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夏与沙州回鹘国成立的相关研究

西夏与沙州回鹘国成立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回答是沙州回鹘。1036年,元昊攻瓜、沙、肃三州,遭到回鹘军队的抵抗。至于回鹘文文献中的el tutm与沙州镇国王子之间有无关联,则于史无证,书此存疑。再结合沙州镇国王子言称“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一语,他肯定是沙州回鹘军队的最高统帅。

西夏与沙州回鹘国成立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沙州回鹘国成立诸证

既然西夏于1036年击灭沙州归义军政权,而此后三十年西夏又没有对瓜沙地区行使有效的统治,那么,这段时间沙州地区由何人统辖呢?我们的回答是沙州回鹘。

1036年,元昊攻瓜、沙、肃三州,遭到回鹘军队的抵抗。西夏虽击溃回鹘军队,攻占了瓜、沙、肃三州,但并未将其彻底消灭。不久,沙州回鹘的残部就开始了对沙州的反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1庆历元年(1041)四月甲申条载:

徙秦凤路副部署、知秦州、定国[军]留后曹琮为陕西副都部署,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琮欲诱吐蕃犄角图贼(贼,指西夏),得西州旧贾,使谕意。而沙州镇国王子遣使奉书曰:“我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自党项破甘凉,遂与汉隔,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上善琮策,故使副[陈]执中,寻加步军副都指挥使。(原注:琮本传载此二事皆不得其时,今附见,更须考之。除步军副帅乃五月己巳,今附见。)

从李焘原注得知,沙州镇国王子上书的确切时间大致在庆历元年(康定二年,1041年)四月之前不久。“镇国”,回鹘文写作el tutmÏš,可见于在敦煌出土的回鹘文文献P.3049卷背[46]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木杵铭文T III[47]中。至于回鹘文文献中的el tutmÏš与沙州镇国王子之间有无关联,则于史无证,书此存疑。其中的“王子”,回鹘文作Tegin,意为可汗的弟弟或子弟,译音特勤或的斤,常用于王号(见后),但这里似乎非为王号,应予注意。[48]沙州镇国王子自称为唐天子之外甥,意在表明自己与中原王朝的特殊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回鹘最高统治者急于恢复与中原王朝政治交往联系的迫切愿望。有唐一代,曾先后有三位真公主,即肃宗女宁国公主、德宗女咸安公主、宪宗女太和公主与回鹘首领和亲,极大地密切了唐与回鹘间的联盟关系。[49]回鹘西迁后,这种特殊关系仍为后世回鹘人所认可。《宋史》卷490《回鹘传》载:

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

这些事实说明,沙州镇国王子无疑应是回鹘首领,他可能是在抵抗西夏的过程中以功而获“王子”称号的,为古代回鹘地方首领常见称号,如《宋史》卷490《回鹘传》载贺兰山有回鹘么罗王子、邈拿王子,《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载合罗川(今额济纳河)有“回鹘第四次太子”,这里的王子、太子都为回鹘地方首领无疑。再结合沙州镇国王子言称“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一语,他肯定是沙州回鹘军队的最高统帅。敦煌回鹘文遗书Or.8812-116中出现有天王回鹘汗(täηri ellig uyYur xan)一词,[50]抑或有可能指的就是他,只是尚无材料确证之。在沙州镇国王子统治时期,为了与宋通好以共同对付西夏,曾多次遣使入贡宋朝

[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九日,沙州遣使、副[使]杨骨盖靡是贡玉牛、黄棋子、褐绿黑皮、花蕊布、琥珀、乳香、硇砂、梧桐律、黄矾、名马。[51]

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或作杨骨盖靡是)、副使翟延顺入贡。[52]

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沙州遣人入贡方物。[53]

然而到康定二年(1041年)十一月,当沙州再次入贡时,遣使者已换为“沙州北亭可汗王”了。史载:“[康定]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沙州]北亭可汗奉表贡玉、乳香、硇砂、名马。”[54]翌年,该汗再次遣使入宋朝贡:“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55]这里的“沙州北亭可汗王”,既有可能是“沙州镇国王子”加冕之号,即“天王回鹘汗”的另一个称号,也有可能是一位新可汗的称号,无法确认。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沙州回鹘的第一任可汗“天王回鹘汗”已于康定二年(1041年)十一月以前即薨亡了,由“沙州北亭可汗王”继立。“沙州北亭可汗王”在位时,仍很注意发展与宋朝的通贡关系。从他继位到皇祐四年(1052年)间,沙州回鹘又有四次入贡于宋。其中,最后一次发生在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十二月。[56]此后即不见再入贡事。估计可能此后不久,“沙州北亭可汗王”即薨亡了,另有一新可汗继任。当时,由于中原地区宋、辽、夏三方时常发生战争,夏多次战败,自顾不暇,更无力西顾,使沙州回鹘消除了最大的威胁。于是,新可汗便断绝了与宋的通贡关系。

沙州既于1036年陷于西夏,那么,是何时归于回鹘之手呢?各种史籍未见明确的记载,但从沙州于景祐四年(1037年)春开始向宋朝贡一事看,回鹘人重占沙州当在这一年稍前,因为这一年正月九日,沙州回鹘曾遣副使杨骨盖靡是来宋朝贡。[57]自此以后直到皇祐四年十月,16年间沙州曾8次向宋入贡,足证这些年间西夏并未真正统治到沙州,否则就不会发生这些入贡之事。因为当时西夏和宋正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如果西夏果真控制了沙州,那么就不可能允许回鹘单独入宋朝贡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沙州出使中原使者之民族成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的变化,正使多非汉人,如:

1.“[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九日,沙州遣使、副[使]杨骨盖靡是贡玉牛、黄棋子、褐绿黑皮、花蕊布、琥珀、乳香、硇砂、梧桐律、黄矾、名马。”[58]

2.“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或作杨骨盖靡是)、副使翟延顺入贡。”[59]

3.“[康定]二年二月,沙州遣大使安谔支、副使李吉入贡。”[60]

4.“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61]

5.“[皇祐二年](1050年)四月八日,沙州符骨笃末似婆(娑)温等来贡玉。”[62]

其中的杨骨盖靡是(或作杨骨盖)、符骨笃末似婆温、大使曹都都等皆非汉族人名。“靡是”二字,很可能是回鹘人名中常出现的后缀-mi2/-m62之对音;娑温,即回鹘文Sayun(将军)之对音;都都即都督,回鹘文作Tutuq,均为回鹘官号,由此可推测以上三人均为回鹘人。安谔支很可能为粟特人的后裔,李吉虽为汉人,但原为甘州回鹘的旧僚,常代表甘州回鹘出使中原,归沙州回鹘后仍充任外交使节。庆历二年所遣大使密,也非汉人。密,可能为密禄(密六)之省。密禄(密六),回鹘语作Biruq,为回鹘官号,系相国之意。副使翟延顺、大使翟的族属也值得关注。敦煌写本P.2962《张议潮变文》言:“[大中]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差走马使至云:‘有背叛回鹘五百余帐,首领翟都督等回鹘百姓已到伊州侧。’”[63]《册府元龟》卷976《外臣部·朝贡五》载:“天福三年五月,回鹘朝贡使都督翟全福并肃州甘州专使僧等归本国,赐鞍马、银器、缯帛有差。”从他们担任都督一职来判断,翟氏应系回鹘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甘州回鹘中,多见翟姓充任大使,如:

景德四年(1007年),[甘州]夜落纥遣僧翟大秦来献马十五匹,欲于京城建佛寺。[64]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正月,甘州进奉使翟符守荣等请从祀汾阴,从之。[65]

[天圣二年(1024年)五月,甘州回鹘可汗王]遣使都督翟信等十四人来贡马及黄湖绵(锦)、细白氎。[66]

如果说翟是敦煌大姓,故有多人出任大使的话,对甘州回鹘就不适用,因为在甘州,翟姓则非为大姓,况且翟符守荣显然非为汉名。正反两方面的证据使人相信,沙州翟姓大使的身份亦应为回鹘人。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当时瓜沙地区的统治者非回鹘莫属。

除了上文所列各种直接证据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旁证资料。

第一,敦煌石窟图像资料。沙州回鹘国时期,佛教信仰极盛,当时回鹘上层贵族把修建佛寺、开凿洞窟、在石窟壁上绘画视作一种功德,因而,在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中可以见到不少的回鹘洞窟,至今仍存有23个洞窟,其中莫高窟16窟、西千佛洞5窟、榆林窟2窟。

在莫高窟第409窟中,男窟主的装束完全是回鹘风俗的,身穿圆领窄袖盘龙纹袍,腰束带,着靴,头戴云镂冠,面型丰圆,眼似柳叶,高鼻,嘴角上翘,手持香炉。身后八名侍从,头戴毡冠,身穿圆领窄袖短袍,着靴,手持伞、扇、弓、剑、盾、铁笊篱等。[67]这些都与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及吉木萨尔北庭西大寺中的回鹘可汗、贵族画像中的那种装饰极为相似,显然该窟窟主当系回鹘可汗或贵族身份。[68]

在瓜州榆林窟中也有与此身份差不多相当的男回鹘窟主画像。如榆林窟第39窟前室甬道南壁中的第一、二身画像就很引人注目。第一身头戴三尖冠,着圆领窄袖赭色大团花长袍,腰带上佩有解结锥、短刀等。第二身则头戴毡冠,身着绿色小团花长袍,其服饰、面态、体型均与第一身基本相同。二人中间还有持杖侍者。在与其相对的北壁上,有与柏孜柯里克王后像基本相同的女供养人像。[69]这些回鹘可汗、贵族画像的存在,也从侧面印证了沙州回鹘王国的存在。

第二,沙州回鹘国政权组织形式的存在。由于汉文史料记载匮乏,而敦煌莫高窟藏经出土的回鹘文写本数量虽不少,但难以确定其时代,而且有些很有可能来自西域或其他地区,无法直接引为沙州回鹘史的确切证据,只能作为时代明确的汉文史料的辅证。按照这一标准衡量,敦煌回鹘文写本中出现的回鹘官号,如可汗(qaYan)、王子(Tegin,特勤)、都督(Tu-tuq)、将军(Sayun)、达干(Tarqan)、刺史(ˇCig2i)、柱国(Tir-k)、于迦(ga谋士)、塔雅乌(TayaYu内侍)、大使、啜(ˇCor)、伊纳尔(nal)、伊难奇(nanimg85)、伯克(b-g)等,数量虽众,但大多不能充当研究沙州回鹘国职官制度的证据,只有可汗、王子、都督(都都)、将军(娑温)、大使(使、副使)等少数几种官号因可见于汉文史料,时代明确,含义清楚,堪充沙州回鹘国存在的力证。

在沙州回鹘政权中,可汗(qaYan)是最高统治者。“可汗”称号本出柔然,后来吐谷浑突厥亦借用之。但突厥存在着大、小可汗之别,回鹘与之不同,可汗名号一尊,不容二号并立。即使在回鹘汗国灭亡,其部众四散之际,各回鹘集团仍然共尊同一位可汗。当时西迁至安西(今新疆天山南部地区)的回鹘首领庞特勤,拥众二十万,是离散回鹘诸部中势力最强盛者,但由于向南迁入唐境的回鹘乌介已被立为可汗,所以庞特勤不称可汗而仅称“叶护”。叶护者(YabYu),回鹘语中为“大臣”之意。《新唐书》卷215《突厥传》载:

及其破灭(指漠北回鹘汗国溃败),有特庞勒居焉耆,称叶护,余部保金莎领,众至二十万。(www.daowen.com)

文中的“特庞勒”显系“庞特勤”之误。会昌六年(846年),乌介可汗被杀,其弟遏捻被部众拥立为汗。遏捻可汗亲率余众依附于室韦。大中二年(848年),遏捻可汗仅率妻、子等九骑夜逃,不知所终,在此情况下,“其别部庞勒(即庞特勤)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70]后来,回鹘复国无望,各部独立,有势力者自相称雄,遂出现了安西回鹘可汗(西州回鹘可汗)、甘州回鹘可汗等名目,“沙州北亭可汗王”的出现,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可汗之子弟曰“特勤”(Tegin),亦即“王子”,“沙州镇国王子”是。在“沙州北亭可汗王”之前,此人应是沙州回鹘的最高统治者,在敦煌回鹘文写本中出现的täyri ellig uyYur xan“天王回鹘汗”或许就是他的称谓,亦未可知。

都督,回鹘文作Tutuq或Totoq,借自汉语,为统军之职。在《宋会要辑稿》所记沙州朝贡使者中即有“大使曹都都”:

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71]

这里的“都都”实即“都督”之异写。从有关文献看,在甘州回鹘王国中,都督常充任外使,如《册府元龟》卷976《外臣部·褒异三》:“乾化元年(911年)十一月,丙午,以回鹘都督周易言为右监门大将军同正。”《旧五代史》卷138《回鹘传》:天成四年(929年),甘州回鹘“又遣都督掣拨等五人来朝,授掣拨等怀化司戈,遣令还蕃”。这一传统有可能对沙州回鹘产生影响。在敦煌出土回鹘文写本中,“都督”一词出现的频率甚高,S.3853载:

1.[hiuan-?]tsuÏntaqÏ la totoq oYlÏ arslan sayun

2.bu qutluY warxar kirü tag-intim burxan-

3.lar küimg86 basut berzün esän tükäl

4.toquz on yašayur tarÏ atam-qa burxan

5.küimg87iηÏ öz äwkä tägmäz bolzum

1.[悬]泉的罗都督之子阿尔斯兰将军

2.我祈求进入这有福的寺院,愿

3.佛陀给予力量和帮助!愿佛陀

4.保佑我九十岁的老父亲无恙!

5.保佑我自己的家庭平安[72]

文中的悬泉即今甘肃瓜州县南破城子,天宝年间已置镇,并有镇使与长史之设,归义军时期为二州六镇(后增为八镇)之一,故有都督之设。回鹘文文献称都督的儿子阿尔斯兰也位居“将军”之职。如果该文献反映的是沙州回鹘国的情况,那么,沙州回鹘国中当还有“将军”之设。按一般常理父职大多高于子职来推断,在沙州回鹘国中,都督的官位当高于将军。

将军,回鹘文写作sayun,在汉文史料中,该词常被音译作“娑温”、“相温”等。如《旧五代史·回鹘传》有“副使达奚相温”、“监使末相温”。《宋史·回鹘传》则作“娑温”。皇祐二年(1050)四月,“沙州回鹘遣使者符骨笃末似婆(娑)温至宋贡玉”。[73]其中的“符骨笃末似娑温”,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作中“普克多木萨本”。“萨本”者,盖“娑温”之异写。

大使一职,在敦煌回鹘文写本中未见对应词,但多见于汉文文献,如:

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或作杨骨盖靡是)、副使翟延顺入贡。[74]

[康定]二年二月,沙州遣大使安谔支、副使李吉入贡。[75]

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76]

同时出现的还有“使”与“副使”等,如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九日,沙州遣使、副使杨骨盖靡是至宋贡方物。[77]以往沙州朝贡使团之首领一般称“使头”。[78]而甘州回鹘、龟兹回鹘之贡使则往往使用“大使”、“副使”之称谓。[79]如: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甘州回鹘夜落纥遣进奉大使、宣教大师宝藏、副使李绪……等百二十九人来贡。[80]

[天圣元年(1023年)]五月二十九日,甘州可汗王夜落隔[通顺]遣使副王阿葛之、王文贵贡方物。[81]

景祐四年六月,[龟兹回鹘]遣大使李延贵、副使李沙州入贡。[82]

神宗熙宁四年九月,[龟兹回鹘]遣大使李延庆、副使曹福等入贡。[83]

“大使”、“副使”二称号在沙州的出现,也表明了沙州政权的回鹘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