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其他媒体的主张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其他媒体的主张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种主张中,主要关系到国民政府的党政关系问题、国民党的组织问题、国民政府的领袖问题等等。由于舆论界对集权政治的支持,1935年底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受伤后,军人权威蒋介石顺理成章兼任了行政院院长,完成了军政的结合,个人集权的目的最终初步实现。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其他媒体的主张

三、其他媒体的集权政治主张

国难期间,国民政府的政制改革一直是舆论界探讨的焦点。除了《时代公论》的政论性文章呼吁建立强力政府之外,不少舆论探讨了国民政府应当实行宪政还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在各种主张中,主要关系到国民政府的党政关系问题、国民党的组织问题、国民政府的领袖问题等等。如果说“九一八”后的初期,知识界对建立责任内阁制还存在幻想,试图通过宪政方式达到国家上轨道的政治目的,到了1935年,由于国难不断深重,国内民族主义不断高涨,舆论界通过对政治制度的争论后,感觉对宪政的无望与无助,转而向政治权威靠拢,大多数倾向于采取政府集权方式,加强政府的职能尤其是行政院的职能,以拯救国难。无论其主张如何,大多数文章体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以及期待加快政治改革的紧迫感。以下是舆论界讨论政制改革时倾向于采取集权政治的几个主要问题。(表5.2)

表5.2 舆论界关于中央改制问题的主要时论

img28

续表(www.daowen.com)

img29

资料来源:李仆生:《改革现行委员制的必要》附中央改制问题时论的分析,《行政效率》第三卷第三期,1935年9月15日,第220—229页。

以上时论虽然在是否取消党治、开放党禁等问题尚存争论,但大多赞成改革国家制度,加强国民政府的权力,行政院应当成为真正负责的内阁制,国家应当拥有一个权力中心。对实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或尊蒋为全国最高领袖方面的态度相当一致。尽管这些论述并不能代表所有知识阶层或媒体或政治参与阶层的意见,但毕竟体现了内忧外患背景下国民政府政制改革的方向,即加强党权,加强政府集权,加强领袖权力,以应付危局。张佛泉认为:“我们要承认,既然要政府,就要政治力量;既要政治力量,就要有‘专’的力量。我们相信,有权必‘专’,‘专’始有权;‘专’与‘权’是不可分离的名词。”(27)这些主张为国民政府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舆论基础,与国民政府行政院裁撤骈枝机关及提高行政效率的运动相得益彰。由于舆论界对集权政治的支持,1935年底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受伤后,军人权威蒋介石顺理成章兼任了行政院院长,完成了军政的结合,个人集权的目的最终初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