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力内部要素结合方式的认识突破:科学发展研究成果

生产力内部要素结合方式的认识突破:科学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对此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生产力内部要素结合方式的认识突破:科学发展研究成果

一、关于生产力内部要素结合方式在认识上的突破

科学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4]。自此之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成为生产力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邓小平对此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过程

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提出中功不可没。“文革”后期,邓小平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在1978年3月18日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在所作的开幕词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更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5]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左”的思想还占优势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的这一观点在理论界引起的反响很大,有赞成者,更有反对者。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985年3月7日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再次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6]的论述。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把科学技术概括为第一生产力,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7]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化,也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所印证。由于邓小平的努力,加上改革中的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逐渐被党内外所接受。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www.daowen.com)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就不可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第二,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第三,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要充分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第四,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搞出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东西。第五,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知识分子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证科技人员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工作上去,对科技人员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条件要有保障,生活待遇要提高,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第六,为了最大限度地解放科学生产力,必须相应地改革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体制改革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科技同经济的结合,使科学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用科学技术整合生产力各要素是对生产力科学发展的理论突破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成,三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生产力。但是如何让三者结合起来,用什么来结合,这是生产力能否科学发展的内在基础。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39]马克思在这里明确指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形成的关键。

马克思明确指出了生产资料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地位,并且指出生产资料的作用。但问题是,什么是生产资料?如何来理解生产资料?在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多从土地、资本这些实物形态来理解生产资料,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在改革开放以前特别甚至近乎极端地强调所有制。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当公有制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以后,为什么我们的生产力没有按照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邓小平看来,当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以后,要想使生产力能够进一步发展,就要用科学技术来组织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内部要素的丰富和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