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博采众长的虚心态度

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博采众长的虚心态度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具备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70]在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采取审慎的态度,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博采众长的虚心态度

二、博采众长的虚心态度

每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都有其长处,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应汲取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取其精华。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68]毛泽东对传统人文精神的学习和外来思想文化的吸收是持批判继承和审慎态度的,他注意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现实问题的研究,并且非常注重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毛泽东看来,凡是有关救国救民的学问、真知,就得下苦工夫去琢磨、钻研;凡是与自己的救国救民志向无关的学理,则没必要费工夫去研究。[69]很明显毛泽东所认为的学习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二是强调学以致用。

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他在探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汲取了湖湘文化中关于“大本大源”的思想,即把思考任何问题都与社会的改造联系起来,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扬弃。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不断在党内外发起整风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清除党内的僵化思想与作风,都与此有很大关系。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具备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毛泽东酷爱学习,在求知道路上持之以恒,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和思考,他理论品格的形成和人格魅力的展现都基于其丰富知识的积累。毛泽东善于独立思考,并具有救国救民“舍我其谁”这样一种英雄气概。他强调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审时度势,要在现实社会中追求真理。(www.daowen.com)

毛泽东强调在实际生活中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指出不要受一切传说、迷信和经验的束缚,反对权威崇拜。因为权威并非是真理化身,而且任何权威都有可能受到种种局限而出现判断失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创新,正是他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本本的结果。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70]

在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采取审慎的态度,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历史地位是由其科学性、真理性所决定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真理,最根本的是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初期,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使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71];“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72];“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73]

毛泽东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体掌握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真正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复杂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领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没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发生联系,没有被中国人民所掌握,那么它就不可能在中国社会发挥作用,更不用说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