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洲篝火节:《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

欧洲篝火节:《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一般的篝火节从远古的时候起,整个欧洲的农民有一个风俗,在一年的某几天,点起篝火,围着火跳舞,或从火上跳过去。我们从春天的篝火节说起,这种篝火节通常在四旬斋的头一个礼拜天,复活节头一天和五朔节当天举行。这是篝火节的呼号。杜省的拉维兰地方,直到近年,结婚的年轻夫妇必须在当年看管篝火。

第一节 一般的篝火节

远古的时候起,整个欧洲的农民有一个风俗,在一年的某几天,点起篝火,围着火跳舞,或从火上跳过去。这种风俗,根据历史证明,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且在古代也有举行类似仪式的例子,这些事例本身的有力证据也表现在基督教传播之前很久就有这种习俗了。公元八世纪时基督教的宗教会议曾经企图把这种风俗说成是异教仪式而予以取缔。这一事实便是北欧遵行这种仪式的最早证明。在篝火中烧毁偶像或者装在火里焚烧一个活人都不是少见的事,而且有理由可以相信古代这种场合下确实焚烧活人。简略地考察一下这个风俗,就可以找出人牺的痕迹,同时也有助于说明它的意义。

最常见的点燃这种篝火的时候是在春天和夏天,有些地方也在秋末或冬天举火,尤其是在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圣诞节那天和主显节前夕。篇幅不容许我详细描写所有这些篝火会,只能举几个例子来证明它们的一般性质。我们从春天的篝火节说起,这种篝火节通常在四旬斋的头一个礼拜天(Quadragesima或Invocavit),复活节头一天和五朔节当天举行。

第二节 四旬斋篝火

在四旬斋的头一个礼拜天举行的风俗在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国许多地方都很流行。如在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在所谓“大火日”的头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孩子们就从一个一个农庄劝募收取柴禾。在格兰·哈鲁克斯地方,谁要是拒绝孩子们的要求,孩子们第二天就追赶他,要用已熄火的灰烬涂黑他的脸。到了举火的那天他们砍下小树,主要是杜松和金雀,等到黄昏所有的高地都点起篝火。人们常常说要点燃七堆大火,村子才能免于火灾。如果默兹河那时还被厚厚的冰层冻结,冰上也点起火来,在格兰·哈鲁克斯地方,人们在火堆的正中立一根柱子,称为“巫婆”(makral),由村子里最近结婚的男子把火点着。在莫朗书附近,人们把一个草人放在火堆里烧掉。年轻人和孩子们围着火堆跳舞唱歌,并且得从火上跳过去,以求来年丰收,婚姻美满。或是借此预防腹痛。在布拉邦特[1],也是在这个星期天,妇女和男人都用妇女服装打扮起来,打着火炬到田里去,在那里跳舞,唱滑稽歌曲,他们自称目的是要赶走“恶毒的播种者”,福音里提到它在这天出现,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在埃诺省的帕图拉格地方,直到1840年左右还尊崇这个风俗,名叫埃斯科芬或斯科芬(Escouvion或Scouvion),每年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称为小斯科芬节,青年们和孩子们常点着火把跑过菜园和果园,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

苹果,又结梨,对于斯科芬,樱桃都是黑的!

说完后,打火把的人用火把摇圈子,然后扔到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枝子中去。下一个星期天叫做大斯科芬节,同样点着火炬,在果园树中跑,从下午直到天黑。

法国境内阿登山区,农村里全村的人都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火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就点燃起来,也是由最近结婚的男子或女人用火柴点着的。这个风俗在那一带至今还保存着,相当普遍。常常把猫扔到火里烧死,或在火上烤死。当他们烧的时候,牧人赶着他们的牲口从烟和火焰中穿过,作为给他们预防疾病和魔法的手段。有些农村认为围着火跳舞跳得越欢乐,那年的庄稼就越好。

汝拉山脉以西,法国的法兰斯孔德省[2]内,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日叫做火炬(Brandons)星期日,这是因为每逢那天照例点燃火炬。在那个星期六或星期天,村里的男孩们就套上一辆车,拖着满街走,在每个有女孩的人家门口停下来,讨一把柴禾。等到有了足够的柴禾时,他们就把车赶到离村不远的地方去,把柴禾架成一堆点燃起来,让教区所有的人来观看。在有些村子里,晚祷钟声响后,人们就喊着:“看火去!看火去!”这是篝火节的呼号。小伙子们、姑娘们、小孩子们围着火跳舞,火燃熄了大家就抢着从余火上跳过去。不论姑娘或小伙子,谁跳过火堆而没有烤着衣服,谁在当年就会结婚。青年人还点火炬到街上和田里去,当走过果园的时候,他们就喊道:“长出果子比叶子多!”杜省的拉维兰地方,直到近年,结婚的年轻夫妇必须在当年看管篝火。人们在篝火当中竖着一根柱子,顶上拴着一个木刻的公鸡。大家赛跑,赢了的就得到木公鸡为奖。

在奥弗涅山区,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处处都点着篝火。每一个村庄每一所小房子,甚至每一小区每一单独的农场都点起自己的篝火(即他们所说的figo),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火焰就燃起来了。无论在高处或在平地,处处都可见火焰的燃烧,人们围着火跳舞,从火焰上跳过去。然后,他们去参加格兰纳一米亚仪式。格兰纳一米亚是用谷草扎的火炬,拴在一根竿子顶上。当火堆烧了一半的时候,旁观的人就在要灭的火焰上点起火炬,拿到附近的果园、田地、菜园,以及任何有果树的地方。他们一边走,一边放开嗓子唱着:“我的朋友格兰纳,我们的父亲格兰纳,我的妈妈格兰纳。”然后他们把燃着的火炬拿到每棵树的枝子下晃一下,唱道:“Brando,brandounci tsaque brantso, in plan panei!”意思是说:“火炬燃烧吧,让每根树枝结出一篮果子!”还有些村子里,人们从播过种的田里跑过去,把火炬的灰摇到地上,他们还拿一些灰放在鸡巢里让母鸡全年多下蛋。这一切仪式都举行完了之后,各人回家,摆出筵席,晚上专吃馅饼和烤饼。在这个例子里,带着火炬到果树园里,和播过种的田里,以及鸡巢等处,显然是一种要保证丰产的巫术。如波默罗尔博士所提示的,人们使用符咒所召唤的那个格兰纳,以及用它的名字称呼火把的那个格兰纳,可能就是古代凯尔特人的格兰纳斯神,罗马人把它当作阿波罗,对它的崇拜有碑刻为证,这种碑刻不仅在法国发现过,在苏格兰和多瑙河流域也发现过。

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把点燃的谷草火把(brandon)拿到果园和田里去使农作增殖,这种风俗在法国曾经很常见,不论是否同时还点燃篝火。又如在皮克狄省,“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人们拿着火炬从田里走,祓除田鼠、毒麦和黑穗病。他们以为火炬对菜园很有益,能使洋葱长得很大。孩子们手里拿着火炬在田里乱跑,能使土地更肥沃”。在汝拉和库姆·黛因之间的一个叫做维尔克的村子里,每到这个节日山顶上都点起火炬,拿火炬的人来到村里挨家索讨烤豌豆,要求所有在当年结婚的夫妇跳舞。法国中部的一个地区贝里,这一天好像并不点篝火,但是在太阳落山以后,村庄里的全体居民,都拿着点燃了的谷草火把分散在整个田野里,烤地、烤葡萄园、烤果园。远远望去,一片移动的火光,在黑暗中闪闪烁烁,像鬼火一样,彼此追逐横过平原,绕过山腰,走下山谷。男人在树枝子中间摇晃火把,妇女和孩子把麦秸编的绳子缠在树干上。仪式的目的是要防止大地的果实不受各种灾害。人们认为捆在树干上的麦草绳可以使果树多结果实。

上述相同的季节里相似的风俗,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也一直流行。如在莱茵河流域普鲁士境内的艾弗尔山区,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青年人常常挨家收集谷草和柴。他们把柴草带到一个高地上,围着一棵又高又细的山毛榉堆起来,拿一块木柴成直角地拴在树上,构成一个十字形,叫做“茅屋”或“城堡”在上面点着火,青年人光着头围绕火光熊熊的“城堡”列队而行走,每人手持一个点亮的火炬,高声祈祷。有时在“茅屋”里焚烧一个草人。人们注意烟往哪个方向飘,如果是往谷田里飞,那就是庄稼丰收的迹象。在同一天,艾弗尔有些地方还用谷草做一个大轮子,用三匹马拉到山顶上。村里的男孩们天黑时也到那里去,把轮子点燃,推它滚下山坡。在奥帕斯塔特菲尔德村,轮子需由最近结婚的青年完成,在卢森堡的厄契特纳奇附近,同样的仪式叫做“烧巫婆”。在蒂罗尔的伏拉柏格村,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把柴草围着一棵细长的小枞树堆起来。树顶上拴一个人形偶像,叫做“巫婆”,是用旧布填上火药做的。到了夜里,都点上火,男孩、女孩围着它跳舞,摇着火把,唱着曲子,曲子里可以听得出这样的话“谷子在簸箕里,犁在田里”。在施瓦本,在四旬斋的头一天,用布做一个偶像,拴在杆子上面,称之为“巫婆”或“老太婆”或“冬天的奶奶”。把杆子插在一堆木柴的中央,再点上火。当“巫婆”燃烧时,青年人向空中扔火饼。火饼是薄薄的圆木块,半径有几英寸长,边沿为锯齿形,仿效太阳和星星的光线。火饼正当中有一个小眼,穿在一根棍子头上。扔火饼之前,先点着,把棍子来回摇,动力传到火饼上,再把棍子在斜板上猛一碰,加大动力。这样一来,燃烧的火饼就投出去了,在空中飞得很高,落地之前在空中划出长长一道弧形火光。烧过的“巫婆”和火饼的炭拿回家去,当夜埋在亚麻田里,认为它能驱走田里的害虫。在赫斯和巴伐利亚边境上的罗思山区,人们常常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到山顶或高地去。小孩和少年拿着火炬,涂抹了焦油的打扫和包着谷草的杆子,拿一个轮子,包上容易燃烧的东西,点燃后滚下山去,青年人冲到田里,拿着点亮的火把和扫帚,最后把火把和扫帚扔在一堆。他们站在周围,唱起赞美歌和民间的歌曲。拿着火炬在田里跑,其目的是要“赶走恶毒的播种者”,也可能是纪念圣母的,求她全年保护大地的果实,保佑他们。在赫斯[3]附近的村子里,在罗恩山脉和福格尔山脉之间。人们认为火轮滚到哪里,哪里的田就不受冰雹风雨的灾害。

在瑞士也一样,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常有在高地点燃篝火的风俗,所以民间把这一天叫做火花星期日。例如,整个卢塞思州都流行这个风俗。男孩挨家讨木柴谷草,然后堆在一个显眼的山丘上,中间立一根柱子,上面有一个草人,叫做“巫婆”。天黑时,点燃柴草堆,年轻人围着它疯狂地跳舞,还有人挥着鞭子发出声响,或是摇铃,当火焰烧得相当低的时候,他们就从火上跳过去,这叫做“烧巫婆”。该省有些地方,人们还用谷草和荆棘包着旧轮子,点燃后,让它冒着火焰滚下山去。在黑暗中噼噼啪啪地烧着的篝火愈多,当年的收成就会更好,在火边或火上跳过去的人,跳得愈高,人们认为亚麻也长得愈高。有些地方,点火的必须是最近结婚的男人或妇女。

在四旬斋的头一个星期天燃烧的这些火堆,似乎很难与大致同一时日的“送走死亡”仪式中燃掉死亡偶像的火区分开来。我前面谈到,在奥地利西利西亚的斯帕钦道夫村里,鲁泊特节(忏悔节?)那天早上,人们把一个草人,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放在村外的一个洞里,把它烧掉。正烧的时候,人人争着抓一把草渣,把它放在自家的田里,以为这会使收成更好。这个仪式叫做“埋葬死亡”。即使草人不叫“死亡”,遵循这个仪式的意义也许还是一样的。因为,正如我已经试着表明过的那样,死亡这个名字并不表示仪式原来的意义。在艾弗尔山区的科柏恩村里,男孩子在忏悔节那天做一个草人,对它进行正式审判,控诉它一年来在附近地区所犯的一切盗窃案件,最后判处草人死刑,拿着它走遍全村,然后枪毙,放在火堆上烧掉。他们围着火堆跳舞,最近结婚的新娘必须从火堆上跳过去。在奥尔登堡,忏悔节那天晚上,人们常编一个长长的草带,点燃后,摇晃着在地里到处跑,高声叫喊,唱着粗野的歌曲,最后他们在地里烧化一个草人。在迪塞尔多夫区忏悔节烧的草人,是用一捆未打过的谷稍做的。在春分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苏黎世的顽童们,用小车推着草人,女孩们带着五朔树从街上走过,晚祷铃响以后,就把草人烧掉。在亚琛地区,在圣灰星期三那天,常把一个人和豌豆蔓一起装在筐里,运到预定的地方。在这里,他悄悄从筐里蹓出来,然后把豆蔓和筐子点火烧掉,孩子们以为烧得是那个人。在瓦尔·迪·莱德罗(即蒂罗尔),每当狂欢节的最后一天,都用草和小树做一个木偶,而后烧掉。这个像叫做“老太婆”,仪式叫做“烧死老太婆”。

第三节 复活节篝火

另一个举行这种篝火会的时节,是复活节的前夕,即复活节星期日的前一天的星期六。在这一天所有天主教国家都有一个风俗,熄灭教堂里所有的火,然后用火石和钢,或用火镜点起新火。用这新火点起逾越节[4]或复活节的大蜡烛,然后再用这大蜡烛点起教堂里所有熄灭的火。德国有许多地方也用这种新火在教堂附近的空地点起一堆篝火,这是献祭过的篝火,人们拿着橡树、核桃树、山毛榉的枝子,在火上烧成炭,然后带回家去。有些炭枝在家中新点起的火中烧掉,并祷告上帝赐福全家,免受火灾、雷电和冰雹。这样一来,每家都有了“新火”。有些炭枝保存到来年,遇到大雷雨闪电的时候,放在灶里,以防房子遭电击毁,或者把炭枝塞在屋顶下,也是为了同一目的。还有些树枝放在田里,果园里、草地上,祷告上帝保护他们,免受霜雹虫害。人们认为这样的田和果园比其他的田和果园的作物要长得好些,里面的谷物和树木不会被冰雹压倒,老鼠、害虫、甲虫不会吃它们,巫婆不能伤害它们,谷穗长得又密又饱满。人们还把炭枝放在犁上,把复活节火堆的灰,以及神圣棕榈树枝的灰在播种时和种子拌在一起。有时在祭过神的篝火上焚烧一个木制的偶像叫做“犹大”,在这种风俗已经废除的地方有时仍称这种篝火为“烧犹大”。

农民举行的复活节篝火会的方式和与复活节篝火会有关的一些迷信,都明显地表示出它的性质乃是非基督教的。整个德国北部和中部,从东边的阿尔特马克和安霍特起,中经不伦瑞克、汉诺威、奥尔登堡、哈尔茨地区和黑森直到威斯特伐利亚,复活节篝火会至今还是同时在山顶上燃烧着。有时一眼望去,这种篝火可以数出四十堆之多。早在复活节之前,青年人就忙于收集木柴了。每个农家都捐献,柏油桶、石油箱等等早就堆得高高的了,相邻的村子彼此竞争,看谁点的火苗最大。年复一年,总是在同一个小山上烧火,因此,那个山常常就叫复活节山。站在高处看着篝火一个接一个地在附近高地烧起来,蔚为奇观。农民相信,他们的篝火烧得愈大,地里的出产就会愈多,火光照耀的房子就更不会有火灾和疾病。在黑森的沃尔克马森和其他地方,人们常常注意风把火苗吹往哪个方向,然后他们就在那个方向播种亚麻,相信它会长得很好。从火堆里取出的火棍可以保证房子免遭雷击,灰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保护田地不受老鼠侵害;把灰和牲口喝的水拌在一起,可以使牲口壮实,不受瘟疫。火焰灭下去的时候,老老少少都从火上跳过。有时还赶着牲口从快要熄灭的炭火上走过。有些地方用谷草包着柏油桶和车轮,点着火以后从山腰滚下山去。有些地方的男孩子就着篝火点起谷草把子,一面摇晃火把,一面到处乱跑。

在蒙斯特兰[5],总是在某个固定的小山上烧起复活节的篝火,因而这些小山又叫做复活节或逾越节山。所有的人都围在火旁边,青年与少女们绕着火边走,边唱复活节颂直到火焰熄下去。然后女孩子摆成一行,一个接一个从火上跳过去,每个女孩都由两个青年挽着手,跟着他们跑。昏暗中,男孩拿着火光熊熊的谷草把子从田里跑过,使田地增产。在奥尔登堡的德尔曼霍特地方习惯做法是砍两棵树,并排地栽在地上,每棵树旁堆十二桶柏油。然后再在树旁堆上木柴,在复活节的黄昏都点上火。仪式结束时,顽皮的孩子争着把彼此抹黑,还要把大人的衣服抹黑。阿尔特马克的人相信,复活节的火光能照到多远,所照之处的谷子全年都会长得好,也不会发生火灾。哈尔茨山区的布伦罗地方有一个在复活节烧松鼠的风俗。阿尔特马克的人们在火里烧骨头。

上弗兰肯的福希海姆附近,每年复活节星期六那天,人们都要在教堂墓地上烧一个叫做犹大的草人。全村给烧草人的火葬堆送木头,并把烧过后的炭棍子保存起来,留到沃尔蒲吉斯节(Walpurgis Dan)(即5月1日)埋在田里,以防小麦枯萎发霉。大约在一百年或一百多年以前,上巴伐利亚的阿尔森尼伯格地方有如下的风俗:复活节星期六的下午,男孩收集木柴,堆在一块谷田里,在柴堆正中竖立一个高高的木十字架,全包在谷草里。晚祷之后,他们在教堂里祭过神的蜡烛上点起灯笼,尽快地向柴堆跑去,都争着第一个跑到那里,谁先跑到就给柴点着火。妇女和女孩不能到火跟前来,但他们可以在远处看火。火苗升起的时候,男人和少年都很高兴,又闹又喊着:“我们在烧犹大!”,头一个到达火堆点火的人妇女在复活节星期日发奖,在教堂门口送给他染了色的鸡蛋。整个仪式的目的是要防止冰雹。在上巴伐利亚的其他村子里,这个仪式在复活节星期六晚上九点、十点之间举行,叫做“焚烧复活节人”。在离村约一英里远的一个高地上,年轻人竖立一个高高的十字架,包上草,让它看起来像个人,两手伸在外面。这就是“复活节人”。十八岁以下的男孩不得参加这个仪式。一个年轻人站在“复活节人”旁边,手里拿着一支祭过神的蜡烛,是他从教堂里点好带来的。其余的人围着十字架距离均匀地个大圆圈,一声信号,便围着圆圈跑三转,第二次信号一起,大家都向十字架和手拿燃烧着的蜡烛的男孩跑去。谁先到达,谁就有权把“复活节人”点着。点燃后,大家快乐异常。当“复活节人”在火焰中烧完的时候,从其余男孩中选出三人,每人围着灰烬用棍子在地上画三圈。然后,全体就都离开那里。到复活节星期一那天,村里人把那些灰烬收集起来撒在田里;他们还在田里插上复活节星期日祭神用过的棕榈树枝,另外还插一些棍子,棍子都已烧成炭,是在耶稣受难日[6]祭过神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田地,不受霜雹侵害。施瓦本有些地方,不准用铁、铜或火石点燃复活节的火,只能用木头磨擦生火。

复活节篝火的风俗似乎在整个德国从北到南、从中部到西部都流行过。我们在荷兰也发现有复活节篝火。在荷兰,篝火是在最高的地方点燃的,人们围着火跳舞,从火焰或从燃着的炭上跳过。在这里也跟在德国常见的一样,篝火用的燃料由青年人挨家挨户收集。在瑞典许多地方,复活节头天晚上人们朝四面八方放火枪,在山上和高地点起篝火。有人认为举火的目的是要防止在这个时日特别活跃的特罗尔和其他妖精。

第四节 贝尔坦篝火

苏格兰中部高地的篝火,以“贝尔坦篝火”闻名,从前是在5月1日以隆重的仪式点燃起来的。在这种仪式上人牺的习俗特别明显,毫不含糊。点燃篝火的风俗在许多地方一直延续到18世纪,这个时期的作家对这个仪式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现存的古代异教奇异有趣的画面,这里我将引录这些作家自己的描写。最详细的描写是约翰·拉姆齐留给我们的,他是克里夫附近奥赫特泰尔的地主,彭斯[7]的保护人,瓦尔特·司各特爵士[8]的朋友。他说道:督伊德教[9]最大的节日是贝尔坦节,即五朔节,高地的某些地方最近还用特殊的仪式纪念这个节日……,像督伊德教徒的其他公开宗教活动一样,贝尔坦节似乎是在小山上或高地举行。如果以为那个以宇宙为庙宇的神会住在任何人建的屋里,他们认为这是对神的侮辱。所以,他们在露天献祭,常常是在小山顶上,祭祀的地方四周是自然壮丽景色,是最好的温暖和安静的地方。据传统说法,在过去一百年内,高地纪念这节日的方式是这样的。但是,自从迷信衰落以来,各村的人们在某个小山上,或在他们放养牲口的高地上举行仪式。早上年轻人都聚集在那里,挖出一个深坑,在坑沿上堆成土墩作为坐位。坑的正中放一堆木柴或其他燃料。古时候人们采用“特恩—爱今”(tein-eigin)——即应急火或特需火[10]来点燃这堆篝火。虽然许多年里,他们也曾经只用普通常用的火来点燃篝火。但是遇到特别紧急情况时还是要采用“特恩—爱今”。所以这里我们还是叙述一下这种取火的过程。

“头天晚上,人们把所有的火都小心地熄灭,第二天早上,点燃圣火的材料都已准备好。斯凯、马尔、蒂里诸岛似乎是用最原始的办法点燃圣火。找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橡树板,正当中钻一个洞,再用一根橡木棍子将其一端插入洞内当螺旋钻。苏格兰本地有些地方使用的机器不同。他们用一块青绿色的方形木头框子,框子当中放一根做轴。有些地方要九个人,有些地方是二十七人轮流推转轴干或螺旋钻。如果其中有人犯了谋杀、奸淫、盗窃或其他大罪,那火就点不着,或是失去其应有的神性。经过猛烈摩擦,稍有一点火星,就燃起一种菌子,这种菌子是长在老桦树上的,非常容易燃烧。这个火好像是直接从天上来的,人们认为它有各种各样的神性。他们认为这个火能防止魔法,是治恶病的灵药,不论是人的病还是牲口的病都能治好,甚至最烈性的毒药也能用这个火来改变它们的毒性。”

“用应急火点燃起篝火之后,大家就准备饭食。一吃完饭,就围着火唱歌、跳舞。娱乐将结束时,主持节日活动的人拿出一个拌有鸡蛋的大烤饼,沿饼边切成扇形;这叫做‘bonnach bealtine’——即“贝尔坦饼”。把饼切成许多块隆重地分给大家,其中有一块,谁得了,谁就叫做‘cailleach beal-tine’——即‘贝尔坦老妖婆,,这是一句骂人的话。发现某人得了这块饼之后,一部分人就捉住他,做出要把他扔到火里去的样子,但大多数人都阻止这样做,他就得救了。有些地方,人们把他放倒在地上,好像要肢解他,后来,他们拿蛋壳砸他,在那一整年当中,人们都叫他这个可恶的绰号。在人们对这个节日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提起cailleach beal-tine来,还假装他已经死了。”

卡兰德教区是西珀斯郡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贝尔坦篝火的风俗直到18世纪末仍很流行。当时的教区牧师曾经这样描写该地的风俗:“5月的头一天叫做贝尔坦,或叫做巴尔坦节,镇上或村庄里所有男孩都在荒野相会。他们在草地上挖出一道深沟,沟内留出一块圆形的土墩当桌子,沟的大小足够容纳全体参加的人。他们燃烧一堆篝火,先做一道奶油蛋糊,然后用燕麦捏一个饼,放在石头上就着炭火烤熟。吃了奶油蛋糊之后,把饼分成尽可能的大小、形状相等的若干等份,在场的每人一份。并将其中一块用炭涂黑,他们所有的小饼块都放在一个帽子里,每人都蒙上眼睛在帽子里拿一份饼块。拿帽子的人得最后一块。谁拿到那一块涂黑的饼,谁就是‘虔诚的’人,就把谁献祭给贝尔。他们是要求贝尔保佑,在那一年之内不是以人而是以东西为祭品的,不过们现在已经不真正献祭了,只强迫那‘虔诚的’人从火上跳过三次,节日的仪式便到此结束。”

汤姆斯·彭楠特曾于1769年在珀斯郡旅行,他告诉我们说:“5月1日,各村的牧人举行他们的贝尔坦,一种农村的祭礼。他们在地上挖一个方形的沟。沟的正中留一片草地,在这草地上堆起一堆木柴,还点起火来,在火上用大锅煮一锅鸡蛋、黄油、麦片牛奶粥,还有许多啤酒和威士忌酒。大家每人都得出一点东西。仪式开始时,把粥倒一点在地上作为祭奠:于是每人拿一个麦片饼,饼上有九个突起的小方块,每个方块献给一个神,即他们羊群、牛群的所谓保护者,或是献给某个动物,即羊群、牛群的真正破坏者。然后每人都把脸对着火,掰下一个方块,从肩上往背后扔,说道:‘我把这一块给你,请保护我的羊,等等。’这之后,他们对可恶的动物也举行同样的仪式:‘狐狸呵,这块给你,请你饶了我的山羊,灰老鸦啊!这是给你的,老鹰啊!这是给你的。’仪式完毕后,他们吃粥,吃完后,由两个专门指定的人把剩下的粥藏起来。到下一个星期天,他们又集合在一起,把上次娱乐时吃剩下的东西吃完。”

18世纪另一作者描写了珀斯郡洛吉雷特教区举行的贝尔坦节。他说:“这里每年旧历五月一日举行一个叫做贝尔坦的节会。主要是牧人举行,他们几十人聚在田野里,煮牛奶和鸡蛋,给自己做一顿饭。他们专为这聚会烤一些饼,跟这些菜一起吃,饼的表面突起一个乳头形的小包。”在这个论述中,没有提到篝火的事,但是,可能还是点燃篝火的,因为当时的一个作者告诉我们,洛吉雷特教区东边附近的克尔克米契尔教区里,五月一日在田里点火烤圣饼的风俗到那时候还没有完全绝迹。我们可以推测面上带有小块的饼从前是用来决定谁该做“贝尔坦克巫婆”,或是谁该当火里的牺牲的。这种风俗的痕迹也许还保留在下述的风俗中,烤一个特种的燕麦饼,在五月一日中午左右的时候让饼滚下山去,人们认为,谁的饼滚破了,谁就会死去,或是一年之内都不走好运。这些饼,或者如在苏格兰所谓的燕麦薄饼,是按通常的办法烤出来的,不过上面涂了一层薄薄的鸡蛋、牛奶或奶油以及一点麦片拌的奶油酱。这种风俗好像一直在因弗内斯郡的金古西附近流行。

在苏格兰东北部,直到18世纪下半叶还点燃贝尔坦篝火,几个农庄的牧人还常常收集干柴,点燃后,在火堆的“南边”跳三次舞。但是,据后来的权威说法,这个地区不是在旧历五月一日点燃贝尔坦篝火,而是在旧历五月二日,叫做骨火。人们相信在那天黄昏或晚上,巫婆全都出动,忙着对牲口施魔法、偷牛奶。为了抵制她们的法术,牛棚门上都放着花楸树和忍冬树的木块,特别要放花楸树的木块,每家农场主和佃农都把旧茅草、金雀花枝堆成一堆,日落后不久就点燃起来。有几个人守在篝火边不断地拨着旺盛的火堆,另外一些人用叉子或杆子叉一些燃着的火柴,尽可能举得高高地到处跑动。青年人围着火跳舞,从火烟中跑过,喊道:“火啊!烧吧!烧死巫婆,烤死巫婆!火啊,火啊!烧死巫婆!”有些地方,用燕麦或大麦做一个大圆饼,从篝火灰上滚过。等所有的柴火都烧完了之后,人们把灰烬远远地撒开,在这之前,他们跨越火苗跑来跑去,口中喊到:“火啊,烧死老巫婆!”直到篝火烧尽,天色黑下来才止。

在赫布里底群岛,“贝尔坦薄饼做得比圣迈克尔地方的小一些,但做法还是一样,尤伊斯特地方已经不再做这种饼了,但阿兰神父还记得大约二十五年前见过他祖父做过一个这样的饼,那地方还做一种干酪,一般是在5月1日做,保存到来年贝尔坦节,作为一种避邪物,防止牛奶生产受邪气影响。这里的贝尔坦习俗似乎与别处是一样的。到处都把火灭掉,在山头点一堆大火,赶着牛群朝太阳方向(dessil)绕火走,以求全年免除瘟疫。每人都从火堆上取火回家,用以点燃自己家里的火。”

威尔士也一样,在5月开头的那天有点燃贝尔坦篝火的风俗,但是,点火的日子则从五朔节前夕到5月3日不等。从下面的描写来看,常常是用两块橡木摩擦生火。“火是这样点燃的:几个人各把自己衣服口袋翻转过来,身上不得留任何钱或金属。然后到最近的树林去,收集九种不同的树枝,把树枝拿到点火的地方,在草地挖一个圆坑,把树枝成十字地架在坑内。所有的人都围成圆圈站着,看点火。有一个人拿两块橡木一起摩擦,直到冒火星为止。用火点上树枝,立即燃起大火来。有时两堆火并排地烧着。这些火,不论是两堆或一堆,叫做coelcerth[篝火]。把燕麦面或黄面做的圆饼,分成四瓣,放在一个小面粉袋里,每个在场的人都在袋里取一小份面饼。拿袋子的人得最后一块。凡是拿到黄面饼的人都得从火上跳三遍,或者在两堆火之间跑三遍,人们认为这样做了准有好收成。必须受罚的人大叫大喊,老远都能听见,那些拿到燕麦的人就在火上跳三遍,或在两堆篝火之间跑三趟。”

人们认为在火上跳三遍或在两堆篝火之间跑三遍,就准会丰收,这种信念是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讲威尔斯风俗的作者指出过上述那种信念。据他说,人们过去常常认为“在5月或仲夏点燃篝火,可以保护田地不受魔法侵害,因而会有好收成。灰也被认为是贵重的避邪物”。所以,那些人们似乎以为火的能力能够肥田,并不是直接促进地里种子的生长,而是间接地抵制巫术的有害影响,也许是间接地把巫婆本人烧掉。

爱尔兰似乎也点燃贝尔坦篝火,因为科马克或另外一个叫这个名字的人说道:“贝尔坦节(即五朔节)之所以这样称呼是由于埃林的督伊德教祭司们常常在这天大念咒文,烧起‘幸运之火’,或‘两堆篝火’,他还说,当地人常把牛群赶到火边,或从火焰中走过,用以预防当年的疾病。”在五朔节或五朔节前夕赶着牛群从火焰中走过的风俗在爱尔兰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人们还记得。

在瑞典靠近中部和南部地区五朔节是民间的一个大节。节日前夕各个小山和丘陵都燃起熊熊篝火,这些篝火都必须是用两块火石磨擦点燃起来的。每个大的村子都有自己的篝火,青年人围着火站成一圈跳舞,老年人则注意观察火苗是向北还是向南,如果向北,春天就将来得晚,天气寒冷,如向南,春天就温暖宜人。在波希米亚,五朔节前夕青年人在小山和高地上,在十字路口,在牧场上点起篝火,围着火跳舞。他们从亮着的火炭上,甚至从火苗上跳过去。这个仪式叫做“烧巫婆”。有些地方拿一个偶像代表巫婆,在火上烧掉。我们必须记住五朔节的头一天是著名的沃尔蒲吉斯之夜,这时节各处的巫婆,隐身在每个角落,散布各种坏事的因子。在这个妖巫为虐的晚上,沃依格兰地区的孩子们也在高地点起篝火,并从火上跳过去,还挥动燃烧的扫帚,有时扔到空中,火光所及之处,就受到保佑。在沃尔蒲吉斯之夜点燃篝火,叫做“驱赶巫婆”。五朔节前夕(沃尔蒲吉斯之夜),点火烧巫婆的风俗一直在(或曾经在)蒂罗尔、摩拉维亚、萨克森和西利西亚流行。

第五节 仲夏节篝火

但是这种篝火节在整个欧洲最普遍的是在“夏至”,即仲夏节前夕(6月23日)或仲夏节(6月24日)那天举行。圣约翰洗礼者的名字称呼仲夏节,多少使这个节日带上一点基督的色彩,但是,我们不能怀疑,这个节日在公元纪元之前很久就已经有了。夏至或仲夏节是太阳历程中的一个大转折点,这时太阳在天空中一天比一天爬得更高,接着就停顿下来,又顺原路折下天程。对此,原始人一开始注意并思考这巨大火光的球体行经天穹的现象时,不可能不焦急地予以注视。他还没有认识到面对自然的巨大循环转变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可能以为在太阳似乎要下落时他能够帮助太阳——能够支持太阳不稳的步伐,用他软弱的手重新点燃这个红灯快要熄灭了的火焰。欧洲农民的仲夏节也许就是起源于这类想法。不管它的起源如何,它确实曾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地区广为流行,从西边的爱尔兰到东边的俄罗斯,从北边的挪威、瑞典到南边的西班牙、希腊。据中世纪的一位作者说,仲夏节的三大特点是篝火、田间的火炬游行和滚轮子的风俗。他告诉我们,男孩子烧各种骨头和垃圾,造出一种味道难闻的烟火,这种烟能够驱赶某些可恶的毒蛇,它们受盛夏酷暑的刺激在空中交配,滴下精液,污染了江河井水。这位作家解释滚轮子风俗的意思是表示太阳现在已经转到黄道的最高点,从此就要开始下落了。

仲夏篝火节的主要特点与我们前面所见春天篝火节的那些特点相似。两种风俗的类似之处明显地表现在下面的例子里。

16世纪上半叶一位作者告诉我们,几乎德国的每一个乡村镇市,在圣约翰节前夕都普遍点燃篝火,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聚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庆此佳节。人们都戴用艾草和马鞭草编的花冠,手里拿着燕草并隔着燕草注视篝火,认为这样会保护他们的眼睛整年健康。每人离开的时候,都把艾草和马鞭草扔到火里,说道:“但愿我的一切厄运都离去,跟这些火一起烧掉。”在下康兹,有一个村子坐落在山腰上,俯视着莫泽尔河,这里的仲夏节常常是这样举行的。在陡峭的斯特罗姆伯格山顶上收集一堆柴草。每个居民,至少是每户人家都得为火堆贡献一份草。到了晚上,居民中所有的男子,大人和小男孩,都到山顶集合,妇人和大小女孩不许参加,但必须集合在半山坡上泉水旁边。山顶上有个大轮子,完全用草包扎起来,草是村民大家捐献出来的,包轮子剩下的草都扎成火把。当轮轴用的树干伸出轮子两边约三英尺长,当作把手供孩子们把它推下山去。附近西尔克镇的镇长发出信号(因为做这件事,他每次总得到一篮樱桃的酬报),一个正在燃烧着的火炬就把草轮点燃,当轮子发出火苗时,两个四肢健壮、手脚灵敏的小伙子,抓住轮把,把它滚下坡去。这时喊声大作,每个男人和孩子都挥舞火炬,并注意当轮子正往山下滚时,不要让火炬灭了。两个滚轮子的小伙子,最大目标是要把火光熊熊的轮子滚进莫西尔河里去,但是能做到的很少,因为盖满了大半个山坡的葡萄园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轮子还没有滚到河里就已经烧完了。轮子从泉水边妇女和女孩身旁滚过时,她们高兴地大喊起来,男人则在山顶上答应,在莫西尔河对岸山上观看这个场面的邻居居民也响应他们的喊声。如果火轮果真滚到河边,在水里熄掉,人们就指望当年的葡萄丰收,康兹的居民就有权从附近的葡萄园里收一车白葡萄酒。另一方面,他们相信,如果他们不举行这个仪式,牛群就会发晕、抽筋,在牛棚里暴跳不安。

至少到19世纪中叶,整个上巴伐利亚都点燃仲夏篝火。火是专门点在山上,但低地上也广泛地点燃。据说,在黑暗安静的晚上,看那大群走动的人影,闪烁的火光,真是令人难忘的景象。人们从火里赶过牛群,目的是医治病牛,并使健康的牛免于瘟疫和各种灾害。许多家长在那天把家里的火都灭掉,再用在仲夏节篝火上点燃的火把重新点起火来。人们根据火苗的高低,判断当年的亚麻好坏,谁能从火堆上跳过去,谁在收庄稼时就不会背疼。巴伐利亚的许多地方,人们相信青年人在火上跳多高,亚麻就会长多高。在另外一些地方,老年人常常从火堆里拿三根炭棍埋在田里,认为这会使亚麻长高。也有人拿一个熄了的火把放在屋顶上,保护房子以免招致火灾。在维尔茨堡附近的镇市上,常常在市场上点燃篝火。从火上跳过的青年人头戴花冠,尤其是艾草和马鞭草编的花冠,手里还拿着燕草。他们认为拿一点燕草看火的人,全年不得眼病。16世纪时维尔茨堡还有一个风俗,主教的随从把一个燃烧着的木饼从俯瞰市镇的一个山上扔向空中,那是用带弹性的棍子射出去的,木饼从空中飞过像火龙一样。

施瓦本也一样,男孩女孩手牵着手从仲夏篝火上跳过,祈求大麻长到三英尺高,他们还烧草轮子,让它滚下山去。有时候,人们从仲夏篝火上跳过的时候,喊道:“亚麻,亚麻!今年的亚麻要长到七尺高!”在罗顿堡,人们将一个人形的粗糙偶像(叫做天使像)用花卉包裹起来,由男孩们在仲夏篝火上烧掉,之后,男孩们依次从熊熊的火上跳过。

在巴登也是一样,为了在圣约翰节点仲夏篝火,孩子们挨家挨户收集柴禾,少男、少女成对地从火上跳过。这里也跟别处一样,可以找出篝火与收获密切联系的痕迹。有些地方,人们认为从火上跳过的人收获时不会腰酸背痛。有时,青年人从火上跳过时喊道:“长吧,大麻长到三尺高!”大麻和谷物会长得跟火苗一样高,或是跟从火上跳过的人一样高,这种想法在巴登似乎是很普遍。人们认为从火上跳得最高的年轻人的父母会有最好的收获,另外,如果某人对火堆毫无捐献,那就认为他的庄稼不会受到保佑,尤其是他的大麻绝不会生长。桑格豪森[11]附近的伊德尔斯里本,人们在地上立一根高竿子,用链条在竿上挂一个油桶,垂到地上,把油点燃起来,转动油桶使它绕竿旋转不已,人群在旁观看,为之欢呼。

在丹麦和挪威,圣约翰节前夕,路上、空地上、山上都点燃仲夏篝火。挪威人认为火能驱除牛群的疾病。据说仲夏节的头天晚上,整个挪威境内全都点燃篝火。点火是为了驱除巫婆。据说那天晚上,她们从各地飞向布洛克斯伯格,大巫婆就住在那里。在瑞典,圣约翰(圣汉斯)节前夕是全年最欢乐的一个晚上。瑞典有些地方,特别是在波胡斯、斯堪尼亚两省,以及与挪威接壤的地区,为庆祝这个节日,常常放枪,点燃大堆篝火,以前称之为巴尔德尔篝火(Balder's Bâlar),于黄昏时在山上和高地点燃起来,把四周的景色照得一片光亮。人们围着火跳舞,从火上或从火中跳过。在诺兰的某些地方,圣约翰节前夕,人们就在十字路口点燃篝火。用几种不同的木头做燃料,观看者往火焰里扔一种毒菌(Bäran),为的是抵消特罗尔和其他妖精的魔力,人们认为那天晚上它们都出来了,因为在这个神秘的时刻,山门洞开,这些可怕的家伙从丛山的深洞里出来跳舞,娱乐一番。农民认为附近如果有特罗尔,它们就会现形,例如,有一个动物,公山羊或母山羊在熊熊噼啪的火堆出现,农民坚信这正是恶魔现身。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典,圣约翰节的前一天是火节,也是水节,因为人们认为那时某些圣泉具有奇异的治病效力,许多病人都到那里去治病。

在奥地利,仲夏的风俗与迷信和德国颇为相似。如在帝罗尔的某些地方,点篝火,向空中扔火饼。在莱茵河河谷下游,每当仲夏节,人们把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偶像装在车子里满村走,然后烧掉。这个偶像叫做洛特,后来误传为路德。在安布拉斯,有一个村子把马丁·路德的偶像烧掉。人们说,如果你在圣约翰的晚上于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从村里走过,在三个井里洗身子,你就会看见未来一年中所有要死的人。在格拉兹,圣约翰节的头一天(6月23日),一般人常常做一个偶像,叫做塔特曼(Tatermann),他们把它拖到发白的空地上,用正在燃烧的长扫把打它,直到它也着了火。在蒂罗尔的路特村,人们相信亚麻长得像他们能跳过仲夏篝火那么高。当晚便从火里取几块木炭拌在他们的亚麻田里,一直把他们保存到亚麻收割之后。在下奥地利,人们在高地上点燃篝火,男孩子围着火跳,摇着在漆里浸过的燃烧着的火把。谁从火上跳过三次,在那一年里,谁就不会发烧。常常把漆涂在车轮上,点燃后让它冒着火滚下山腰去。

在波希米亚全境,至今还在仲夏节前夕点燃篝火。到了那天下午,男孩子们推着手推车挨家挨户收集柴禾,对不肯捐赠的吝啬鬼,就说他定受到恶报,用以吓唬他们。有时候年轻人砍一棵又高又直的枞树,立在一片高地上,女孩们为它装上彩球、花环、红色绸带,然后把柴火堆在它周围,等到天黑,全都点燃。冒出火苗后,年轻人爬到树上,取下女孩们放在上面的花圈。然后,男孩们女孩们面对面地站在火的两侧,透过花环,彼此观看,看彼此谁是真心,谁在年内结婚。女孩子还把花环通过火焰扔给男孩子,如果他没有接住他爱人扔来的花环,这个笨小伙子就该倒霉。火熄下去的时候,每一对都牵起手,从火上跳三次。从火上跳过去的男孩和女孩都不会得疟疾,年轻人跳多高,亚麻就长多高。哪个女孩在仲夏前夕见到九堆篝火,年底前她就会结婚。火烤焦了的花环小心地保存到年底,平常遇到大雷雨时,就在这烤焦的花环上扯一点花枝下来放进灶里烧掉,同时又作祷告,并拿一部分给生病或怀孕的牛,有一部分用以熏屋子和牛棚,使人畜都健壮。有时把一个旧车轮涂上树脂,点燃后滚下山去。男孩们常常把他们能找到的所有的旧扫把都收集起来,蘸上漆,点着火,高高地扔到空中。他们有时排着队,跑下山坡,摇着燃烧着的扫帚,大叫大喊。扫帚和灰烬都保存起来,插在白菜园子里保护白菜,不受毛虫、蚊蚋的侵害。有些人把仲夏篝火里的炭棍和灰埋在自家播了种的田里和草地上,埋在菜园里,放在屋顶上,作为一种护符,避免雷打或坏天气,他们认为放在屋顶的灰可以防止房屋发生火灾。有些地方燃起仲夏篝火的时候,人们把艾草放在头上或缠在腰上,认为这会防鬼、防巫婆、防疾病,艾环尤其是防止眼病的可靠护符。有时候,女孩从野花编的花环里看火,求火使她们的眼睛和眼睑健好。看了三遍的人,就会全年不害眼疾。波希米亚有些地方的人赶着牛从仲夏篝火中走过,以保护它们不受巫术侵害。

斯拉夫民族的国家里,也用同样的仪式举行仲夏篝火会。我们已经说过在俄罗斯,青年男女在圣约翰前夕成对地跳过火堆,手臂里抱著草扎的库帕洛偶像。俄罗斯有些地方烧掉库帕洛偶像,或在圣约翰节晚上把它扔到河里去。俄罗斯有些地方,年轻人戴着花冠,围着用圣草编的带子,从烟火里跳过去,有时也赶着牲口从火中跑过,为的是保护动物,防御巫师和巫婆(这时节的巫师和巫婆特别贪吃牛奶)。在小俄罗斯,圣约翰节晚上,人们在地上钉一根木棒,包上谷草,点起火来。火苗升起来的时候,妇女们就把桦树枝子扔到火里,说道:“但愿我的亚麻跟这枝子一样高!”在罗塞尼亚是用摩擦木头发出的火星点燃篝火。当老人们正在“点擦”生火时,其他的人都尊敬地保持安静,等到木头上发出火花,燃起篝火时,他们立即唱起欢乐的歌。火堆一点起来,青年人手牵着手,成对地从火烟中(如果不是火中的话)跳过,接着又把牛群赶着在火烟中走过。

在普鲁士和立陶宛的许多地方,仲夏节前夕都点燃大堆篝火,一眼望去,所有的高地都火光熊熊。据说,这些篝火是防御巫法、雷电、冰雹和牲口疾病的。第二天早上把牛群赶过烧过火的地方,尤其有效。篝火堆特别能保护农人,防御巫婆法术,因为她们总想要施法念咒,偷乳牛的奶汁。所以,第二天早上,你可以看见点火堆的年轻人挨家收一罐一罐的牛奶。为了同样的原因,他们把粟刺或其艾草插在乳牛去草地时要通过的门或篱笆上,他们认为这会防避巫法。东普鲁士的马苏仁地区,住着一支波兰族的人,在仲夏节的晚上,有一个全村熄火的风俗。熄火以后在地上钉一个橡木桩,桩上装一个轮子,直到磨擦生出火来。每人都从新火上点一个火把拿回家去,点燃家中炉灶的火。在塞尔维亚,牧人在仲夏节的头天晚上点起桦树皮的火把,围着羊圈牛棚走,然后爬上山,让火把在山上熄灭。

在匈牙利的马扎尔人中,仲夏篝火节具有我们在欧洲许多地方常常遇到的同样特点。仲夏节前夕,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风俗,在高地上点起篝火,从火上跳过去,从青年人跳过火的姿势里,旁观者可以看出他们是否马上要结婚了。在这一天,匈牙利的许多牧猪人也在裹着大麻的木轴上转动轮子取火,赶着猪从火上跑过去,以保护它们不生病。

俄罗斯的爱沙尼亚人跟马扎尔人一样,都属图兰族人[12],他们也用一般的方式庆祝夏至。他们认为圣约翰篝火能保护牲口不受巫婆侵害,他们说,谁如不参加圣约翰篝火会,他田里的大麦就将满是荆棘,而燕麦也将满是野草。在爱沙尼亚的厄塞尔岛[13]上,人们一面向仲夏篝火里扔柴,一面喊到:“野草扔到火里,亚麻长到田里。”

人们或者是扔三根木柴到火里,说道:“亚麻高高长!”人们还从篝火堆里取出炭枝子带回家去保存起来好让牲口兴旺。岛上有些地方围着一棵树架起柴火和其他可燃的东西,树顶上竖一面旗子,谁能在旗子着火以前用竿子把他钓下来,谁就会走好运。过去,节庆一直持续到天亮,以淫荡狂欢结束,在夏天逐渐明亮起来的晨曦中那场面显得很不雅观。

从东欧到西欧,我们至今仍能发现纪念夏至的仪式大体上是相同的。直到19世纪中叶前后,仲夏节点燃篝火的风俗在法国还很流行。我们读到材料说,法国几乎没有一个镇市,一个村庄不点燃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跳舞,从火堆上跳过,从火里取出炭枝子拿回家中以保护家室,防御电雷、火灾和魔法。

在布列塔尼,仲夏篝火的风俗显然一直保存到今天。火焰熄灭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围着火跪下来,由一个老人高声祈祷。然后大家都站起来,绕火堆走三圈,走完三圈便停下来,每人拾一个鹅卵石,扔到火堆上。然后,大家散去。布列塔尼和贝里两地的人们相信,围着仲夏篝火跳舞的女孩将会在一年之内结婚。奥恩河谷的风俗是仲夏节那天在太阳刚要落下地平线的时候点起篝火,农民赶着牛群从火里走过,要求保佑它们不受魔术侵害,尤其是防御巫婆和巫师施行法术偷取牛奶和黄油。在诺曼底的于米吉村,直到19世纪上半叶,庆祝仲夏节的方式都有某些与众不同的古老特点。每年6月23日,圣约翰节的头一天,“绿狼兄弟会”都要选一位新首脑或长老,总是从科尼豪村选出来。选出后,兄弟会的新首领就叫“绿狼”,穿上一种特别的衣服,一种绿长袍,一顶很高的锥形的绿帽子,没有帽边。穿戴好了,他庄严地走在众兄弟的前面,唱着圣约翰赞美歌,十字架和圣旗走在前面,到一个叫做考奎的地方去。在这里,他们这一行人受到神父、教堂唱诗班的领队和唱歌队的迎接,把他们领到教区的教堂里。听完弥撒后,大家又来到绿狼的家里,简单地吃一顿饭。到了晚上,一位年轻男子和一位年轻妇女,佩着花,摇着手铃。手铃声响起,篝火就点燃起来。然后绿狼和他的兄弟们,头巾披到肩上,彼此拉着手,跟在当选来年绿狼的人后面围着火跑。这一队人虽然只有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只手是空着的,他们都要三次围上,抓住未来的绿狼,绿狼尽力逃脱,他带一根长棍子打那些兄弟。最后,他们把他捉住的时候,他们把他抬到火堆上去,做出要把他扔到火上去的样子。这个仪式完了之后,他们就回到绿狼的家里,在那里为他们摆着一顿最简单的晚饭。一直到午夜之前都有一种庄严的宗教气氛笼罩着。但是十二点钟刚一敲响,这一切马上都改变了。拘束变成了放纵,虔诚的赞美歌变成了酒神的小曲,乡村提琴的尖厉颤动的音响比起快乐的绿狼兄弟的喊声高不了多少。第二天,6月24日或仲夏节,还是原班人马,同样欢乐地热烈庆贺。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一片火枪声中展示一块特大圣饼(是用麦粉特制的千层饼),饼上面放着一个彩带装饰的绿色角锥形塔。然后又将一个手摇圣铃放在祭场的踏板上,作为“绿狼”职位的徽志交给来年的继任者。

埃纳省的夏多—西里乡间,圣约翰仲夏节点燃篝火并围着篝火跳舞的风俗,一直继续到1850年左右,特别在6月份多雨的时候点燃篝火,人们认为这样做能够停止下雨。在孚日山区,至今每逢仲夏节前夕还有在山头点燃篝火的习俗。人们认为火有助于保护大地的果实,保证好庄稼。(www.daowen.com)

几乎所有普瓦图的村庄在圣约翰节前夕都点燃篝火。人们手拿核桃树枝围着火走三遍。牧羊妇女和孩子穿过火传递毛蕊花(verbascum)和坚果,人们认为核果能治牙痛,毛蕊花保护牲口不得病,不受魔术侵扰。篝火熄下去的时候,人们拿一些火灰回家,或是存在家里,避免雷电,或是撒在田里,消除瞿麦和毒麦。在普瓦图,圣约翰节前夕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将一个用稻草包扎的点着火的轮子从田里滚过,使田地肥沃。

在法国南部柯明日的山区里仲夏节篝火习俗做法是,劈开一棵高树的树干,塞进纸屑刨花等,用火点燃。树顶上拴着一个花环,点火的时候,一个最近结婚的男子必须爬上梯子,把树顶上的花环取下来。在这一地区的平原上仲夏篝火的材料也是一般的柴火,但堆这些材料的人必须是上次仲夏节之后结婚的,他们每人还将在柴堆顶上放一个花环。

仲夏篝火在普罗旺斯仍然很流行。孩子们挨家收集柴禾,很少空手走开的。从前,神父、镇长和参议员常常列队到火堆所在处,甚至屈身烧火,然后,聚集的人绕火走三周。在阿克斯镇,选出一个善射鹦鹉的青年做名义上的“国王”,主持仲夏节。他挑选自己的官员,一群辉煌的卫队陪他到火堆去,点上火,领头在火旁跳舞,第二天犒赏随从。他的统治为期一年,这一年中他享有某些特权。他可以参加在圣约翰节那天由圣约翰骑士队队长举行的弥撒,有权狩猎,士兵不得在他家里驻扎。在马赛,有一个同业工会也在这一天选一个badache[双斧]王。据说,他好像并不点起篝火,而是由高级官长和其他掌权的人举行重大仪式点燃篝火。

在比利时,大城市中早就不时兴仲夏篝火的风俗了。但在农村及小集镇上仍然还有。在这个国家里,圣彼得节(6月29日)的前夕,点火跳舞庆祝,正如那些纪念圣约翰节的篝火一样,都是为了驱逐飞龙的。在法国的佛兰德,直到1789年,总是用谷草扎一个人像放在仲夏节篝火里烧掉,将一个妇女的偶像在圣彼得节日即6月29日那天烧掉。在比利时,人们从仲夏篝火上跳过,以防止腹痛。他们把灰存在家里,防止火灾。

我们国家里也有许多地方遵行仲夏篝火的习俗,人们也是围着火跳舞,从火上跳过去。在威尔士,细心保存上次仲夏节中用过的三种或九种木材和木炭,它们是下次再点火时必不可少的主角。篝火通常总是在高地上。在格拉摩根山谷,常常将谷草包的车辆点着火滚下山坡。如果车轮滚下山坡一直不灭,并且继续烧很长一段时间,那就丰收有望。马恩岛上的人在仲夏节前夕总是在地里上风处点燃篝火,让火烟吹过庄稼,他们还把牛群围起来,拿着燃烧的金雀花围着牛群走几遍。在爱尔兰,把牛群,特别是不生育的牛群赶着从仲夏篝火中走过,把灰撒在地里肥田,或是把活炭放在田里以防虫害。苏格兰没有多少仲夏篝火的迹象,但在这时,帕西州的高地上,牧羊人常面对太阳打着火把绕牛棚走三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清洗羊群、牛群,使它们不生疾病。

仲夏节前夕点燃篝火,在篝火旁跳舞、从篝火堆上跳过,这一套做法在整个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的某些地区和西西里岛都很普遍,或者说,直到最近都很普遍。在马耳他岛,到了圣约翰节前夕(仲夏节前夕),市镇和村庄的街道广场上都点起大堆篝火。从前,在圣慈善收养院前摆着一堆油漆桶,由圣约翰修道会的教长把火点着。据说希腊也一样,在圣约翰节前夕点燃篝火并从火上跳过的习俗仍然很普遍。这种习俗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希望躲避跳蚤。根据另一说法,妇女从火上跳过时喊道:“卸下我的罪过!”在莱斯博斯岛[14]上,圣约翰节前夕点燃篝火通常是三堆三堆地点燃,人们则从火上跳过三次,跳时每人头上顶一块石头,说道:“头顶石块跳过冤火!”在卡利姆诺斯,据说仲夏篝火能保证来年丰收,并驱除跳蚤。人们围着火又跳舞又唱歌,把石头放在头上,然后从火焰或炭火上跳过。火焰渐小时,他们向火里扔石头,火快灭的时候,他们在腿上画十字,然后径直走到海里去洗澡。

在仲夏节或仲夏节前夕点燃篝火的习俗广泛地流行于北非的穆斯林国家中,尤其是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柏柏尔人和许多阿拉伯人或讲阿拉伯语的部落中也很普遍。在这些国家里,仲夏节(旧历五月二十四日)叫做兰萨拉(l'ánsǎra)。篝火是点在院子里、十字路口、田里,有时点在打谷场上。凡燃烧时冒出浓烟和香气的植物都是烧篝火用的好材料,其中有大茴香、麝香草、芸香、山萝匐子、甘菊、天竺葵和薄荷。人们用烟熏自己尤其给孩子熏烟,并把烟往果园和庄稼上扇。人们还从火上跳过,有些地方,每人得从火上跳七次。而且,他们还在篝火上点火把,拿着火把熏屋子。他们拿东西从火上穿过,引病人去接触火苗,祈祷病人从此恢复健康。篝火的灰还以具有致福的特性而著名,所以有些地方人们用篝火灰擦头发或身体。有些地方人们认为从火上跳过就能消除百害,不生孩子的夫妇可以生育。摩洛哥北部里弗地区的柏柏人为了他们自己、他们的牲口和他们的果树的利益,对仲夏篝火大为利用。他们从火上跳过,相信这会保持他们的健康,他们在果树下点火,以免果实早落。他们还认为把灰和成泥抹在头上能防止头发脱落。据说摩洛哥的所有这些风俗都认为篝火烟熏具有有益的效果。他们认为烟里含有巫术素质,能给人、动物、果树和庄稼消灾。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仲夏节,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回历完全是按月亮推算的,又没有闰年闰月予以校正,太阳年中有一定时日的节日,他们必然注意不到,所以严格的穆斯林节日,都以月亮为准,在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整个时期中,都随月亮的转动而推移。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在北非的穆斯林民族中,正如欧洲的基督教民族一样,仲夏节与该民族公开承认的宗教毫无关系,而是更为古老的异教习俗的遗迹。

第六节 万圣节前夕的篝火

从前面的考察里,我们可以推断,在欧洲民族的异教祖先中,一年里最有群众性、最广泛的篝火会就是仲夏节前夕或仲夏节的盛大庆祝会。节日的时间正好是夏至,这很难说是偶然巧合。我们应该认为,我们的异教祖先有意使地上的火会仪式符合于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最高点的到来。如果确实这样,古代仲夏仪式的创始人一定会观测到夏至,或是观测到太阳在天空的明显道路的转折点,因此,他们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根据天文考虑的结果来调节他们过节的日历。

但是,一方面对欧洲大部分的土著(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称呼)来说,可以把这一点看作相当肯定的事实,另一方对凯尔特民族来说却并非如此,他们住在欧洲陆地的尖端,住在从西北伸到大西洋去的那些岛屿和海岬上。凯尔特人的主要篝火节日一直保持到现代,甚至保持到我们今天,不过流行的地域有限,规模也变小了,他们火会的时间似乎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毫无关系。火会有两个,彼此之间相隔6个月,一个是在五朔节的前夕举行,一个是在万灵节的前夕,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万圣节的前夕,即10月31日,在万圣或万灵节的前一天。这两个日子与太阳周年运转的四个大关键(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都无关系。它们与农历年的主要季节如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收获也不一致,因为五朔节来临的时候,种子早已种在地里了,11月开始的时候,庄稼早已收毕入仓了,田地空闲着,果树光秃秃的,连黄叶子都很快地飘落在地上。不过,5月1日和11月1日在欧洲倒是标明一年的转折点,一个带来春日温暖和夏天植物的繁茂,另一个如果不是带来至少也是预报冬天的寒冷和荒凉。一位有学识、有才智的作者已经很好地指出:一年的这两个特殊时刻对欧洲的农民关系固然比较小,对欧洲的牧民关系很大,因为他们在夏天要来的时候,才把牲口赶出去吃新草,在冬天要来的时候,才把牲口领回安全荫蔽的畜棚里。因此,凯尔特人把一年分为两半,从5月开始为头一半,从11月开始为后一半,这很可能最早在凯尔特人主要还是畜牧民族依靠畜牧为生那时候就这么做的。因此,对他们来说,一年的两个多段落是牲口在初夏从家里出去的时候,和它们在初冬又回到家来的时候。连离凯尔特人现在居住的地区很远的欧洲中部,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把一年划成这样两段的做法,一方面有普遍流行的五朔节及其前夕(沃尔蒲吉斯之夜),另一方面有普遍流行的11月初的万灵节,这是在薄薄的一层基督教的外衣下掩藏着的一个古老的异教的亡人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推测:整个欧洲各地根据天文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之前,曾经是根据陆地生活条件把一年分为夏至、冬至两大季节的(假如我们可以这样定名的话)。

无论如何,凯尔特人的两个大节,5月1日和11月1日或说更确切些,这两天的头一天,在纪念的方式以及与它们有关的迷信方面,彼此都非常近似,从两个节日所带有的古老性质来看,两者都表明它们的起源是古老的、纯粹是异教的。五朔节,亦即凯尔特人所谓的贝尔坦节,是夏天的开端,关于这个节日我们已经描述过了;现在需要叙述一下与它相应的万圣节前夕,这个节日,它标志着冬天的到来。

两个节日中,在古时候也许万圣节前夕这个节日更重要,因为凯尔特人似乎是以万圣节前夕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以贝尔坦节作为一年的开始。马恩岛是保持凯尔特语言和风俗最久、御御撒克侵入者的包围时间最长的一个堡垒,这个岛直到近代都把旧历十一月一日看作元旦。如马恩岛的化装游行者总是在万圣节前夕(旧历)四处走动,用马恩岛语唱一种除夕歌,开头是“今晚是除夕,Hogunnaa!”在古代的爱尔兰,每年万圣节或搔温节(Samhain)前夕都要点新火,爱尔兰所有的火都要用这个圣火重新点燃。这种风俗强烈地表明搔温节或万圣节(11月1日)是元旦,因为每年点新火自然是在一年的开头,为的是新火的福气可以持续整整12个月之久。关于凯尔特人的新年从11月1日开始这种看法还有一个事实可以用来证实,即凯尔特人在万圣节前夕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预卜他们的命运,尤其要知道他们来年的运气。除了在一年的开端,难道还有更合理的时间去采用这些办法探索未来吗?在凯尔特人的思想中,万圣前夕作为预兆和占卜的时节,似乎远远胜过贝尔坦节。由此,我们可以有一定把握地推断,凯尔特人的新年是从万圣节前夕算起,而不是从贝尔坦节算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够表明这同一结论的情况,那就是亡人与万圣节前夕的关系。万圣节前夕这个标志由秋入冬的晚上,不仅在凯尔特人中,而且在整个欧洲都似乎是古时亡人魂魄一年一度回老家探亲的时刻。亡魂回得家来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在厨房或客厅里享受亲人为他们准备的美好饭菜,使他们得到安慰。这也许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冬天来了,把瑟缩、饥饿的可怜鬼魂从光秃的田野、从树叶落尽的林地赶到隐蔽的、有着熟悉炉火的茅屋里来。凄冷的风在摇摆的树枝间呼啸着,雪堆在凹地里愈堆愈深,这时牛群不是排着队从林间、山头夏天的草地回来了,在牛棚里受到饲养和爱护吗?好心的丈夫和妻子既然迎回了他们的牛,难道他们能够不欢迎他们已死亲人的魂魄归来吗?

在这一天,“当秋天把黯淡的年华交给冬天的时候”,人们认为四处飘荡、人眼难见的还不止是死人的魂魄。巫婆也在到处乱跑,干着坏事,有的骑着扫帚从空中扫过,有的骑着斑猫沿路奔驰(这天晚上,斑猫都变成了乌黑的骏马)。仙人也出动了,各种小妖精也随意到处乱走。

然而在凯尔特农民心中,万圣节前夕虽然总是带有一种神秘恐惧的魔力,但群众的节日庆祝活动却绝非一片阴暗,至少在现代是如此,完全相反,庆祝活动有精彩的场面,热闹的娱乐,使这天晚上成为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夜。在苏格兰高地有许多事使这个节日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其中就有常在高处此起彼落地燃烧着的篝火。“在秋季最后的一天,孩子们收集羊齿草、柏油桶、一种叫做gainisg的细长的草以及一切适于点燃篝火的东西,都堆在房子附近的一个高地上,到黄昏时点燃。这种篝火叫做桑姆纳干(Samhnagan),每家都点一堆。看谁家点的篝火最大,这是件争强好胜的事。整个地区在熊熊火光的照耀下,一片通明。火光映在狭长的海湾上。许许多多的高地,无数的篝火,水天相接,形成一幅极美的景色。”万圣节前夕的篝火跟5月1日的贝尔坦篝火一样,似乎在珀思郡高地最为流行。在卡兰德教区,直到18世纪末,人们还点燃篝火。篝火熄灭后,人们把灰收集起来,堆成一圈,与篝火有关的各家,每人在灰圈附近放一块石头。第二天早晨,如果发现哪块石头挪动了位置或有所损坏,人们就肯定那块石头所代表的人"fey"了(意即命运已经注定了),从那天起,他活不了12个月。在鲍尔奎德镇,直到19世纪后半叶,每家都在万圣节前夕点燃篝火,但是,主要是孩子们遵守这个风俗。篝火点在房子附近任何一个高丘上,并不围着火跳舞。苏格兰东北的某些地区如巴肯也在万圣节前夕点燃篝火。村民和农人都得点燃自己的篝火。各村的孩子挨家向主人讨泥炭,通常都说一句:“给我们一块泥炭烧巫婆吧!”他们收够了泥炭就堆成一堆,再加上谷草、金雀花和其他易燃的东西,全都点燃起来。然后,所有青年人都一个挨一个地躺在地上(尽可能挨近火躺着,只要烫不着就行),让烟从身上滚过。其余的人则从烟里跑过,从躺在地上的伙伴的身上跳过。火堆烧完的时候,他们把炭散开,互相竞赛,看谁撒的灰最多。

威尔士北部的习俗,万圣节前夕家家点燃篝火,叫做“柯尔柯斯”(Coel Coeth)。篝火就在房子附近最显眼的地方,火快灭的时候,每人都向灰里扔一块石头,事先在石头上做好记号。然后,围着火念完祷告后回家睡觉。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去寻找那块石头,如果发现某人的石头不见了,他们就以为扔石头的人活不过下一个万圣节前夕。据约翰.里斯爵士说,万圣节前夕在山头点篝火庆祝的习俗在威尔士也许至今还有,现在还活着的人仍能记得帮助点火的人要等到最后一个火星熄灭,然后赶快跑开,提高嗓子喊道:“黑母猪快出来抓住落在最后的一个!”约翰.里斯爵士说得不错,这句话表示最初那些人中有一个人千真万确地成了牺牲。直到现在,这句话还在卡那封郡流行,这里的人有时还用暴躁的黑猪来吓唬孩子。现在我们就能懂得为什么下布列塔尼的人都往仲夏节篝火里扔一个鹅卵石的原因了。毫无疑问,那里也与威尔士和苏格兰高地一样,在某个时候,也是根据万圣节早上鹅卵石的地位和状况来判定生死祸福的征兆的。在凯尔特族彼此不同的三支人中都发现有这个风俗,这个风俗也许在他们分化出来之前的某个时期就已经有了,至少在异族还没有把分裂的木楔钉入他们之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在凯尔特人的另一个家乡马恩岛也一样,直到近代仍在万圣节前夕点燃篝火,举行全部的例行仪式,以防精灵或巫婆的恶劣影响。

第七节 仲冬节篝火

正如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欧洲异教徒举行盛大的篝火会庆祝仲夏节,并且许多地方至今还保存着那些篝火会的遗迹,那么很自然地我们也可以假定他们会举行类似的仪式,纪念相应的仲冬节会,因为仲夏和仲冬(即俗语中所谓的夏至和冬至)是太阳在人们可见的天空轨道中的两大转折点,在这两个时刻,天上大火球的火力和热力开始消长,对于原始人来说,这正是在地上点起篝火的最适当时刻。

在现代的基督教国家里,似乎还一直保存着(或者说一直保存到晚近)古老的冬至篝火会,也就是英格兰各种各样叫法的圣诞木、圣诞柴、圣诞木块的老风俗。这个风俗广泛流行于欧洲,但在英格兰、法国、南斯拉夫中似乎特别兴盛,关于这种风俗详细记载也是从这些地方来的。圣诞柴不过是冬天的仲夏火,是点在室内,而不是点在室外,这是因为严寒的缘故。英国的考古学者约翰.布兰德早就指出了这一点,而与圣诞柴有关的许多古怪迷信也表明这种看法,这些迷信与基督教并无联系,显然带有异教的起源。虽然这两个节令的庆祝都是篝火会,但是冬天的庆祝却必须或希望在室内举行,这就使它具有私人的或家庭的节日的性质,与夏天庆祝的群众性形成强烈的对比。人们在夏天庆祝时,聚在某个开阔的地方或显眼的高地,共同点起一堆大火,一起围着篝火跳舞作乐。

直到19世纪中叶左右,德国中部某些地区仍保存着圣诞火的老仪式。如在西格和拉恩两个村子里,一块粗重橡木的圣诞柴塞在灶底下,虽然是在灶火下底燃烧,也很难在一年内就烧成灰烬,把剩下的旧柴碾成粉末,在“十二夜”期间撒在田里,据说这样能促进庄稼生长。在威斯特伐利亚的某些村子里,做法是把圣诞柴(圣诞火)略微烧成炭就立即抽出来,然后细心保存,每逢打雷闪电就再放回火里去,因为人们认为烧着圣诞柴的屋子不会遭雷打。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另外一些村子里还有个老风俗,把圣诞柴捆在收获时割下的最后一捆谷子里。

法国有些省里,尤其是普罗旺斯省,长期遵行圣诞木柴(许多地方称之为tréfoir)的风俗。17世纪的一位法国作者,作为迷信来驳斥“这种信念:拿一根叫做tréfoir[即圣诞燃烧的木头]的木头,在圣诞节前一天开始放在火上,接着每天都在火上烧一会,直到第十二夜,然后把它存在床底下,以为这样就能够在新的一年中保护房子不遭火烧雷击,家里人冬天不冻脚后跟,牲口不生疾病,如果拿一片木头浸在母牛喝的水里,就能帮助母牛孕育小牛,最后,如果把木头灰撒在田里,就能防止小麦发霉。”

在佛兰德和法国的某些地方,圣诞木柴的余炭照例保存在家里的床底下,以防雷电,一听见雷声,家里就有人取出一片圣诞柴,扔在火上,以为可以防止雷击。又如在佩里戈德,人们把炭和灰都细心保存起来,用以医治腺肿;犁田的人常找在火中未曾烧掉的木头做犁楔子,他们说这会使种子长得好一些;妇女为了她们的鸡也拿几块圣诞木保存到“第十二夜”,有些人认为他们摇动圣诞柴火时有多少火花迸出来就会孵出多少小鸡;有些人把烧过的火炭放在床底下驱虫。法国有许多地方认为圣诞柴的炭能够保护房子不遭雷击,也能防御巫法。

在英格兰,关于圣诞木柴的风俗和信念也是差不多的。考古学家约翰.布兰德说,在圣诞节头一天的晚上,“我们祖先常常点起特别大的蜡烛来,叫做圣诞烛,在烛火上放一根木头,叫做圣诞木柴或圣诞木,用以照亮房子,好像是要把夜晚变成白天”。有一个老风俗是拿一块旧圣诞柴和新圣诞柴一起点,为了这个目的把一年的圣诞柴保存到下一次用,凡存放圣诞柴的地方,妖精作不了怪。剩下的木块还能保护房子免受火烧雷击。

在南方的斯拉夫人中,尤其是在塞尔维亚人中,至今还隆重地举行砍圣诞柴的仪式。柴通常是一块橡树,有时也用橄榄树或山毛榉。他们似乎认为从燃烧的圣诞木里敲击多少火星,他们就会得到多少小牛、小羊、小猪、小山羊。有些人拿一块圣诞木到田里,以防冰雹。在阿尔巴尼亚,直到近年都有在圣诞节烧圣诞柴并把柴灰撒在田里肥田的普遍风俗。胡祖尔人(喀尔巴阡山的一支斯拉夫人)在圣诞节头一天(旧历一月五号)摩擦木头取火,一直烧到“第十二夜”。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普遍相信:把圣诞木柴的余炭保存起来,能保护房子免受火灾,特别是冤遭雷击。由于圣诞木柴常常用的是橡树,很可能这种信念是雅利安人把雷神与橡树联系起来的古老信念的遗迹。至于圣诞木柴的灰烬具有治疗和增殖的功效,如使人畜保健、母牛产子、大地增产等的想法,是否也是从同一个古代根源发展出来的呢,倒是一个特别值得考虑的问题。

第八节 净 火

到此为止,我们所描写的篝火节都是定期地在一年的某个固定时间举行的。但是,除了定期地举行篝火节而外,欧洲许多地方的农民从很古的时候起,遇到农荒的时候,特别是他们的牲口受到瘟疫袭击的时候,还常常不定期地举行一种篝火仪式。只说欧洲的民间篝火节而不说一说这些令人注意的仪式,那就说得不完全。这种仪式更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作一切篝火节的起源,它们的确是在很古的时候就有了。在条顿民族中,这种篝火一般称为净火,有时也叫做“野火”。毫无疑问,这是为了把它和通常所烧的文火加以区别。斯拉夫民族称之为“活火”。

这个风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早期,那时教会谴责那是异教迷信,往下直到19世纪前半叶,在德国、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有些地区偶尔有这种习俗。在斯拉夫民族中似乎延续的时间更长。通常举行这种仪式的时候是瘟疫或牛瘟爆发的时候,人们认为净火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它治疗的动物包括母牛、猪、马,有时还有鹅。为了点燃净火,必须先把附近地方的一切灯火熄灭,连一点火星也不能留,因为只要屋里点了一盏灯,就不能点净火。有时人们认为把村里所有的火都灭掉就够了,但是有时还需要灭掉附近村子的火,甚至整个教区的火。苏格兰高地的某些地方有这样的规矩:住在两条相邻溪流之间的一切人家都应该在指定日期把灯火熄灭。通常是在露天烧净火的,但是塞尔维亚某些地方则在一间屋子里点燃,有时点火的地方是十字路口或路上的一个坑洼。在苏格兰高地,适于举行这种仪式的地方似乎是山丘或河里的小洲。

点燃净火的方法照例是用两块木头摩擦,不能用石头或铁取火。有材料记载:南斯拉夫人中有一种特别的取火方法,就是把铁块放在铁砧上敲打。凡是专用木头生火的地方,据说一般都是用橡树,而莱茵河下游则是用橡树或桃树。听说在斯拉夫国家里,用杨树、梨树、山茱萸都行。有时把所有的材料简称为两块干木头。有时认为必须用九种不同的木头,但是这也许是说火里要烧九种木头,而不是为了点燃净火而摩擦九种木头。点燃净火的方式随地区而异。最常见的方式是这样的:地上埋两根杆子,彼此相距大约一英尺半,两根杆子相对的一面各有一孔,孔里放一根光滑的横木或棍子,塞上麻布,将棍子尖端紧紧地插进洞里。为了使棍子更容易点着,上面常常涂上柏油。然后在棍子上缠一根绳子,由两个或更多的人分抓绳子的两头,来回地拉动绳子,使棍子迅速转动,透过摩擦,终于使孔里的麻布冒出火星,立即用麻屑或麻絮引火,不停地划圈子摇动,直到燃起一团大火,用来点燃谷草,再用谷草点燃那一堆作篝火的燃料。一般做法常常是用一个轮子,有时是一个车轮,有时甚至是一个纺车的轮子为中心,外加其他易燃物。在亚伯丁郡,这个轮子叫“大轮子”,在马尔岛[15]上,这个轮子要从东向西在九根橡木轮轴上滚过。有时我们只听说用两块木头摩擦。有时又听说点火用车轮和滚车轮的轴都必须是新的。同样,转动木棍的绳子据说也要用新的,如果可能,还要用绞死过人的绞架上的绳子搓成,不过,这一条只是为了想要做到十完十美,并非绝对非有不可。

至于什么人可以点火或应该点火,都有许多规矩。据说,拉绳子木棍的两个人必须是兄弟俩,至少两人的名字要是一样的,有时认为只要是两个贞洁的青年人就够了。在不伦瑞克的某些村子里,人们认为凡是参加点燃净火的人如果不是同名的,他们就会徒劳无功。在西利西亚,常常由双胞兄弟砍伐点火的树。在苏格兰[16]西部的各岛上,由81个已婚的男子分成九组轮流用两块大木板摩擦生火。在北尤伊斯特,九人一组,共九个组,81个点火的人都得是头胎出生的儿子,但他们是否已婚或未婚,还不大清楚。在塞尔维亚人中,有时由年纪在十一至十四岁之间的男女两个孩子点燃净火。他们光着身子在一间黑房子里点火,有时由一个老头子和一个老太婆来点这火,也是在黑暗中点的。在保加利亚也一样,点燃净火的人必须脱光衣服。在凯斯内斯[17],点火的人身上不能带有任何金属。如果木头摩擦了很长的时候还没有发出火来,他们就认为村里某处一定还燃着火,于是挨家严查,只要找到火就将它灭掉,不小心的主人家里如果有没灭的火,就要受到处分或挨骂,有时还真罚他一大笔款子。

净火终于点燃了,用他点起篝火来,待到篝火火苗弱下去的时候,人们就立即把有病的牲口从炭火上赶过,有时还分出先后,首先是猪,接着是母牛,最后是马。有时赶着它们从烟火里走过两次或三次,偶尔有的牲口竟被火烧死。所有的牲口走完后,青年人就在灰烬上乱跑,彼此撒灰涂黑,涂得最黑的人胜利地随着牲口走进村去,保持很长时候不洗掉。人们从火里取些正燃着的火炭带回家中用以点燃他们家里的火。这些火炭用水浸灭后,有时放在喂牲口的槽里放一些日子。净火的灰也撒在田里保护庄稼不受虫害。有时拿回家去,当作治病的药物,把它撒在患病的地方,或是用水调好,让病人喝掉。在苏格兰西部各岛以及与各岛邻接的大陆上,当用净火把家里的火点着后,马上就放一壶水在上面,烧热后把热水浇在病人身上,或是浇在染上牛瘟的牲口身上。净火的烟具有特别的功能,在瑞士,人们用这种烟熏果树和渔网,为的是让树多结果、网多捕鱼;在苏格兰高地,人们认为净火具有防巫术的无上妙用,听说在马尔岛,点燃治牛瘟的火时,还有杀一头病牛献祭的仪式,把牛砍成许多块烧掉。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农民认为牛瘟是恶魔或吸血鬼,在它和牛群之间放一个火栏栅就能制住他。也许各地用净火治牛瘟的做法原来都有类似的想象。德国有些地方,人们似乎不等牛瘟爆发,就预先每年点一次净火来防止病灾。波兰也是这样。据说每年圣罗彻斯节那天,村里都在街道上点起净火,赶着牛群从火里走过三遍,以防牛瘟。我们谈到过,在赫布里底群岛,为了同一个目的,每年同样地把牛群赶过贝尔坦篝火。瑞典有些村子里,孩子们至今还摩擦木头点起净火来驱除瘴气。

[1] 公元1830年前西欧的一个公国,1830年后分属荷兰与比利时。

[2] 前法国东部的一个地区和省份,与瑞士接壤。

[3] 即黑森,德国中部的一个地区,英文名称为赫斯。

[4] 古代犹太人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和春天农事节日,是纪念希伯来人在埃及奴役下获得解放的节日,其日期和基督教的复活节基本上相同。

[5] 德国境内。

[6] 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7] 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苏格兰杰出的民族诗人。

[8] 瓦尔特·司各特爵士(Scott, Sir Walter, 1771–1832),英国小说家、历史小说的创始者、诗人。

[9] 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等地凯尔特人的祭司阶层和他们的宗教仪式。

[10] 也有人译为净火,意指此火有洁清瘟疫之效。

[11] 德国境内。

[12] 属马拉尔—阿尔泰族系统的游牧民族。

[13] 位于里加湾口,爱沙尼亚人称为萨瑞玛(Saaremaa)。

[14] 希腊岛屿,位于爱琴海上。

[15] 希腊岛屿,位于爱琴海上。

[16] 苏格兰西海岸附近内赫布里底群岛的一个岛屿。

[17] 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郡,属高地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