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夏石窟中的龟兹式中心柱窟

西夏石窟中的龟兹式中心柱窟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中国的中心柱窟的柱体,则多为方柱形,并且其顶端连于窟顶,形制已与印度支提窟不尽相同。主室、甬道及后室顶部多作拱圈形,也为内地石窟所少见,而上述这些特点在龟兹地区石窟中则是屡见不鲜的。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式中心柱窟。西夏时期东千佛洞再现龟兹样式的窟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西夏石窟中的龟兹式中心柱窟

第三节 西夏石窟中的龟兹式中心柱窟

中国的中心柱窟,在形制上渊源于印度的支提窟,但又有它本身的特点。印度支提窟,平面为狭长的马蹄形,后部凿出圆形覆钵塔。塔的四周形成通道。窟内左右及后部凿有列柱。而中国的中心柱窟的柱体,则多为方柱形,并且其顶端连于窟顶,形制已与印度支提窟不尽相同。然而,就其窟内立塔或凿有中心柱可供僧人绕行礼拜这一特点而言,在形制上属于同一类,乃是毫无疑问的。

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在形制上又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主室平面近于方形或长方形,主室后壁正中凿龛。在主室后壁左右两侧的下部,向内凿出与主室侧壁方向一致的甬道,左、右甬道内端相连,形成与主室后壁平行的后甬道。有的洞窟将后甬道加高,形成后室。左、右甬道与后室,构成可供绕行礼拜的通道。甬道和后室的顶部,多为拱券形。从后室和甬道的高度看,都明显低于主室,这与内地的中心柱窟不同。主室、甬道及后室顶部多作拱圈形,也为内地石窟所少见,而上述这些特点在龟兹地区石窟中则是屡见不鲜的。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式中心柱窟。(www.daowen.com)

瓜州东千佛洞第2、4、5、7窟均为中心柱窟,形制也基本一样,都是单室窟,平面为长方形,分前后两部分,后部安置中心柱,但又不同于莫高窟直通到顶的中心柱,而只是侧壁、后壁凿出可以绕柱右旋的甬道。这种洞窟的形制大约在公元4、5世纪时形成于西域龟兹境内,后来西魏、北齐和高昌回鹘时期也先后流行过这种窟型,龟兹境内中心柱后面往往画涅槃像或涅槃经变。东千佛洞亦有同样安排。[11]这在河西地区并不多见。虽然敦煌莫高窟唐代圣历元年(698年)第332窟及唐代第39窟亦将涅槃像安置在中心柱后面,但两者窟型相差甚远。西夏时期东千佛洞再现龟兹样式的窟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12]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瓜州东千佛洞第4、5、7窟主室前部为穹窿顶,这种窟型在莫高窟亦不多见,而高昌石窟中则有很多。吾人固知,西夏佛教文化多数是从中原吐蕃和西域各国输入,回鹘僧人常受到西夏统治者的礼遇和重视,有的还被奉为国师,西夏时期的这种石窟形制和绘画形式,或许是受高昌回鹘佛教艺术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