是以福音为中心目的的。但他同时认为,教会不单是宣传福音的机关,也是服务的机关,农业推广也是其中一项,“当然教会依照本身的能力,酌量推动,使精神和物质生活同时并进,则中国的乡建运动不致有畸形的发展”。(43)可见,乡村教会推广就是要把乡村建设和教会建设合二为一,这正是毕范宇和乡村教会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教会遵循的乡建理念。
随着基督教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金陵神学院的乡村教会推广工作也逐步展开。1935年冬,乡村教会科召集全国48个乡村教会工作人员举行讨论会,商讨乡村教会工作改进办法。1936年秋该科正式成立推广部,其目的是联合各宗派团体的力量,根据基督教的信仰原则,分区研究实验乡村教会各种事工,并训练人才,普遍推广,以促进中国乡村教会建设运动,达到中华归主的目的。这些活动都是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和鼓楼医院等合作进行的。
这时德儒大学(Drew University)神学院的乡村教会推广专家费尔顿来金陵神学院访问研究,并协助乡村教会科的推广工作。在毕范宇1937—1938年休假期间,费临时担当了乡村教会科的领导工作,并完成了《基督教与远东乡村建设》一书。(44)他除担任课程外,还专门调查研究中国的乡村教会,并拟订了一个全国的乡村教会推广计划。1937年1月,金陵神学院邀请全国各神学院代表在南京聚会,讨论费尔顿所拟的全国教会推广计划。此计划将全国分为九个区,即华北区、鲁豫区、华东区、华中区、福建区、华南区、云贵区、华西区、陕甘区。每区由一神学院或教会机构负责,联合区内各教会团体,组织乡村教会工作推广委员会。推广委员会下面设立一个实验牧区,选定若干乡村教会为合作实验教会。委员会聘请专任推广干事,推广干事应当有宗教教育、卫生、家政、农业及布道等几种。每个推广区要以神学院为中心,各推广干事应在神学院授课,使学生对于实验牧区有所认识,可为毕业后打下工作基础。
金陵神学院在30年代之所以能制定一个全国范围的乡村教会推广计划,与它得到的一笔意外财产有很大关系。美国富商温得尔家族(Wendel)的最后一位直接继承人在1930年去世,为五所机构留下巨额遗产,金陵神学院便是其中一所。金陵所得具体数目不详,据说有250万到300万美元。金陵第一位华人院长李汉铎称之为“破天荒的好消息”。温氏遗金促进了中国新教神学教育的重新组合,并促成了《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这部宗教文献翻译史上的空前巨集的问世。(45)对金陵的乡村教会事业而言,温氏遗金确也促成了乡村教会推广计划的出台。当时计划全国设立150处实验牧区,但因战争迫近,华北等区还未能展开,只有云贵、福建、华西等区进行局部的推广工作。(46)
毕范宇作为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的代表性人物,不仅在实践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他关于乡村教会的调查在教会界也颇有影响。1931—1933年,他带领学生调查了淳化镇乡村教会实验区。他们很快意识到,要想发展他们的乡村教会实验,必须要对全国的乡村教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从1933年起,他开始准备全国教会的调查工作,1936年12月正式开始,到抗战爆发前,共调查了全国13个省、25个宗派的73个乡村教会。毕范宇以此为材料写成了《中国乡村教会调查》一书,成为关于中国乡村教会最具权威性的著作。(47)关于乡村教会与乡村建设,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传教士都思考得要多、要深刻。他发表过很多此类文章,以1937年的《基督教乡村工作的哲学》一文最重要。他讨论了乡建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这项事业中的信仰,文章列举了10条重要原则,摘录如下:
1.应公开基督徒的身份和信仰,毫无保留地在社区内建造基督教的团契;
2.满足乡村的需要,承担起在乡建中的角色;应关怀个人、家庭和社区的所有需要;
3.应当把乡村生活看成一个整体,乡村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整合在社区的生活中;(www.daowen.com)
4.应该限定计划的规模,但要求高质量。精深的工作最终是最好的推广工作;
5.应深入乡村,住在人们中间;
6.强调个人联系和小的团体组织;
7.最大限度利用当地资源;
8.尽可能地与其他机构合作,应与政府或其他机构合作,但不能牺牲或妥协基督教的信仰;
9.经常强调乡村建设的道德基础,在面对各种罪恶时,基督教团体应联合起来,反对侵犯个人和社区的各种罪恶,面对任何错误和不公正,都应声明基督教的信仰,对乡村社区的道德建设和物质建设要同样重视;
10.应建设教会。建设教会是乡村工作的必要任务。(48)
这10条原则可以说是毕范宇对自己和其他组织以往乡村工作方法的总结。在金陵神学院举办的淳化乡村教会实验区,也可以清楚看到这些原则是如何被实施的。
左二是金陵大学教授贝德士,左三是毕范宇,左四是燕京大学教授赵紫宸,左五是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