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力价值取向转发展:人本取代物本

生产力价值取向转发展:人本取代物本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生产力价值取向转发展:人本取代物本

二、从物本到人本:生产力价值取向上的合目的转向

以物为本的生产力发展价值导向在我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这个破坏性的后果,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生产力发展价值导向的危害进行反思,并且逐步在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即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物本到人本的价值取向的转变

在我国,对于生产力发展中的物本倾向的反思是比较早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批判“经济主义”,到“文革”中激烈批判“唯生产力论”,[35]如果我们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理解这些批判性认识的话,其实这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反对以物为本位的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批判色彩。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虽然可以找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真知灼见,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因此马克思所强烈批判的情况尽管我们想要避免,但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物本倾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资金和技术又都缺乏,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尽快实行工业化,以至于在客观上又不得不坚持一定程度上的以物为本的取向。其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这方面的努力,为此,毛泽东甚至还把我国的经济结构顺序调整为农、轻、重的顺序。最后因为人本导向没有确立的关系,所以生产结构没有调整成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确立了人本主义倾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取向最先确立是从承认人的需要的正当性开始的。1978年,我国确立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承认了人的需要的正当性,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初级阶段总路线。但是在实践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以物为中心,搞起了GDP崇拜,只看重GDP的增加,甚至出现带血的GDP,这种生产力发展模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由注重经济逐渐转变到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且于2002年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

(二)人本导向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影响(www.daowen.com)

人本导向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人本导向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依靠力量以及发展的成果。人本导向对生产力的发展和要求主要有三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运动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依靠人民群众,并把人民群众自为的活动转化为自觉的发展生产力之中。

第三,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群众来共享。既然生产力的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要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成果也应该是人民群众共享,而不能是发展成果归少数人享有。所以,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改革开放与建设取得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中国人,让13亿人共同享有改革的成果,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总之,人本导向是对物本导向的否定,是对我国生产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集中反思,是对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