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双头佛瑞像与供养菩萨行列解析

双头佛瑞像与供养菩萨行列解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凡人先生认为高昌故城发现的双头佛瑞像绢画,与黑水城西夏双身佛像极为相近,表明两者在佛教艺术方面可能有一定关系。图5瓜州东千佛洞双头佛瑞像图6莫高窟第237窟双头佛瑞像西夏早期和中期,流行绘制供养菩萨,一般绘在甬道南北两侧壁,主室东壁甬道内口两壁,或者主室四壁下段。

双头佛瑞像与供养菩萨行列解析

第二节 双头佛瑞像与供养菩萨行列

双头佛,亦称分身佛。印度犍驮逻国都城一大佛塔石阶南面有画佛像,“高一丈六尺,自胸以上,分现两身;从胸已下,合为一体”。原来一作佣工的贫者,得一金钱愿造佛像,请画工绘如来妙相。后又有一人持一金钱求画佛像。画工只画一像。二贫人同日俱来,画工指一像告知二人,说此是你们的像。此时“像现灵异,分身交影,广相照著。二人悦服,心信欢喜”。[4]

克孜尔石窟被称为背兜者窟中发现有双头佛雕,此尊双头立佛,被绘于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木板长257毫米,宽74毫米,厚5毫米,时代为公元7世纪后期。佛陀以三道弯姿态站在一个莲花座台上。有双头,一个身体轮廓,四臂,两腿。两头从一双颈上出现,每个头各有其脖皱。头顶有螺髻,颜色呈暗蓝色。脸庞是圆形的。眉间白毫痕迹可见,这两个头有一个耳朵为共有。左头的面部被削掉了。鼻子是用平行线表示,右边的嘴巴被毁,左边的嘴则较小,面部特征是用黑色轮廓绘出。四只手臂分别从双肩及身体上长出,左侧的右臂垂下,左臂抬起;手执一个绿色托钵。右侧的双臂在肘处弯曲,以合掌式相连。佛的衣服包括圆筒形僧伽梨及郁多罗僧伽。除了半截袖子及领子外,衣服的颜色和僧伽梨一样。袖子的边及领子都绘成白色。线条饰成黑色,外套成暗蓝色。领子以下到小腿处的衣服绘得和常见的僧伽梨没有什么两样。小腿部分及双脚均可看见。脚踩的莲花台中央是红色和白色。花瓣是蓝色,黑边。[5]

img47

图3 高昌故城出土幡画双头佛瑞像

勒柯克著《高昌——吐鲁番古代艺术珍品》,载有一双头佛瑞像,麻布幡画,高47.5厘米,宽28厘米(图3)。据该书描述,时代为高昌回鹘时期,出自高昌故城。画面上绘一站在莲花上的双头佛,两者在上体部分完全分离,而到了膝盖部分又合为一体,最后只有一双脚。背光为二人共有,蓝色镶黑边;头光也是共有的,内部为白色,外圈依次为黄、蓝、黄三色。左侧的佛低头看着那祈祷的妇女左手捧着黑色佛钵,右手持一杆,杆的上端在头光中,但看不清何物,外衣为白色,大约在膝盖处露出了两人共穿的蓝色内衣边。在这件内衣里边,另有一件白色内衣,长至脚踝。外衣以红色晕染。这个佛像左肩后的第二个佛像,身穿白色外衣,以蓝色和紫色晕染。他的右手画成了红色,位于前一个佛像的肩头下方,但看不清是什么姿势。左手伸出于背光之上,作说法(?)状。佛幡三角形上的画面已无法辨认。在背光上部,尚能相当清楚地看到三角形下沿的装饰边,以及锯齿形图案,在头光处被遮盖住了。双头佛左侧有个模糊不清的人物,看来是个跪着的回鹘妇女。头戴黑色头饰,还可看出尖顶帽上像一团火一样的装饰物,以及绘有交叉线条的白色衣服。右侧似乎也有一个类似这样的人物。[6]

早年俄人自黑水城掘走的西夏艺术品中就有一尊双头佛瑞像,此像高62厘米。佛身披袈裟,肩上有两佛头,头向左右下方少垂,头顶有螺髻,佛面丰满慈祥,气度非凡,肩下有四臂,两臂在胸前合十,另两臂向左右下方伸展,虽是双头四臂的特殊人物造型,但身形自然,显得可亲可近。现存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图4)

此外,双头佛也在甘肃瓜州东千佛洞西夏壁画(图5)及敦煌莫高窟第72、231、237窟(图6)中出现过。[7]四川巴中摩崖造像群中83号龛三佛中的中间佛,亦为双头,袈裟反披,偏袒左肩。

img48(www.daowen.com)

图4 高西夏黑水城出土彩塑双头像瑞像

目前所知双头佛造像有以上8例,它们之间是否有传承关系,值得深思。孟凡人先生认为高昌故城发现的双头佛瑞像绢画,与黑水城西夏双身佛像极为相近,表明两者在佛教艺术方面可能有一定关系。[8]事实确否如此,需要进一步比对,克孜尔与高昌发现的双头佛皆有一手托钵,有头光,眼神颇类,但高昌的双头佛自膝盖以上有两个身体,其他佛像皆自脖颈处分出两头迥异。高昌与瓜州东千佛洞的双头佛左右两侧都有世俗供养人或敬奉者,且均有头光与身光,遗憾的是瓜州东千佛洞双头佛漫漶不清,很难分辨其手势。西夏黑水城与莫高窟双头像有相同的手势,即一双手合十于胸前,另两只手自然下垂。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前引《大唐西域记》卷2的记载可知,玄奘在印度犍驮逻国都城即见到过双头佛瑞像,而莫高窟第237窟双头佛瑞像右上方有“于阗海眼寺释迦圣容”,则知其像发端于于阗。至此,我们可推测印度的双头佛瑞像传入于阗后,分两路传播:一传龟兹克孜尔——高昌——瓜州东千佛洞;另一路直接传敦煌,再传西夏黑水城。简言之,高昌的双头佛造像有可能影响到瓜州东千佛洞,而非孟凡人先生所推测的,高昌的双头佛造像与西夏黑水城双头佛塑像相近。

img49

图5 瓜州东千佛洞双头佛瑞像

img50

图6 莫高窟第237窟双头佛瑞像

西夏早期和中期,流行绘制供养菩萨,一般绘在甬道南北两侧壁,主室东壁甬道内口两壁,或者主室四壁下段。如莫高窟16号窟甬道南壁和北壁、328窟东壁北侧、400窟西壁南侧等,[9]皆绘有供养菩萨。多成列队式群像,或手持鲜花,或手执香炉,或双手合十,均向着窟内主尊作供奉礼拜之状。这种造像形式向西传到了高昌地区。贾应逸先生把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分为四期,其中第四期,在内容或艺术风格上都受到西夏壁画的影响,如柏孜克里克39窟两侧壁圆形云纹内绘制文殊、普贤变,以及各七身供养菩萨行列的出现,一些图案花纹、幔垂、饰物的变化等。其时代大致在公元11世纪到公元12世纪。[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