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防加强与抗战准备加速

中国国防加强与抗战准备加速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淞沪停战后,蒋介石着手进行国防准备,拟定国防计划。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军队的训练,武器的装备,防空设施的建设,民众抗战的心理教育等多个层面。正是在蒋的主持下,抗战准备稳步推进。

中国国防加强与抗战准备加速

二、国防建设的加强与抗战准备的加速

在汪、蒋合作中,蒋介石主要负责“剿共”与“国防”,个人权威的不断增强,个人集权政治模式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九一八”之后,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国防建设。1931年冬季,钱昌照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巩固统治”的名义向蒋介石提出了创办一个国防设计机构的构想。在获得蒋同意后,钱昌照拟定了一份名单,列举了约四五十位各界精英。蒋介石基本同意了这份名单,仅在军事方面增加林蔚(蒋介石侍从室主任)一人。这张名单的特点有二:(1)列在名单内的都是各该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有财力的资本家;(2)没有孔样熙、宋子文系统的人,也没有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的人。(7)国防设计委员会下设三处八组,三处是秘书处、调查处和统计处,八组是军事、国际、文化经济及财政、原料及制造、运输、人口土地粮食,以及专门人才调查八大类。(8)该机构从调查研究入手,并为罗致一批社会贤达或名流学者以充实政治基础。至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易名为资源委员会,职能转以国防重工业计划与建设为主,改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仍由蒋介石兼任,正副秘书长仍由翁文灏和钱昌照担任。

淞沪停战后,蒋介石着手进行国防准备,拟定国防计划。蒋介石“极望粤汉与同成二铁路能于25年(民国)完成,故急思统一广东,然此非可骤而置之,如时间不及,亦惟听之。而江防与浙鲁两省之海防则应力谋其成效,南自舟山镇海,北至海州青岛之海防务须如期谋成也”。(9)在该国防计划中,涉及了从铁路到公路到码头的各项建设。

从1935年起,蒋重新拟定国防计划,有步骤按批次地整理全国陆军,构筑以首都南京为中心、逐步向国境线推进的国防工事体系,加强交通、通讯、卫生、补给等后勤建设,调整和扩大兵工生产,在国防上作了一定的布置和准备。资源委员会也由一个有关国防的调查、统计和研究部门转向国防重工业的计划与建设部门。1936年3月,在国防设计委员会时期着手从事的重工业建设计划制定完成。同年7月,资源委员会在得到政府拨款后即开始实施这一计划。1936年6月,国民政府在1936财政年度预算中拨款1000万元供资源委员会作为国防重工业建设经费,资源委员会随即开始进行重工业建设。(10)

在抗日准备中,蒋介石并不能公开高调进行,只能以经济建设为名。蒋在1933年7月14日的日记中记道:“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与本人唯一政策也。”(11)7月20日蒋记道:“对国防以空军为主体,或与陆军并重也。此时,惟有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也。”(12)(www.daowen.com)

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军队的训练,武器的装备,防空设施的建设,民众抗战的心理教育等多个层面。正是在蒋的主持下,抗战准备稳步推进。虽然在全面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的准备工作并未完成,但抗战气氛逐渐浓厚,逐渐具备抵抗日本全面入侵的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

蒋介石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但中央权威并未真正树立,基于个人权威的中央政府很难完全推行政令,也无法真正形成政府的凝聚力,政府内部各派貌合神离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权力与反权力博弈的过程中,各政治派别与地方实力派打着冠冕堂皇的“抗战”旗号,还继续发生挑战中央政府的事件。譬如1936年胡汉民去世后两广事变的发生,西南方面就是以此为口号的。西安事变的发生,也是张学良在“抗日”口号之下的军谏行动。

在抗战准备的军事行为中,蒋介石所训练的现代化军队基本上是其所谓的嫡系部队,对于杂牌军却很难按照现代化的方式整编与训练。各部队作战能力良莠不齐,指挥系统难以统一。抗战全部爆发后,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口号之下,军队指挥系统并不顺畅。这种政治现象决定着抗战的效能,也决定着由军权出身的蒋介石此后的政治命运,其成功与否与个人权威的大小相关,而无法依靠政府权威或政党权威。

尽管蒋希望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治的现代化。但是,蒋一直具有对武力的崇尚心理,即使他常采用的政治妥协也是建立在武力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如蒋曾言:“开国端在武功,有武功,不患无文治。”(13)蒋介石如要真正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至少需要重视两点:第一,加强中央权威,建立政府信仰。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