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开中美日家庭生活的黄金时代

揭开中美日家庭生活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时期,大量男性远离美国本土服役,女性开始走向社会工作,并获得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独立。[4]不管当时的苏联人民是否相信美国人民生活在“天堂”之中,但美国绝大多数人对“美国式的生活”深信不疑,而“二战”后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更是成为美国梦的最稳定基础,婴儿潮在1957年达到顶点。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对富裕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揭开中美日家庭生活的黄金时代

当美国男儿“二战”凯旋后不久,便在1950年重返战场,那场被美国人称为“韩国冲突”的战争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事,这场与“二战”无法相提并论的“正义”战争一拖就是三年,并越来越不得人心。

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当选总统后,朝鲜的战事终于在1953年7月结束,随后,麦卡锡主义在1954年偃旗息鼓,宣告美国战后平静时代和颓废时代的到来。

高效、整洁的麦当劳餐厅成为“二战”后美国梦的典范:1962年,麦当劳连锁店的销售总额超过了7600万美元;1964年,麦当劳公司经营还不满十年就已经售出了4亿个汉堡和1.2亿磅炸薯条;到1965年年底,710家麦当劳店遍布44个州。[2]

这是一个充满消费奇迹的爆发式时代。

1.吾所欲—富裕的美国人

1954年6月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奇迹已经发生了……没有失业,没有通货膨胀。美国进入了战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在社会繁荣安详宁静之下,却潜抑着汹涌暗流,民权运动跃跃欲试,东欧阵营兴起导致了世界政治的不确定性,美国对于共产主义的恐惧也大大加深,这种恐惧直接体现在美国国内白色人种的保守势力对于“异己”者的排斥,具体体现在社会性别不平等、社会身份差异、种族歧视以及对非异性恋族群的孤立。

战争时期,大量男性远离美国本土服役,女性开始走向社会工作,并获得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独立。当带着战争创伤的战争英雄回归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并且很多工作岗位已经被女性占据,文森特·明尼利的《魂断情天》(1958)便是讲述由弗兰克·辛纳特拉饰演的退伍老兵返乡后的不适应及焦虑。这种社会地位的丧失增加了男性的阉割恐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导致了40年代中期以后带有黑色电影气质的家庭情节剧的繁荣。另外,家庭和社会组织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个人需求,也体现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临床治疗和存在主义的流行上,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上则表现为亲人之间的疏离。

为了给男人让出有限的社会空间,已经走入社会的女性需要回归家庭。在社会舆论的宣扬和引导下,家庭中无私的母爱和妻子的职责成为最主流的社会观念,已经获得稳定工作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和传统,甚至大多数接受大学教育年轻一代女性也将结婚生子、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作为自己的理想未来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全职主妇成为了一项充满吸引力的工作,既神圣,又可以全权掌控家庭运行的财政花销。

家庭开始成为女性全新的工作场所,围绕着事关家庭生活的各项物品,拥有采买决定权的女性开始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制造业高速发展的美国也开始将消费主义的迷醉灌输给女性。

“二战”后,将美国建设为福利国家成为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产业工人的生活和工资待遇获得改善,并且大量针对家庭方方面面的新科技产品投产问世,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刺激着家庭主妇的购买欲望,像吸尘器、电动启罐器、电动牙刷和喷雾杀虫剂这些新奇的小玩意儿让女性消费者欲罢不能,当时的家庭收入不仅能够支付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甚至能够承担美国人的奢侈品的消费,像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汽车等都成为中产阶级家庭中常见的物件,商家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这是一个购买力疯狂释放的年代,一个以过度消费打造的物质天堂。

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展示美国科技和物质发展水平的展览会。在展览会的一个展台空间中,主办方重建了一个美国工人阶级家居样板间:地上铺着地毯,客厅里摆放了电视机,有两个厕所,装有中央取暖器,厨房里还有洗衣机、滚筒式烘干机和冰箱。[3]这是当时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美国家庭的基本配置,即便在当时严肃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当中,这种家居风格也不少见。而对于苏联来说,这种展示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己虚假繁荣的夸大宣传,当时的苏联报纸一致认为本次展示的家居如此“奢华”,绝对不可能是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环境

为了宣传展销会,同行的尼克松受邀在苏联电视台发表演讲。尼克松在演讲的时候表示:现在美国人拥有5600万台电视机,1430万只收音机,有约3100万的美国家庭购买了自己的房子,他们每年能添置9套正规的衣服和14双鞋子。在美国,供人们选购的房子可以有近千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且这些房子多数都比电视演播室还要宽敞。[4]

不管当时的苏联人民是否相信美国人民生活在“天堂”之中,但美国绝大多数人对“美国式的生活”深信不疑,而“二战”后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更是成为美国梦的最稳定基础,婴儿潮在1957年达到顶点。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对富裕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美国人均生产总值从1945年的1087美元增至1960年的2026美元,几乎60%的美国家庭都进入到中产阶层[5],美国迅速完成了社会经济重心转向第三产业的过渡,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制造业工人减少,大多数美国工人成为白领员工,公司经理、办公人员、销售员和教师。在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前,美国中产阶级人数不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二战后这一比例迅速增长至三分之二,正是这些人对新住宅和时髦的新型号汽车有着强烈的需求。

其中,对于汽车的拥有是20世纪50年代消费文化的显著时代特征,流行时尚元素在汽车设计上体现无遗:修长低矮的车身、模拟飞机驾驶室视野的大弧度前挡风玻璃、复杂招摇的仪表盘散热器格子和车尾上精致昂贵的巴洛克风格的过分装饰的装饰(如车尾的尾鳍和火箭喷射装饰)。

汽车数量的急剧上升,作为修饰和标志,同城市商业区中那些硕大易于辨认和识记的广告牌一起,改变了城市空间的样态,而汽车影院、汽车餐馆、汽车旅馆则对美国人的生活和消费理念产生巨大影响,过度消费已经融入美国人生活的血液中,庸俗奢侈的中产阶级生活以这种方式回应战时的艰苦生活,“不仅仅对物的占有。他们以前从未以这样的方式占有过,这种占有是一种彻底的低级趣味的表现,因为他们的生活太优渥了”[6]

好莱坞家庭情节剧中过度装饰的中产阶级家庭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中产阶级选择以不断增加消费品的方式来填充自己的生活空间,在视觉上形成消费品的爆炸。

弗兰克·塔什林在讲述一个广告商故事的喜剧电影《成功之道》(1957)中,以开场的一系列广告,对美国无可救药的消费观念进行了幽默的戏谑:

“我公司推出易滑动、可弹出、指触式冰块托盘,不管您有多少酒,我公司的易滑动、可弹出、指触式冰块托盘,会让您享用无尽的冰块”—一位身材发福的中年妇女费尽力气、故作镇静,却也无法移动那该死的冰块托盘。

“谢尔顿啤酒,晶莹剔透,来自森林深处沼泽的好水源,谢尔顿啤酒无与伦比,倒出时绝无泡沫、只有好品质的啤酒,赶紧为自己倒一杯酿造精良、源自清澈沼泽水的谢尔顿啤酒吧”—一位西装绅士将啤酒倒入杯中,泡沫疯狂溢出,西装绅士镇静如常。(www.daowen.com)

“每一片小松脆都富含能量,为你增加身体活力,让您的孩子拥有强健有力的双腿,等他们长大成人后,就能够禁受在领取失业救济队伍中漫长的等待。听听这能量吧,它在吼叫,它在跳动,请您记住,这就是松脆酥”—一位年轻女性在碗里加了一点点奶之后,松脆酥像爆米花一样爆裂、迸溅,发出夸张的毕毕剥剥的声音。

1950年美国人注重感官享受的广告和消费品中充满性暗示的象征主义,更形象的说法,这是一个无需思考的、“性欲高涨”的年代。

2.相逢莱维镇

郊区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突出趋势,中产阶级生活圈大城市转向城郊的生活社区,白种美国人从市中心向市郊迁移,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费城、底特律等全国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锐减,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距离带动了汽车工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白天在商业区工作,下班回到社区生活,成为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制式化生活,对于富裕的白人,他们在晚上5点结束工作后就会离开市中心,纽约政府大厦以南的曼哈顿区中午人口高达150万,到晚上只有2000人。

市中心的公寓专门留给贫穷的非白种美国人居住,夜幕降临之后,白日繁华的城市往往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这种堕落城市是80年代美国动作片的最典型环境,而在50年代,这一维度的现实被中产阶级郊区的富庶、幸福所遮盖,同时被遮盖的还有大都为少数族裔、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底层工人的艰苦生活现实。

至1950年底,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已经在郊区社区定居,围绕着市郊的购物中心建立起一个天堂般的世界,《深锁春光一院愁》的英文片名直译为《天堂允许的一切》,正是指出了郊区社区(天堂)面对僭越的感情所能接受的极限。

最终在这些市郊社区中形成美国当代父权社会秩序的最小单位——中产阶级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括本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以及孩子,一般来说,单亲家庭不属于核心家庭。

围绕核心家庭的叙事正是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的最核心元素。

在清教伦理基础的美国价值观中,对父权的绝对尊重、对私人财产制度的拥护,甚至以盎格鲁—撒克逊白色人种为中心的种族歧视,都延续到中产阶级郊区社区生活之中。在当时的城郊社区中,白色人种居民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非白色人种美国人,其比例大约在35:1左右,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非白色人种美国人无钱在郊区购房,或被房产经纪人或银行贷款排斥在外,因此在50年代家庭情节剧的城郊社区中,非白色人种居民一直处于呈现的缺席状态。

而组成城郊社区的建筑是那些在外观上区别不大的莱维镇住宅。

莱维镇是对于郊区社区的统称,最早由威廉·莱维特发明,莱维特住宅是高度标准化的易装配“精装”住宅,造价低廉,易于推广,40年代的纽约莱维镇每平方英尺造价仅为10美元。莱维特住宅由一整套统一生产的基本组件装配完成,经过27道工序流水作业,最终建立在混凝土地基之上,位于长岛的莱维特工厂每天能生产出30套四居室住宅所需要的材料,莱维特住宅配置统一,家用设备一应俱全,包括炊具、洗衣机、冰箱、储藏系统和院子里的白色尖头栅栏等。在每一个郊区社区中,都拥有外观差别不大的建筑。

高度同质化的郊区社区模式改变了中产阶级的生活理念。在社区中居住的大都是由白人核心家庭组成,同时拥有1~3个不满18岁的儿女,且很少与年老的父母住在一起,65%的社区男性户主为白领职业,并且整个社区的家庭拥有相似的教育背景。我们甚至可以据此归纳出50年代最具典型特征的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形象: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两个孩子,年薪3000美元,在温馨的家中拥有一台冰箱、一台收音机、一部电话和一套分期付款的住房。

一个男人是否能够在社区拥有体面的社会评价,直接体现在家有贤妻和奢华、装配齐全的住宅,这一切都成为美国梦达成的附属神话,一个标准美国人的象征。在《摩登时代》中,即便如流浪汉夏尔洛,拥有一座自带游泳池(小河沟)的住所(破旧木板房),也是梦寐以求的“体面”生活。

在郊区生活中,归属与集体是最重要的社区大家庭式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家庭主妇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方式,家庭主妇联谊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社团都是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争取自身利益、获得情感交流和八卦信息交换等事件的最佳环境。而获得归属与集体的同时,遵从团体价值观成为获得归属的义务和代价,封闭的社区环境和社交网络为家庭情节剧提供了一个压抑的社会和心理空间。从自我支配社会到他人支配社会的改变,让人不得不以顺从和妥协来减少与他人的意见冲突,直接体现在社区生活的趋同保守,对少数族裔住户的排斥和对非洲裔美国人的恐惧和仇视(认为非洲裔美国人会带来犯罪)。

进入个体家庭,家居装饰是好莱坞家庭情节中最显著的视觉特征,随着美国居民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及市郊城镇的勃兴,中产阶级消费市场高速发展,对于家居设施、相框、餐具和装饰性物品的需求急速增加,促进了当代设计产业的兴盛。

财富》杂志在1953~1954年连续发表12篇系列文章“分析了美国出生率令人惊奇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人们事先并没有预料到……记录了国家(美国)生活水平史无前例的改善,以及一个‘崭新的、有钱的中产阶级’的兴起,‘某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更加统一,也更为多样’……研究了当前和未来的个人消费市场,其中包括汽车、住宅、食品、器具、服装,也包括奢侈品和人们花在休闲时光上的开销”。[7]

整个20世纪,在家用物品设计的生产和消费中,怀旧是最重要的主题,一种对于传统美国家庭的怀念,时刻提示美国人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家居物品就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怀旧使得历史风格存在于家庭空间。

社区生活中统一的团体观念,日常居所和家用设施的标准化生产,大多数美国人对美国梦的坚信,勾画出一个完美的梦幻天堂,而在这梦幻般的生活中,却潜藏着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被合称为《金赛性学报告》的《男人的性行为》(1948)和《女人的性行为》(1953)成为美国畅销书,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金赛性学报告》的内容包括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情、自慰、婚外恋等问题的研究,揭示出社会公共道德准则与私人行为的巨大差距,以及道德卫道士的伪善,这些展示婚姻、家庭裂痕的研究对美国的理想家庭进行了粉碎性的攻击。金赛的著作虽然在国内遭遇尖锐的批评,却在公开或私下渠道获得了广泛的阅读,并产生巨大影响。

金赛的性学研究和弗洛伊德主义一起,使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崇高的家庭生活和谨慎生活的家庭价值观念的局限和霸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