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即行即知:良好作风的秘诀

即行即知:良好作风的秘诀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实践,推崇知行合一、即行即知、学以致用,强调身体力行。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事原则和方法始终是其务实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毛泽东特别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努力达到知行结合、即行即知和以行求知的境界。

即行即知:良好作风的秘诀

一、即行即知的良好作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所追求的。由此而来的崇尚知识、重视践履的学风,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其学习、实践和革命生涯中不仅对这种学风精神做了新的诠释,而且将其付诸于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实践,推崇知行合一、即行即知、学以致用,强调身体力行。如在《讲堂录》中毛泽东就提到:“古者为学,重在实行……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65]但是,传统的“学以致用”思想也有一些缺点,即过分注重实践,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理论;具有一种理性的精神,却不具有哲学的深度和智慧;对理论的总结往往就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等等。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经世致用思想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创造性地发展了“实事求是”这一崭新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对中国传统“知行观”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很大的思想作用,重视实践的思想不是从书斋里发展出来的高深的哲学理论,而是来源于实践,并且经过实践检验可以为普通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决定了他在学习生活当中“一是要着重研究那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学问,对那些‘虚谈’、‘浮文’则可以不做过多的研究。二是学以致用。要以‘学理’作指导来研究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答案”[66]。可以说,正是“书本和现实的结合使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最初的政治觉悟”[67]。而毛泽东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情怀和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奋斗目标,在书本与现实不断互补的过程中,促使他从最初朴素的爱国主义者进而转变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www.daowen.com)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事原则和方法始终是其务实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毛泽东在批评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思想的时候曾经说过: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其所拥有的书本知识,还要向实践方面发展(即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样知识才不会停留在书本之上,才有可能不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而拥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则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认真读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这样才不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提出的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也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从年轻时就注重加强社会实践与锻炼,强调学习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他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毛泽东并不拘泥于书斋里,他对知识的渴求并不仅仅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的探求。在毛泽东的眼里,人不仅需要闭门读书,还应该去了解广阔而又丰富的社会。因此,毛泽东特别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努力达到知行结合、即行即知和以行求知的境界。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特别提倡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游学,他多次与蔡和森、萧子升等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了解民间疾苦。毛泽东倡导求实的学风,又注重调查的学风,要求任何东西都要联系实际,为我所用。在毛泽东的著作当中,从《民众的联合》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反对本本主义》到《矛盾论》、《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都体现了毛泽东崇尚知识,重视践履、注重调查研究的良好学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