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的研究成果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长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结构与制度模式被称为“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体制”。中国一旦失去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统一就难以维持,易于招致外敌入侵或外族侵凌,中央政府无法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的研究成果

一、古代君主专制时代的集权沿革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时期,行政中枢采用了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最早源于战国时期法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法家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至汉朝汉武帝时,采取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在治国思想上有所改变,但大一统的治国价值追求成为了历朝典范,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亦得以流传。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农民起义,皇室权力遭到肢解,中国出现了长期分裂与割据局面,各民族之间或分离,或融合,对统一的追求成为了民众的共同呼声。

第二,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时期,行政中枢采用三省六部制。自隋文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后,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了合理划分,三公等同虚设,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共同执事。三公九卿名义虽在,已无实权。这种改变不仅令中央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大权集中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稳定性。其后因隋炀帝推行暴政,招致了农民起义,统一基业土崩瓦解。唐朝建立后,中央政制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第三,宋元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呈现了一定回落,行政中枢采用二府三司制与一省制。宋朝羸弱的对外战争能力,与其缺乏强势的中央集权有着必然的关联。为避免唐朝的节度使权限过大,宋朝禁止武人专权,在文治上达到了历朝的高峰,在武功上却无法有效应对危机。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因中央集权的程度降低,在对辽、西夏与金的战争中难以获取胜绩。此一政治特征从反面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价值。至于一定程度上效仿宋朝政体的元朝,并未在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上适应治理的基本原则,未能获得长治久安的效果。(www.daowen.com)

第四,明清时期是中央集权制的高度发展时期,行政中枢采用内阁制与军机处。在三省六部中,殿阁大学士为六部之统率。大学士本为文人,因其接近君主,故能掌控大权,取得首相的地位,大学士入相,名为“入阁办事”,是为“内阁”一词之由来。明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行政官僚体系成熟,行政效率颇高,行政运转灵活。清军入关后的中央集权政制与明代并无本质区别。

由上可知,虽然每一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所不同,但中央集权总是与个人集权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结构与制度模式被称为“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体制”。整个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如马克思在1853年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所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专制政治是那种亘古千年之久的“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31)皇权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大多数君主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不过在事实上,建立于终身制与世袭制之上的皇权运转需要依赖不断完善的行政官僚体系。虽然,皇权在理论上是独裁的,但并非每一皇帝拥有独裁的能力与权力。

历代政治沿革证明,当传统中央集权遭遇挑战之时,也是中国各种思潮最易产生与流行之期。中国一旦失去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统一就难以维持,易于招致外敌入侵或外族侵凌,中央政府无法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故而,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具有维护统一与抵御外侮的外在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