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岭走廊瑶族文化特色研究结果

南岭走廊瑶族文化特色研究结果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乡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本。

一、保持民族性,彰显瑶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我们党汲取人类历史上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秉承了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文化传统、民族思维特点、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契合各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凸显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特色、风俗习惯、情感素质、审美方式、思想内容、语言思维等心理结构在文化中的综合体现。(5)它是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体现和反映。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和谐文化建设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不是要切断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也不是要张扬民族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观上的民粹主义,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瑶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个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形成广大瑶族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瑶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作用,鼓励和支持广大瑶族群众传承发展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www.daowen.com)

瑶族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内涵标示着其文化的民族特性,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乡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本。南岭瑶族乡村散布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居山游耕,形成了南方山居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在生计方式、语言、服饰、建筑、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如瑶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均衡和谐”的环境观和“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无不体现出瑶族人民在人与自然相适应的历史进程中所积累的生态环境智慧。他们“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男女平等”的婚育礼俗、“守望相助”的村落关系、“多元认同”的族群意识,对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和重建乡村日常伦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们“自娱自乐”的节庆文艺、“自给自足”的生存理念、“自我管理”的村落政治都包含着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谐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要继承和弘扬瑶族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男女平等、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礼貌谦让、与人为善、谅解宽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等优良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倡导和崇尚“勤劳致富、互利共赢、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环保俭节、科学经营、和气生财、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的时代新风尚。在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独具瑶族文化个性的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技术技艺、生产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有效消除各种封建的或现代市场经济的消极文化因素的影响,减少文化冲突,不断彰显瑶族文化的民族特色和迷人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