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及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

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及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这种尚武习俗在西夏人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多种体现。由此可见西夏人之善射及臂力之过人。以上几个方面,都突出地表现了西夏人剽悍粗犷、自由驰骋、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及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及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

第二节 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西夏人具有非常强烈的尚武精神,其人“非有高爵厚禄以宠战士,然而人人习骑射,乐战斗,耐饥渴,其亲冒矢石,蹈锋刃,死行阵,若谈笑然”。[15]这种尚武习俗在西夏人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多种体现。大致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骑射。历史上的西北少数民族无不以骑射为长,以引弓为强,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乌鼠;少长则射狐菟,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16]突厥“穹庐毡帐,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善骑射”;[17]蒙古“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固以弓马之利取天下”。[18]和上述游牧民族一样,党项也以骑射见长。骑射之俗与党项的狩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党项部落经济中,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畜牧业经济外,狩猎经济仍然是补充其生活物资的重要经济来源。这种长期的狩猎生活培养了党项人善于骑射、马背上比武艺的性格。党项远祖拓跋思恭之弟拓跋思忠,一次在东渭桥(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北)作战,桥面上有铁鹤,思忠一箭射去,箭镞竟没于鹤羽之中。由此可见西夏人之善射及臂力之过人。李继迁也以善骑射闻名,“尝从十余骑出猎,有虎突从山坂下,继迁令从骑悉入柏林中,自引弓踞树巅,一发中虎眼,毙之。蕃部由是知名”。[19]元昊同样是一位“善骑射”的君主。“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20]

(二)恩仇必报。西夏人讲义气,讲气节,讲信用,一诺千金,重视乡里感情,崇尚团结互助。“其性大抵质直上(尚)义,平居相与,虽异姓如亲姻。凡有所得,虽簟食豆羹不以自私,必招其朋友。朋友之间有无相共,有余即以与人;无即以取诸人,亦不少以属意”。[21]说明西夏人处世的真诚及与人相处肝胆相照的原则。正因为西夏人以诚待人,如果一旦被欺骗,受人愚弄,心中的愤恨往往转化为激烈的复仇行动,不惜诉诸武力。《旧唐书·党项羌传》记载:党项人“尤重复仇,若仇人未得,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常”。仇解后不再复仇,并起誓言:“若复报仇,谷麦不收,男女秃癞,六畜死,蛇入帐”。但仇家有丧,仇人以背负甲叶记之,则免受侵害。无力复仇者,集壮妇享以牛羊酒食,赴仇家纵火,焚其庐舍。[22]这种原始的复仇心理,也正是党项民族淳朴直爽、崇尚武力,企图用武力解决一切矛盾纷争的民族心理的反映。(www.daowen.com)

(三)全民皆兵。西夏党项族包括很多部族,其部族一家号一帐,小族数百帐,大者千余帐。每遇战争发生,各族都要依其众寡出丁助阵,“军民之势犹一家也”。[23]这就要求每个成年男子都熟悉战斗,实际上是一种全民皆兵的体制。党项之全民皆兵,与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的兵役制不同,不是一种国家政权的超经济强制,完全是一种强烈的民族尚武精神自觉形成的。[24]党项民族地区物资贫乏,为了维持起码的生存,他们不得不通过掠夺财物以补充生活之不足,久而久之便培养了西夏整个民族的彪悍好斗的生活习俗,他们“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皆来”。[25]西夏推行的全民皆兵制规定: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西夏的骑兵十分有名,据《辽史·西夏传》记载西夏骑兵:“衣重甲,乘善马,以铁骑为前锋,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落”。这种把人“用钩索绞联”在马背上的西夏骑兵就是著名的“铁鹞子”,[26]“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忽往来,若电集云飞”。步兵则称“步跋子”,士兵多来自山间部落,“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27]战斗中互相配合,骑兵为前军,冲突敌阵,挽弓射箭,其矢如雨。步兵挾骑以进,使敌方无阻挡之力,故每战必胜。党项妇女的尚武精神也很突出。史书记载了唐代党项妇女拓跋三娘带令奴婢劫盐之事。西夏军队中有名唤“麻魁”的女兵,经常参加战斗。西夏毅宗母没藏太后与崇守母梁太后既是指挥数万大军的女统帅,又是披坚执锐、征战沙场的女将。

(四)宁折不弯。西夏人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从唐、五代到北宋,党项人被中原王朝统治者视作“贼”、为“虏”。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必须顽强战斗,宁折不弯。这种习俗,连怀有民族偏见的北宋朝臣们也不得不佩服。李焘在其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描写西夏战士进攻宋永乐城时,“哩鼎领兵至,驱率蕃丁蚁附而进,死者列布城下,皆不掩尸,昼夜急攻”,终于攻下了永乐城。[28]北宋鄜延边帅范雍在诗作《押八庚》中描写宋朝官吏用酷刑审讯西夏俘虏时有:“拘俘询虏事,肉尽一无声”之句。其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精神跃然纸上。西夏有谚语说“心怯也别趴下,箭尽也别投降”;“肠淌缠裹腰际,腹穿用草塞填”。[29]形象地表现了西夏人临危不惧的性格。

以上几个方面,都突出地表现了西夏人剽悍粗犷、自由驰骋、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及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