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国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解决我国生产力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通过提升生产力质的结合方式,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单纯的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

我国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我国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解决我国生产力发展中人的需要满足的滞后性、人与自然环境紧张以及生产力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要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二,要处理好生产力的驱动力问题;其三,要解决好生产力内部要素之间的结合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就要做到三个转变:首先,要处理好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的生产进程和自然的演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即在人、社会、自然之间建立起循环机制;其次,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由资本、技术进步转变到以人的需要为核心资本、技术驱动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最后,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使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由物的结合为主向知识的结合为主转变。只有实现人的生命进程、社会的生产进程和自然的演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协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从而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上,只有实现以人的需要为核心,技术发展、资本驱动与人的需要相协调,三者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生产力发展中人的需要满足长期滞后的局面。要解决我国生产力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通过提升生产力质的结合方式,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单纯的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

首先,要处理好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的生产进程和自然的演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即在人、社会、自然之间建立起循环机制。从总体上说,人的需要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社会的生产进程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结的纽带,社会生产进程的一端以产品同人的生命进程联系起来,一端以原材料同自然的生命进程联系在一起。需要的产品由社会生产出来,而社会生产的原材料又要来自于自然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因人的生命活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人的生命过程来看,维持生命是人的生命进程的核心,是人进行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而人的需要又不断完善,因此,人的生命进程就表现为一个以生存为基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进程。社会的生产进程是以产品为核心,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都围绕着产品来运转的过程,产品的终端是人的消费,人的生命进程能否不断丰富和发展取决于生产能否把人所需要的产品生产出来。自然的演化进程是指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进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矿物的产生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都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自然的演化进程的特点在于自然不仅要承担为人的需要提供物质资料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净化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的任务。从理论上说,这三个进程之间应该是协调统一的,这样,三个进程之间的运行就是和谐的、有序的。如果三个进程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最终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首先就应该是促成生命进程、生产进程和自然进程的统一。

考察西方工业社会生产力困境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脱离了人的生命进程和自然的演化过程,单纯地把生产看做社会内部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生产力越是发展,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和能源就越多,而这也超越了自然界自身的演化进程和生产能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更是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从而出现了生产进程与自然进程、人的生命进程的不协调,最终导致生产力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为什么在当代的生产中要把人、自然纳入到生产环节之中呢?这主要是因为当代社会生产力非常发达。古代由于生产规模狭小,而且人们更多的是依赖于自然进程,虽然也存在人类因开垦耕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危害,但是归根结底,农业的生产进程要受到自然周期的影响,自然界能够净化人所产生的垃圾,所以,不需要把自然环境考虑在生产过程之中。而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要远远高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人类现在掌握的原子弹可以把地球炸毁很多次,这是传统社会生产力所无法比的。

总之,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要把生产贯穿于人的生命进程、社会的发展进程、自然的演化进程三者之间,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其次,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由资本、技术进步转变到以人的需要为核心资本、技术驱动协调发展的驱动模式。资本、技术进步、需要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主要推动力量。其中,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的满足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的最终驱动力。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标志,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资本则起到把技术、劳动力组织起来从而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驱动力量,三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资本驱动的特点在于以赚取利润为核心,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手段。技术驱动的特点在于以生产进步为中心,人的需要的满足则次之。而人的需要则围绕人的本性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客观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从本质上说,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的需要,技术进步、资本驱动的目的也是要使生产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www.daowen.com)

在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驱动[12]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驱动力量,这种驱动力量的发展,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资本驱动的本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一次次的经济危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技术驱动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模式,由于技术驱动的特点是以生产为中心,其核心是产品的生产以及如何生产,而不是需要,这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中长期存在人民群众需要满足的滞后性的根源。

在当代,要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必须由资本驱动、生产驱动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转变到以需要驱动为主,资本驱动、生产驱动相互协调的生产力发展驱动模式。原因在于:只有以人的需要驱动为主,才能从根本上使资本驱动为需要驱动所调节;只有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才能保证技术驱动的方向。同时,在生产力的驱动中强调技术驱动的作用能够促进人的需要的更好的满足,强调资本驱动则能够在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资本的积极性,形成更为现实的生产力。

最后,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使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由物的结合为主转变到以知识的结合为主。所谓物的结合,就是指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结合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结合;所谓知识的结合,主要是指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结合依靠智力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从古至今,生产力各要素的结合出现过几次大的转型。在人类社会早期,血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结合的主要方式,依靠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构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近代,西方机器大工业兴起以来,生产力的结合方式从血缘的结合为主转变为以生产资料的结合为主,这种结合方式虽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却加剧了人对物的依赖,物的价值大于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到了现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表现在以信息为媒介,依靠知识、人的智力的结合。在这种生产力发展模式下,人越来越多地从直接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从而能够丰富自我,为自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差异迥然。以血缘为纽带使人结合起来的生产力模式,其特点是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方式更多的是依靠人的体力;以生产资料为媒介使人组织起来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其特点是生产规模比较大、人员比较集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知识和智力组织生产的生产力模式,其特点在于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只要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

在当代中国,要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要尽快实现生产力由生产资料的结合转变为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来。我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迈进,按照林毅夫的观点,由于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依靠体力劳动,因此注定了其生产力发展模式走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走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生产力发展模式,国家为了发展重工业,人为地压低劳动资料、劳动者的价格,从而造成了价格扭曲。这种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特点导致这种生产力的发展一旦面临外部开放的条件时,生产力的发展不具有竞争性。因此,这样来解释我国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困境也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在我国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做到:要处理好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的生产过程和自然的演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要处理好市场、科技、制度三者的关系,使之成为以人的需要满足为核心指针的相关过程;要使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从劳动资料的结合转变到以知识、智力的结合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