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的分析方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要素组成的。由于联系构成了系统,通过对组成事物静态系统的分析,可以掌握事物运动的机制,从而科学地把握事物的运动轨迹,揭示事物的本质。生产力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生产力这个系统又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揭示了生产力的系统,才能从系统中把握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实现机理。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2]参见[加拿大]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4]“生产力暴动”一语来自毛泽东,是指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力会起来暴动,当前农民杀猪宰牛就是生产力起来暴动。”参见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
[5][法]弗朗斯瓦·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序言,吴斐丹、张草纫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5页。
[6]参见[法]弗朗斯瓦·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序言,吴斐丹、张草纫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6页。
[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5页。
[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页。
[9]参见[英]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6页。
[10]参见[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熙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18-132页。
[11][法]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胡尧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3页。
[12][法]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胡尧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页。
[13][法]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胡尧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0页。
[14][法]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胡尧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页。
[15][法]让·巴蒂斯特·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陈福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9页。
[16][法]里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6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页。
[40][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41][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42]参见[加拿大]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91-146页。
[43]参见[美]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52-56页。
[44]参见[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任立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6-78页。
[45]参见[德]于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46]参见[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李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7]参见何正斌:《经济学30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4-87页。
[48][美]道格拉斯·诺思等:《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49]参见[美]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82-417页。
[50][英]威廉·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周师铭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21页。
[51]参见于光远:《关于社会底生产力》,载《学习》1950年第6期,笔名君麟。于光远后来在《我承认自己是“唯生产力论”者》中承认君麟是自己的笔名,见《于光远短论集:1977—2001》第1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52]参见张鱼:《对于生产力问题的商榷》,载《学习》1950年第7期。
[5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了王学文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科普性文章,文章有生产力要素构成的解释。
[54]参见秋水:《生产力不包括劳动对象》,载《人民日报》1950年6月22日。
[55]参见陈新:《生产力包含“劳动对象吗”》,载《人民日报》1950年6月22日。
[56]参见周勤淑:《生产管理、劳动组织属于生产力范畴还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载《学习》1956年第8期。
[57]参见马梅初:《“生产管理、劳动组织属于生产力范畴还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一文的意见》,载《学习》1956年第10期。
[58]参见申复:《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两重性质》,载《学习》1957年第4期。(www.daowen.com)
[59]参见胡兆量:《不应该把经济地理学局限在生产力范围内》,载《教学与研究》1956年第4期。
[60]参见陈迟:《关于生产力要素》,载《光明日报》1959年11月12日。
[61]参见林京耀:《关于生产力要素的问题》,载《光明日报》1959年12月7日。
[62]参见骆耕漠:《关于生产力二要素和三要素问题的研究》,载《江汉学报》1962年第3期。
[63]参见王启荣:《生产力二要素论之讨论》,载《江汉学报》1962年第7期。
[64]参见江春泽:《对生产力要素的几点看法》,载《学术月刊》1962年第7期。
[65]参见李洪林:《只有生产关系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载《光明日报》1957年1月23日。
[66]参见迟超波:《什么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载《新建设》1957年第12期。
[67]参见周新成:《关于生产力的一些问题》,载《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10期。
[68]参见徐亦让、林京耀:《上层建筑与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起主要决定作用》,载《新建设》1959年第3期。
[69]参见许涤新:《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载《新建设》1959年第1期;《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载《新建设》1959年第10期。
[70]参见撒仁兴:《坚持政治挂帅:驳右倾机会主义的唯生产力论》,载《新建设》1959年第10期。
[71]参见陈正亮:《人民公社是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载《新建设》1959年第11期。
[72]参见瞿秋白:《社会科学概论》,载《民国丛书》影印本第1编,第14卷;李达:《社会学大纲》,载《民国丛书》影印本第1编,第14卷。
[73][苏联]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2页。
[74]李平心论述生产力的文章在1980年由三联书店结集出版。
[75]经济研究编辑部:《论生产力——建国以来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文选》(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页。
[76]经济研究编辑部:《论生产力——建国以来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文选》(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9页。
[77]参见范定九:《评谢昌余先生“有关生产力的几个理论问题”》,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4期。
[78]参见余兆梓:《我也来谈谈生产力性质问题》,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5期。
[79]参见孙冶方:《论生产力问题》序,三联书店1980年版。
[80]参见胡星:《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载《光明日报》1959年10月12日。
[81]参见周治平:《不能把生产力性质与生产关系混而为一:与平心先生商榷》,载《光明日报》1959年10月12日。
[82]参见杨宇:《给平心先生的一封信:就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平心先生商榷》,载《学术月刊》1959年第12期。
[83]参见谢昌余:《有关生产力的几个理论问题》,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12期。
[84]参见刘诗白:《怎样理解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平心先生“四论生产力性质”中一些问题的商榷》,载《光明日报》1960年5月16日。
[85]参见王振民:《必须正确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关于生产力性质问题讨论中若干方法论上的问题和平心先生商榷》,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6期。
[86]参见跃青:《评平心先生的“生产力自己增殖”论》,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6期。
[87]参见高学文:《分歧何在:驳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理论》,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8期。
[88]参见乔林:《是辩证唯物论还是“循环论”?——关于生产力性质问题和平心先生商榷》,载《光明日报》1960年8月8日。
[89]参见卫兴华:《也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与平心先生商榷》,载《光明日报》1960年9月5日。
[90]参见陈振维:《恩格斯把生产力当作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吗?——驳平心先生的一个论点》,载《光明日报》1960年9月5日。
[91]参见陈泽连:《对平心先生关于生产力的动力问题的意见》,载《光明日报》1960年11月11日;陈泽连:《评平心先生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论点》,载《光明日报》1960年11月21日。
[92]参见关梦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度发展》,载《新建设》1960年第1期。
[93]参见徐崇温:《评平心的生产力观》,载《经济研究》1959年第9期。
[94]参见骆耕漠:《论我国人民公社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并驳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谬论》,载《新建设》1960年12期。
[95]参见子文:《驳平心的“生产力自己增殖论”》,载《经济研究》1960年第6、7月合刊。
[96]参见汤敬昭:《略论生产力的各种要素》,载《江海学刊》1962年第10期。
[97]参见方永祥:《也谈生产力性质的几个问题》,载《江海学刊》1962年第11期。
[98]参见孙叔平:《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载《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
[99]参见陈志安:《关于生产力性质问题的探讨》,载《江海学刊》1962年第8期。
[100]参见孙尚清:《论研究生产力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载《经济研究》1961年第12期。
[101]贡文生:《孙冶方的“理论”是修正主义谬论》,载《人民日报》1966年8月8日。
[102]参见方文:《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载《经济研究》1961年第7期。
[103]参见卓元、启源:《对于生产力问题的几点认识:就政治经济学对象是否包括生产力的问题与方文商榷》,载《经济研究》1962年第3期。
[104]参见刘诗白:《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载《经济研究》1961年第10期。
[105]参见宋承先:《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载《经济研究》1962年第8期。
[106]参见杨长福:《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两个问题》,载《学术月刊》1962年第7期。
[107]参见谷书堂:《政治经济学对象和生产关系》,载《新建设》1962年第8期。
[108]参见1983年,熊映梧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生产力经济学专著《生产力经济概论》。此后,生产力经济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晓亮、陈胜昌所著《生产力经济学》、刘方械主编的《生产力经济学教程》。
[109]参见王征国:《新生产力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0]参见孟海贵:《中国当代生产力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1]参见孙向军:《知识生产力与中国跨越式发展》,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112]参见廖福林、祁新华:《生态生产力——21世纪财富的源泉与文明的希望》,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113]参见焦坤:《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载《求是学刊》2003年第6期。
[114]参见林岗和张宇:《生产力概念的深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9期。
[115]参见史志成:《生产力概念宜重新界定》,载《学术论坛》2006年第1期。
[116]参见林毅夫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论述。2002年,林毅夫与杨小凯等辩论后发国家优势与劣势问题,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科学发展问题的经济学思考。陈志武对于中国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也非常多,主要集中在生产力发展驱动力问题上,吴敬琏则更多关注的是制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1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