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跨越式进步

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跨越式进步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一定要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上来,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跨越式进步

三、以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助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我国由落后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期望和目标。但是,如何才能从一个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转变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我们先从社会制度、文化方面进行了探索,然而,这些探索终因把社会发展的力量放在生产力之外,所以没有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赶超战略、台阶式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生产力发展道路的提出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从近代屈辱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为此,摆脱落后,发展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就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选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如何迅速发展生产力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赶超战略。1956年8月,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提出了“超美”设想:“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50]1957年11月,毛泽东在出席莫斯科会议时提出“15年内赶超英国”的口号。之后的1958年,毛泽东又把赶超的时间提前为“三年超英、十年超美”。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更适应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然而“大跃进”的失败宣告了赶超战略的失败,也宣告了我们没有找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以往生产力发展中的急于求成,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台阶式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时富裕。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51]

邓小平的台阶式发展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前赶超战略的摒弃与超越。从总体上看,台阶式发展战略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台阶式发展战略只是回答了中国何时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问题,却没有回答中国能否以及何时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的问题。

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社会如何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后,提出了跨越式发展道路。2005年9月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提出,意义在于为探索如何由落后的国家向先进的发达国家迈进找到了依据。

(二)跨越式发展道路的主要含义(www.daowen.com)

从含义上看,跨越式生产力发展道路是指生产力处于落后的中国,在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交流过程中,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来推动自己现有的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跨越,从而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江泽民在十五届五中全会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52]

具体到我国来说,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大力推动信息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之一的生产力新时代开始以来,人类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一方面使生产力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人们日益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使人越来越可能完成人朝向完整人的真正复归。中国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就必须抓住生产力的这一转型特征,促进社会由传统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型。

第二,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推进我国整体的工业布局。大力推进工业化从而实现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国由落后向先进转变的途径。在传统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由于我们没有把握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趋势,因此走了一条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中,尽管我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由于传统生产力发展的非科学性,因此,我们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我们的现代化之路没有实现。既然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生产力已经出现,并日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我们就要坚持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落后生产力的发展,走一条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跨越式发展丰富了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涵

首先,跨越式发展道路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由于时代的条件所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没有明确的论述。列宁对社会主义建成后的发展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是因早逝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上进行了实践,但是这种实践终因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夭折。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践,在经历了无数曲折之后,逐渐找到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跨越式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提出,从理论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其次,跨越式发展道路在实践上为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因为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是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要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就需要找到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这条路。对于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一定要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上来,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之,在江泽民时期,我国在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上的认识逐渐成熟,认识到了生产力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认识到了要围绕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进所有制改革,明确了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向。这对我国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