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宇宙观,是一个民族关于天、地以及天地起源和万物起源(当然也包括其民族起源)各种看法的总和。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关于开天辟地、日月形成以及万物起源的神话和传说。而且,这些神话传说,决不仅仅是其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民族关于宇宙的总体看法,在其民族文化的结构中,常常居于最基础的、核心的地位。(1)
人类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的。自然环境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居住在南岭山区的瑶族来说,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他们在历史上主要过着“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游耕”生活。天气之阴晴雨雪、风霜雾雹、昼夜更迭等,无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远古洪荒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从事游耕生产的瑶族人民在远古就开始了对天气物候的观察,积累着经验和认识。对天象的观察必然伴随着关于天象的思考和猜想。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指出:“古代各民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2)因此,宇宙即成为古代人们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便由此产生了各民族关于宇宙、关于天地、关于人类自身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朴素思想。在瑶族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创世歌》中,描述了一个从茫茫混沌到昼夜分明,再到天地形成、万物起源、人类繁衍的情节。事实上,瑶族的宇宙观与其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神话几乎是一回事,即瑶族的宇宙观是被神话、传说故事的外衣所包裹着的朴素的哲学思想精华。
据瑶族手抄古籍文献《评皇券牒》记载:“盘古王生有六男六女,姐妹十二人,分十二姓,置立江山,从此修河海、置山林、分昼夜、制宫阁安居,开府县,万代流传,勋由祐天,为有盘王派下瑶丁三之皇后。景定元年四月初八日洪水登天,人民尽绝,重有伏羲兄妹,因见天下无人矣,松为公,梅为母,焚香结发,合为婚姻。生下一皮袋,发上青山成瑶人,发下九州是万民。……盘古圣皇开辟天地,置立人民,先有瑶人,后有朝廷,功称无量。”(3)(www.daowen.com)
富川、恭城和江永、江华等县瑶族民间流传的《盘王歌》唱道:“当初未开天和地,无日无月无星辰;无有天来无有地,空虚结就一尊神。”(4)在天地形成之前,宇宙空虚混沌,既没有天地之分,也没有日月星辰存在。然而,所谓“空虚”,并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一种万物尚未形成的鸿蒙状态,称为“混沌”或“混沌老君”。“二万年间混沌过,混沌如同鸡仔行;三界通流共天下,风云雷雨一同行。”混沌犹如鸡蛋,浑鸿一片,没有天上、地面、地下三界之分,也没有风云、雷雨、万物之别,而是三界通流,万物同行。“当初不曾有天地,未有日月及乾坤;先有玉皇共盘古,我和盘古同出身;我俩不是爷娘养,五色浮云生我身。”(5)经过漫长的时间,虚空中出现了万物的始基“五色浮云”并从中产生了“玉皇”“盘古”造物之神。他们是“浮云”化生天地人物的中介,是自然存在的力量化身。“浮云”是虚无漂渺的气,而“浮云”产生玉皇、盘古等创世之神,由创世神再创造出天地万物,形成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这就是南岭走廊瑶族哲学思想的宇宙本原论和万物生成论。“浮云”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是世界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瑶族关于“浮云”产生出天地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哲学思维。虽然充满想象和猜测,但却表达了世界的本质的物质性,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瑶族先民还认为天地万物都由盘古的身体变化而成,其中《古天地》唱道:“大岭原是盘古骨,小岭原是盘古身,两眼变成日和月,牙齿变作金和银,头发化作草和木,才有鸟兽出山林,气化为风汗成雨,血成江河万年春。”(6)
综观南岭走廊瑶族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万物形成的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其具体内容在不同瑶族支系中虽不尽相同,但他们关于宇宙、万物及人类起源的思维逻辑是相同的。他们认为天地万物、人类的起源,都遵循着在一定时空中生成、扩充、演化的规律。因为瑶族是一个典型山居民族,他们的生存必须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的食物和简单的生活资料,无法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因此,在原始文明下,他们把威力无穷的大自然看做是生命的主宰和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当他们长期观察并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草木冬枯夏荣与人的生老病死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生命节律时,便认为大自然也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和行为,乃至人性、人格与人形,他们便赋予大自然以生命的形态。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生命的有机体,并与人一样处于宇宙整体生命体系之中。人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整个宇宙中的存在物,人与自然是天然统一、浑然一体的。这种原始的、朴素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即“天人合一”观,虽然带有直观性、猜测性、不彻底性和局限性,同时还夹杂着不少宗教神话和神秘色彩,但它直接反映了瑶族先民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南岭瑶山应季节变化而设的“敬鸟节”“牛王节”“尝新节”“盘王节”等传统特有节日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良性互动与和谐共生的关系也体现得非常充分,这是瑶族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