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重要贡献。1945年6月,中共七大所通过的党章,正式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至此,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正式确定下来,成为现当代的中国国家哲学。毛泽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从实践上说,他带领全党,从多方面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路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工人阶级和牢固的工农联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首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确立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然后开辟向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新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中国的立国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毛泽东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根据中国特点,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使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继续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主要矛盾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成为新中国立国和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9]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积极探索,奠定了强国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例如,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借鉴别国经验,走自己的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发展国家的重要成果:在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的探索中也提出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和失误,但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三大实践中,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前者中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为后者提供了借鉴和启迪。前者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所吸收,而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后者所继承而得到继续发展。应当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的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正如邓小平后来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0]。总之,毛泽东中国国家哲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邓小平中国国家哲学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www.daowen.com)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26-628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21-222
[4]任吉悌,王霞.国家哲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418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6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8]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9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2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