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藏-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撰体例与编例

《儒藏-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撰体例与编例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藏》“经部”排序即依此例而略作调整。

《儒藏-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撰体例与编例

 

一、《儒藏》系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两千年儒学成就及历史将集兹一编。

二、《儒藏》在全面调查研究现存儒学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儒学文献的具体情況,结合儒学研究的现代需求,建立儒学文献的著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编纂儒学丛书,使其形成以书为单元的“大儒学史”。

三、吸取中国目录学分类成就和《大藏经》“经律论”和《道藏》“三洞四辅”等专题丛书编纂经验,将儒学文献分为“经”、“论”、“史”三大部类。“经部”收录以儒家经典原文及注解为核心的“经学”类著作;“论部”收录以儒学理论为內容的“思想”性著作;“史部”收录以儒学史为主题的“历史”类著作。按“经”、“论”、“史”的顺序排列,以便反映出儒学发生、发展的历史。

四、每一部下按本部文献实际,细分若干小类。如“经部”下分元典、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通礼)、春秋(春秋经、左传公羊、谷梁、三传通论)、孝经四书(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尔雅、群经、谶纬、出土文献(含简帛、石刻、敦煌遗书)等十二类;“论部”下分儒家、性理、礼教、政治、杂论五类;“史部”下分孔孟、学案、碑传、史传、年谱、别史、杂史七类,构成“三藏二十四目”的著录体系。

五、《儒藏》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按学术发展之脉络编排群书,使其源流清晰,首尾完整。同一主题的文献彙集一处,按作者时代先后编录,使其各自构成专题性丛书。一则反映每门学术之成就,二则考见该类学术之流变,三则为读者提供“即类求书,因书就学”之方便。如《经部》之“周易类”是中国古代易学成就之集粹,从中可见易学历史和易学成果;“诗经类”即是中国《诗经》学历史的反映;“春秋类”即是《春秋》学成果之集成,等等。读者不仅于此可见古代专经研究之状況,而且亦可于此得攻治专经并进而研究专经学史之阶梯。

六、同类之下,又遵循“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精神,将不同主题的图书相对集中,在类下又形成小型专题丛书。如《史部》“孔孟类”下,不再单纯按作者年代编排,而是将有关孔子、孔门弟子、孟子、孔庙礼乐等图书,各自分别集中编录。

七、《儒藏》试图通过一定著录体系,用图书反映儒学历史。不仅《经》、《论》、《史》的排列反映儒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各部小类的顺序也体现出如下学术构思:

如《经部》,据先秦诸子所称(如庄子荀子等),“六经”排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此或为孔子教学之秩序。至西汉的刘歆、班固,始立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含《尔雅》)、小学之序,汉人崇“阴阳”、“五行”之学,以《诗》、《书》、《礼》、《乐》、《春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以《易》居众经之首。说虽晚出,卻能将儒家经典之间的关系哲理化、系统化,故为历代学人遵守。《儒藏》“经部”排序即依此例而略作调整。(www.daowen.com)

“论部”则按先原理而后实用、先子学而后理学的顺序排列。故以子学意义上的“儒家”居首,其次是新儒学的“性理”。再后相次是反映礼乐文化之“礼教”、反映儒学仁政德治思想之“政治”。其他內容庞杂难以立类者,则统统归入“杂论”。

“史部”的排序,则以儒家圣贤“孔孟”居首,以下按反映学术流派的“学案”,提供主要儒家学者生平资料的“碑传”、“史传”、“年谱”,提供参考资料的“别史”、“杂史”的顺序排列。至于“目录”、“学校”、“选举”、“祠庙”、“塚墓”、“纪念”等等,皆因其成书太少,而统统归入“杂史”之中。

八、《儒藏》尽可能全面地将儒学各类资料彙录起来。她既是“学术丛书”,又是“学术类书”。《儒藏》所录以专著为主,举凡內容齐全、资料集中的儒学著作,都整部收录,由此而言,《儒藏》是“丛书”。同时,为满足研究需要,一些散见于群书的儒学资料,如孔子、孔门弟子、儒者碑传以及各种经论、经解等文章,亦加以辑录,类聚成各种专题的资料彙编,由此来说,《儒藏》又是“类书”。

九、《儒藏》采用分类、总序、小序、提要、标点、校勘、影印结合的整理方式。首先对儒学文献进行分类著录,使其类聚群分,眉目清楚。每部有总序一篇,概述儒学、经学和儒学文献发生、发展的面貌。每类有“小序”一篇,概述本门学术的研究状況和文献组成情況。入选图书每种卷首都有“提要”一篇,分述作者之生平、著述之源流和內容之梗概。然后再对各种图书正文进行“标点”处理,还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必要“校勘”,写成《校记》附于各卷之后。为避免重新排版造成新的错误,除了个别著作编者已有整理成果者采用仿古排版外,《儒藏》的主体部分都采取“校点”加“影印”的方式,在复印件上进行标点处理,然后扫描制版,尽量減少重新录入排版带来的错误。

十、《儒藏》系新编儒学丛书,并非简单的古籍影印,我们对所收各书都在版式上作了许多加工调整。设计了标准的版式、版框和书眉,在尽量保存原版面貌的前提下,还对原书中缝、页码作了统一处理。《儒藏》每页按上下两栏方式,将原版四个页面合为一页,重新编辑组版,以便在有限的篇幅內为读者和藏家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信息。

十一、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內文作了标点处理,分别于行右添加“、”和“。”号。“、”表示句中停顿,“。”代表一句结束。凡需校勘的地方,皆于该字右旁添加序码,于卷末《校记》中出校说明。

十二、各部、各类首冊都冠以“儒藏分类总目”,以见《儒藏》整体框架及本部、类所处位置。各类首冊又次以该类“收书目录”,以明本类全貌。分冊目录中标署点校者和审阅者姓名,以明文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