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台山信仰初传西夏:西夏与周边关系探究

五台山信仰初传西夏:西夏与周边关系探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五台山信仰初传西夏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6]这次对中原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朝觐活动,表明佛教已成为党项王室的重要信仰了,而五台山已成为西夏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山了。

五台山信仰初传西夏:西夏与周边关系探究

第一节 五台山信仰初传西夏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夏时节,绿草红花与台顶千年不化的坚冰为伴,景色秀美,气候凉爽。然该山与文殊菩萨之结合,则肇源于佛教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及《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的流行。《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

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1]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更进一步,言称文殊师利所居住之山曰“五顶”,从而以法宝形式肯定“清凉山”就是五台山:

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2](www.daowen.com)

地处山西东北部的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被称为“清凉山”,以其“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3]五台山位处印度东北方、气候凉爽、五峰耸立,均符合佛经所述文殊菩萨居地之条件,遂被中土僧徒附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清凉山”。[4]五台山由是而得以名扬天下,逐步形成了以五台山崇拜和文殊信仰结合为核心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影响所及,流被东亚,成为诸多国家与民族的共同信仰。地处西北,而宗教、文化却深受中原影响的西夏亦概莫能外。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人所建立的政权,自元昊于1038年称帝立国至1227年亡于蒙古,传10帝,存国190年,几与宋、辽、金诸王朝共始终。如果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5]的拓跋思恭所建夏州政权算起,前后存在达347年之久。

西夏立国时期佛教兴盛,而佛教在党项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其实早在德明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史书记载,德明自幼通晓佛书,在位期间大力倡导佛教。景德四年(1007年),当时身为夏州节度使、西平王的党项族首领德明之母罔氏死,“及葬,请修供五台山十寺,乃遣阁门祗侯袁瑀为致祭使,护送所供物至山”。[6]这次对中原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朝觐活动,表明佛教已成为党项王室的重要信仰了,而五台山已成为西夏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山了。

德明死后,元昊继位,绳武其祖,不遗余力倡导佛教。据载,元昊通晓“浮图学”,又精通蕃汉文字,而且善“创制物始”。[7]在位期间,一面倡导创制西夏文字,一面仿效其父德明之法,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十二月,向宋朝献马五十匹,再次求赐佛经一藏,为正式译经做准备。宋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又向宋朝提出要求,希望派使臣前往五台山供佛,“表遣使诣五台山供佛宝,欲窥河东道路”。[8]其父李德明曾派人到五台山修供十寺,元昊为了表明自己提倡佛教的诚心,请求派人到五台山礼佛供养。然而,元昊还有另外的居心,那就是利用礼佛的机会,窥探宋朝河东地区的有关情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