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台山寺地处贺兰山中,殆无疑义。然而,具体位置何在,学界却一直没有定论。
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海拔2千至2千5百米不等,“阳屏西夏,阴阻北蕃,延亘五百余里”,[21]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宋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占据贺兰山,颇多经营。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以贺兰山为固,遣五万人镇守之。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五月,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娶妻没移氏,因见儿妻美貌,便自纳为新皇后,于是“大役丁夫数万,于[贺兰]山之东营离宫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日与诸妃游宴其中。”[22]据近几年考古调查,不仅拜寺口有西夏遗址,在大武口、大水口、西峰口、插旗口、贺兰口、镇木关口和滚钟口等近10条山沟中,均有西夏时期的建筑遗址存在。这些遗址,面积大小不等,残破砖瓦、陶瓷残片随处可见,遗址前多有高低不等的石砌护壁,数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被当地人称作“皇城台子”,应指贺兰山元昊离宫之所在。近经宁夏博物馆考古认定,该离宫应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城西南45公里的大水沟沟口两侧,南北长约4公里。北五台山寺的出现,很可能就出现于离宫兴建之时。如果这一推测不误,那么,北五台山寺即应为西夏的皇家寺院,该寺沙门杨智幢被封为“国师”也可为证。
贺兰山被视为西夏的“神山”、“圣山”,应与五台山寺的存在不无关系。《圣立义海》第二章第四品“山之名义”条对贺兰山有如下描述:
贺兰山尊,冬夏降雪。有种种林丛、树、果、芜荑及药草。藏有虎、豹、鹿、獐,挡风蔽众。[23]
贺兰山后冠以“尊”字,体现了贺兰山的神圣地位,其“冬夏降雪”之景象,与山西五台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的状况几无二致。贺兰山峰峦叠嶂,莫说五峰(五台)耸立,即使更多的山峰也不难列出,加上其山清凉,且在印度东北方,地理条件与佛经所谓文殊菩萨居住印度东北方清凉山之说完全符合,故而西夏在贺兰山建北五台山大清凉寺大可谓于经有据。《嘉靖宁夏新志》卷1《宁夏总镇》载:
贺兰山在城西六十里。峰峦苍翠,崖壁险削,延亘五百余里,边防倚以为固。上有颓寺百余所,并元昊故宫遗址,自来为居人畋猎樵牧之场。[24]
其中所谓“有颓寺百余所”,其中自然亦应包含北五台山寺在内。至于北五台山寺的具体位置,因史书未见记载,不得而知。据当代有关学者考证,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拜寺口双塔及寺庙很可能就是当年五台山寺的组成部分。[25]明初安塞王朱秩炅撰《拜寺口》诗咏赞拜寺口双塔:(www.daowen.com)
风前临眺豁吟眸,万马腾骧势转悠。
戈甲气销山色在,绮罗人去辇痕留。
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
紫塞正怜同罨画,可堪回首暮云稠。[26]
其中提到的文殊殿遗存,即应指西夏“北五台山大清凉寺”遗址。拜寺口双塔东西对立,高峻挺拔,相隔百米,塔中间原建有寺院,明初已废。二塔外形近似,均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度近似,约45米。塔身通体涂抹白灰,施以彩绘,装饰华丽,体现出西夏佛塔建筑极高的艺术水平。[27]双塔建筑精美,世所罕见,非民间所可为,当与西夏皇家有关,故而将其视作北五台山寺的组成部分,当大致不误。只是自修建时间较晚,应为仁宗及仁宗以后之物,[28]比元昊建北五台山寺要晚百余年。1999年,在拜寺口双塔西侧不足百米远的山坡上,人们又意外地发现了62座(可能更多)被土石掩埋的塔基,同时出土的还有近百个精制塔模、小佛像、少量骨灰及部分尚未烧透的人骨,塔基外包上的白灰及灰面上残存的彩绘至今仍色彩鲜艳。[29]这些墓塔非为同一时间所建,由于遗址中出土有西夏文文字的青砖,同时有两枚西夏文钱币,故而人们推定这处塔群的修建年代可能在西夏立国时期,下限可延至元代,晚于北五台山寺的兴建,系后世为瘗埋北五台山寺的僧人或充作其他用途而陆续营建的。这次西夏塔群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专家的判断,也就是说,这些塔群,如同拜寺口双塔一样,亦当为北五台山寺的重要组成部分。[30]
概言之,北五台山寺位处贺兰山拜寺口一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主寺院区、双塔及塔间寺院区、塔群区。寺院规模宏大,人才辈出,属于西夏皇家寺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