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情节剧的成熟与发展

家庭情节剧的成熟与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电影的生产进入了一个重建、恢复、发展的阶段。1948年上海的电影观众为3897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近一倍。[3]从这些观众的兴趣点、观影习惯出发,在战后的五年中,家庭情节剧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主题、套路、模式及形态,占据了电影生产的主导位置。制片体制及创作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加之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使这一时期的家庭情节剧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佳作频出,百花齐放的势头将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推向巅峰。

家庭情节剧的成熟与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电影的生产进入了一个重建、恢复、发展的阶段。国共内战成为了这个阶段的政治背景。两党在战时即纠葛不断,战后更因日本这个共同的敌人被打败而使国共两党矛盾骤然激化,直至内战重起。双方一方面在战场上拼死相争,另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条战线全方位地争夺民众支持。这种对于抗战主导地位的争夺自然也延伸到了电影业。国民党在战后以中央电影摄影场为主,建立了完整的官营电影企业体制,而中共则以民营的昆仑影业公司为基地,同时向各类电影企业进行渗透,如国民党官营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厂长罗静予、在国泰工作的导演应云卫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尽管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倾销的美国影片,但在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下,国产电影销售的市场空间逐渐显露。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上海市当局则希望能够“以较低票价将一般市民百姓吸引到电影院里,使他们淡漠现实的不安与痛苦”,“在当局有意识的控制下,虽然内战爆发,政局动荡,物价飞涨,民生困顿,但中国电影市场却出现了一派的繁荣景象”。“1948年上海的电影观众将近4000万人,日均近11万人,每人年均观影近7次,较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战前增长了一倍左右,创下民国年间上海电影市场的最高峰。”[1]

战后,由于电影票价水平的相对下降,吸引了大量普通市民观众走进影院,这也意味着观众群体发生了变化。“从前工人看电影的很少,现在却有许多女工茶房看电影”。而“国家政治不安定,在都市方面,逼迫人民感觉日子难过,一方面钱不值钱,容易找也容易花,所以娱乐事业特别发达,人们都愿意到戏院里度过无聊的日子,或者消遣,或者找刺激”。战后上海电影市场因此空前兴盛。1948年上海的电影观众为3897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近一倍。而在增加的观众中,以一般市民观众居多。这部分观众出于文化教育程度、观影习惯的原因,往往对国产电影更感兴趣。[2]这些分布在三四等戏院的观众,也往往成为电影创作者争取的目标。[3](www.daowen.com)

从这些观众的兴趣点、观影习惯出发,在战后的五年中,家庭情节剧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主题、套路、模式及形态,占据了电影生产的主导位置。制片体制及创作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加之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使这一时期的家庭情节剧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佳作频出,百花齐放的势头将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推向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