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力发展规律: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

生产力发展规律:先进技术取代落后技术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实践中一再涉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现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也进行了探索,但是没有明确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二、先进取代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江泽民时期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最为深刻之处就在于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生产力科学发展的道路、过程及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探索与论争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并且还揭示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还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质态问题,认为不同时代的区别之处在于生产方式的差异。但是对于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马恩没有明确揭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实践中一再涉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是最早涉及到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决定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前包括现在,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即重工业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其实,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在于国家能否持续创造和支配先进生产力,而不是轻重工业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中心论和机械中心论思想的争论,以及技术引进与自力更生的争论,这些问题的实质都涉及到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什么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关于第一生产力的争论,也牵涉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问题。当时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到底是否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从改造人的素质、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当然是第一生产力。2002年以来,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为什么我国是世界的生产大国却处于利润链的下游,生产的虽多,我们赚的钱却都是小钱,而且使用的是我国自己的廉价的能源、资源,对环境的损害非常大。这些争论从本质上说都涉及到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回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问题,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争论。

(二)对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

生产力发展有没有规律?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现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也进行了探索,但是没有明确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不清楚,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在胜利后的很长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那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探讨。毛泽东邓小平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认识到了发展生产力要依靠知识分子,但是没有明确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这个任务是由江泽民完成的。

在党的十四大工作报告中,江泽民提到了先进生产力的概念。他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46]从这一论述来看,江泽民意识到知识分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但是,江泽民是从生产力的内部要素来看待生产力。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再次阐述了先进生产力的概念,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7]江泽民的这个表述表明他已经从先进生产力的层面来看待政党,也即从生产力看待上层建筑,这有别于以往我们总是从上层建筑来看待生产力。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48]这个表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已经成熟,并以党的文献形式得到确认和肯定。(www.daowen.com)

(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从理论自觉走向行动自觉

首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关键就是要找到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行动由“自在”走向“自觉”。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提出指明了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生产力的过程中自觉遵循生产力的这一发展规律,在发展生产力时要把先进生产力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自觉进行淘汰落后生产力,从而推定生产力的转型。

以信息生产力、微制造生产力与基因生产力[49]为主导的大科学、高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对传统工业社会中以“三高”为特征的生产力的否定。生产力的这一转型使我们在进行社会发展战略选择、政策的制定上更充分地考虑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趋势,从而使我们能够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速实现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全面深化我们的理论、政策提供了判定的标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的思想。如果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抓住了科学技术在实现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那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邓小平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则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力进行了更深入的质态的划分。科学技术本身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制定社会政策、做出技术选择时,就要把先进生产力放在核心位置上来。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思想丰富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邓小平提出将生产力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政策的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生产力的先进和落后,使生产力标准更升华为先进生产力标准,即用是否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判断我们改革和各项工作成败的标准。

最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自觉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加速实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现在,世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表明,单纯依靠资源、能源的消耗来支撑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矿物资源以及化石能源本身的储存是不可再生的。世界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准备,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的开发,寻找可替代的资源以及加强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等等,这些为推进生产力的转型提供了基础。我国由于传统生产力的制约,发展起步比较晚,恰好可以利用世界生产力的转型这一趋势,加大与世界的交流,促进先进生产力在我国生根发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在江泽民时期完整地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全面深化了生产力标准。这些认识标志着我们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的探索逐渐成熟。当然,这个时期虽然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其理论贡献,但是如何安置那些被淘汰的落后生产力,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