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论主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揭示出"中国国家哲学"问题的出场及其意义,然后,对中国国家哲学之"观"的各种方法论和研究现状加以评述,以明确本研究的方法论设计的合理性。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哲学实施的规范性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广大民众通过监督、舆论和民谣等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对国家哲学的反观。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一)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有四大块,分为绪论、上编、下编和结束语。

导论主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揭示出"中国国家哲学"问题的出场及其意义,然后,对中国国家哲学之"观"的各种方法论和研究现状加以评述,以明确本研究的方法论设计的合理性。

上编主要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国家。明确中国国家哲学的定义、问题域。中国国家哲学,本研究拟定义为是通过上层建筑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民大众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发展(革命)学说。以有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哲学"和"统治阶级的国家哲学"等。在如何看待、梳理、总结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资源,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资源与当代中国国家哲学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上的"对接",中国国家哲学是怎样的国家哲学等问题基础上揭示现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国家和哲学的内在统一、研究对象、渊源、生成方式、功能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在这一编中,主要内容有:

(1)国家和哲学的内在统一。国家哲学是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总根据"、"总理论"。本研究认为,国家和哲学在关系上互存;国家和哲学在机制上互建;国家和哲学在实践上共行;国家和哲学在价值上共享;国家和哲学在规律上互通。

(2)中国国家哲学的本体。中国国家哲学的本体应是国情。国情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我们确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国家哲学的渊源和生成方式。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国家哲学的奠基之作,"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的国家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内涵丰富。中国历史上汉代钦定儒学作为封建时代的国家哲学也有借鉴意义。它以革命、选择、决定、改革等方式产生。

(4)中国国家哲学的特征、功能和作用。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等一般特征,同时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应用性等特殊特征,具有导向功能、方法论功能、教育功能、论证功能等,具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和评价作用。

(5)中国国家哲学发挥作用的机制。国家和哲学是一个国家硬软两个要素,分析现阶段国家所代表的"力"和哲学所代表的"理"的结合方式和变化路径。

(6)中国国家哲学实现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哲学实施的规范性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广大民众通过监督、舆论和民谣等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对国家哲学的反观。

下编在前面确立起来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哲学,梳理出确立"中国国家哲学"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并对这一轨迹背后的逻辑理路予以揭示和分析,检验中国国家哲学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现当代中国国家哲学包含哪些重要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国家哲学从什么时候开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建构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提供了怎样的理论资源?在这一编中,主要内容有:

(1)中国古代国家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借鉴;(2)毛泽东中国国家哲学;(3)邓小平中国国家哲学;(4)江泽民中国国家哲学;(5)胡锦涛中国国家哲学;(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国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结束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的历史和事实中探讨中国国家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预测其变化路径和逻辑走向。

以上的基本思路是:明确提出"中国国家哲学"之"观"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线,以国情为据提出问题,明确立场,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得出结论,然后运用理论反观现实,通过历史验证,确立消除其紧张性和复杂性的理论路径。

(二)基本方法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坚持现实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学理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具体的本研究的方法论运用来讲主要有:阶级分析方法、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和实证方法。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在论述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时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23]。现实的个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4]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5]。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存在这一基础与根据出发,建立起科学的唯物史观及其理论原则,并将社会历史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国家哲学作为通过上层建筑方式表现出来的反映中国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发展(革命)学说,始终从唯物史观出发,从历史观发展的角度去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战略性研究,揭示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具有的复杂、多元意蕴,揭示出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具体形式等等。这样就能够自觉消除唯心史观,分清两种根本对立的国家哲学,看清中国国家哲学的本质,看清中国国家哲学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2)阶级分析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26]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国家哲学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社会发展观,一个国家选择何种哲学作为国家哲学,都是由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利益决定的。因此,在研究中国国家哲学时,阶级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在迷离浑浊的社会生活状态中,发现规律性,才能看到国家哲学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想;清晰地看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这样才能把握国家哲学的阶级实质。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所要求的,也是中国国家哲学的实践要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只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实践本性,保持中国国家哲学的生命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国家哲学进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时期,在一种一切唯书、唯上的社会环境中,引经据典代替了独立思考,注解领导意图代替了科学研究,结果是唯意志论和教条主义盛行,甚至直接背离马克思主义;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不断涌现,使中国国家哲学保持生机和活力并获得丰富和发展。"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27]

(4)系统论和整体论的方法。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国家哲学首先必然表现为一种总体性研究。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社会体制和运行体制各自都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是由许许多多个子系统构成的,而众多的子系统又由各种要素所构成。各种要素之间的不同比例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系统结构,最终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及其功能的发挥。系统分析的方法是反映客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一客观物质世界的根本性特征。中国国家哲学在研究社会形态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时,就需要运用系统论和整体论,借助于系统分析的方法,揭示他们各自构成要素的状况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这一方法把中国社会现实看作是一项具有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国家的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全面运筹,促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体效益和最佳结果。

(5)实证的方法。由于历史文化上的原因,在我国的思想界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科学主义传统比较薄弱,实证分析原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证分析精神要求研究的理论具有可证实性和可陈述性。哲学的可证实性要求在于,尽可能从哲学自身发展史中获得证据,尽可能从经验学科成果中获得支持。所谓可陈述性,要求概念、判断必须清晰,能够不发生歧义地陈述给别人。中国国家哲学从其演进过程来看,既有动态结构,又有静态结构。其动态结构是指伴随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和独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实践,其价值也必然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其静态结构是指中国国家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将会不断产生新的阶段性历史成果。这种按"国家"而言的内容内在地包含着三点,一是它所提供的经验模式,二是这种经验所包含的精神模式,三是由这种经验所决定反映这种精神的阐释模式。以上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实效来证实。

【注释】

[1][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汪淑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8

[2]任吉悌,王霞.国家哲学的有无与是非[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5):67

[3]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J].南通大学学报,2006(5):11(www.daowen.com)

[4]杨永庚.略论中国古代国家哲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借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08(2):84

[5]于今.论国家哲学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新闻,2006(23):89

[6]朱有志,贺培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哲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68

[7]张光明.试论中国国家哲学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J]。新疆伊犁党校学报,2007(2):56

[8]陈晏清.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 2006(6):121

[9]任吉悌,王霞。国家哲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4

[10]万俊人.关于政治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2004(2):134

[11]杨永庚,门忠民.中国国家哲学发挥指导作用的机制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5):102

[1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4

[13]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J].南通大学学报,2006(5):65

[14]于今.论国家哲学的地位和作用[J].新闻观察,2006(23):65

[15]杨永庚.中国国家哲学指导作用的实证研究[J].唐都学刊,2007(6):39

[16]赵景来.当代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述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119

[17]孟庆波.国家哲学论纲[J]。山东电大学报,2007(4):41

[18]赵景来.当代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述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114

[19]本刊记者.大陆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18

[20]文晓明,杨建新.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及趋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6):164

[21]万俊人.关于政治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2004(2):134

[22]孟庆波。国家哲学论纲[J].山东电大学报,2007(4):45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2,32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2,32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2,32

[2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

[2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