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造性构建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必要性

创造性构建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必要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关于“毛泽东理论品质”提法、命题或类似观点,因此,这一概念需要创造性地加以构建。而日常语言中的“品质”表达的是物体的等级、质地状态的评判。

创造性构建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必要性

一、问题域

本书问题域主要呈现在逻辑起点及其运思过程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如何构建一个逻辑自洽、坚实且内涵丰富而又简约的基始概念,即“毛泽东理论品质”;如何在对“毛泽东理论品质”的推演中继往开来,既吸收当代中外学者有关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忠实反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本身,既不落俗套又能对毛泽东研究已有领域有所拓展。

第一,关于“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形上学困难。如前所述,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关于“毛泽东理论品质”提法、命题或类似观点,因此,这一概念需要创造性地加以构建。那么“品质”一词是通常指谓下的道德哲学话语,还是日常语言用语?如果都不是的话,那么我们如何重新定义“品质”。作为道德哲学术语的“品质”属于德性范畴,是已内化为坚定信念和意志又以道德心理趋势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个性特征。而日常语言中的“品质”表达的是物体的等级、质地状态的评判。本书所谓“品质”综合了上述两种语义,把“品质”看做是对象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特质,这种特质本身就其后来的作用而言是以“前提性假设”存在的,是以共性的形式存在的,它所具有的统摄力量通过对象的现实的丰富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诸如理论和思想这样的精神存在物也应当具有其自身的品质。笔者的初步认识是: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理论按其品质划分,无非三大类,概括地说就是客观主义理论、主观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毛泽东的理论品质属于后者,但它又具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毛泽东在思维方式与理论建构方面的稳定特质,即毛泽东理论品质,概括地讲就是“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在若干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二,关于“毛泽东理论品质”的解释学困难。对于任何历史理论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解释学困难。这是因为,历史是发展的,历史上毛泽东的理论品质的本来意义只能置于特定历史条件和话语背景下才能把握。研究者或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完全复原历史,我们根本无法体验一些在今天因早已普及而稔熟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是那样的新颖鲜活而震撼人心。毛泽东理论的实事求是品质就是如此。有幸的是,后人却有机会省略这些思想分娩的阵阵剧痛而直接看到它的产物,让历史星辰尽管褪逝,后人于是有机会倒转时空,只在逻辑上把这成熟思想的品质措置于它的所有阶段。它现在只有一个成熟形象。换言之,关于毛泽东的理论品质,我们不得已只能将它看做是固有的(开始时已经成熟了),而不能讨论它历经风雨逐渐绽放。更有难者,历史的进步造就了新的解释语言,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着,我们今天显然难以摆脱用我们所持有的现代语言系统来解释毛泽东理论品质。(www.daowen.com)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主流定位。可是毛泽东本人似乎对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但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品质在实质和品位上更加接近马克思主义本身,这些都是在写作过程中不得不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承载的精神重担。在研究过程中的这些新的视角、方法、语言,一方面可以客观还原毛泽东理论品质本身;另一方面,为我们加深对它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有所裨益。

第三,如何处理好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关系。“品质”具有稳定性特质,如果处理不好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关系,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毛泽东的科学理论与其晚年错误的关系,也就难以厘清“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准确定位。就历史逻辑而言,毛泽东理论品质应该体现并贯彻在毛泽东的所有理论活动中,这样的毛泽东印象才是具体而鲜活的,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就理论逻辑而言,一个伟大而复杂的思想家不可能终其一生在所有的理论情景中都保持高度统一和绝对纯洁。因此,从理论逻辑上把那些“自反”的成分剔除出去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至于什么是“自洽”的,什么是“自反”的,则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一个是自觉清醒但可能不是普遍标准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关于毛泽东理论品质的任何“前理论”、“前实践”及其导出结果并不见得能够获得普遍赞同,但是,如果我们试图使用一种可普遍接受的语言系统,我们将会发现已经无话可说。另一个是,关于“事实”的无可避免的选择性困难。我们将认识到,关于“事实”或者“史实”的任何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都会遇到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合理性”压力。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选择一种满足于相对的确定性的理论路径,看来是我们必须选择和接受的理论“中庸”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