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与效率研究:个案访谈资料

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与效率研究:个案访谈资料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3部分个案访谈资料[个案一]王主任,男,50岁,大专学历,W热电厂企管部主任,曾经干过三年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我们是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涉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标准化管理,综合考核的资料、数据的管理等。[个案二]刘主任,男,38岁,研究生在读,武汉市一家军工企业技术工程部副主任,主要工作责任是负责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

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与效率研究:个案访谈资料

附录3 部分个案访谈资料

[个案一]王主任,男,50岁,大专学历,W热电厂企管部主任,曾经干过三年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我每天是8点上班,一来就泡一杯茶,品品茶,放松一下,8:30才能进入状态。

我们是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涉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标准化管理,综合考核的资料、数据的管理等。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我每天要看一些相关的文件和材料,并对起草的一些文件进行修改、审订。每天要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安排,参加一些会议,还要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打电话与外界联系。我们企业管理部门还要到生产现场巡视检查,每周必须去1~2次。

相对来说,我这个部门的管理范围比较广,工作量要大一些;而职能部门工作面窄,根本没多少事可做,更谈不上有班可加,最多是为了应付一些检查,要做突击性的任务时,可能要加一点班。

中午在办公室休息一下,晚上在家里看看电视。我喜欢养养花草,家里养了几十大盆盆景,每天弄一下盆景,然后休息。

我这样年龄的人不需要学什么专业知识,也没这个必要。但是,我每天要看一看《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主要想从报纸上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我觉得不能与外界隔得太远了。

像我们国有企业的这些中层干部,在工作任务上是没有压力的,主要的工作压力来自于工作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这种平衡上下级关系、平级部门之间的关系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其实我们感到工作量太少,不是我们不想干,也不是没能力干,而是没法干。我敢说,在国有企业中,无论是中层管理人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其工作压力都是不大的。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体制引起的,是现有管理体制的弊端的总的体现。

民营企业的老板即使一个月不管事,员工照样能把各自的事情做好,这是因为有好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起作用。而在我们国企中,如果领导出去两个月,我们也会轻松两个月,比民营企业还像是给老板做事一样,这完全是体制带来的问题。国有企业中,收入与个人干得好与坏没有关系,它是与整个企业的效益挂钩的。

目前,国有企业主要是人治,在管理上不是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规律来管理,而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扭曲的管理。比如说,我负责搞政工考核,必然涉及一些职工或二级单位的问题,经常要处罚一些人,而在具体落实上则不能按规定办事,我们提出来,到了领导那里就落实不了,最后我们的工作白费了,还得罪了人。你说不抓还不行,要替企业负责、替领导负责呀。具体到职工个人来说,如果考核不合格,则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如果处罚重了,下岗了,电力职工还没有这种承受能力。我觉得处理这些关系比做具体的工作要累得多。我觉得像我们这些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最没有意思的。本来应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有权处理一些事情,但是你却不能这么做,国企不是说你有能力就提拔你的,如果你在工作中干出了成绩,必然会遭到周围人的妒忌,即使你干得很好、有成绩,仍然要把你换个岗位,这是为了平衡关系。

在国有企业中,你要把工作干好,就必然产生一些矛盾,所以说,最好是什么也不做,或者象征性地做一点,这样就不会惹事、不会吃亏。在国有企业中,涉及做人和做事的问题,这里说的做人是指做圆滑的人,不是说把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要别人认可你行才可以。

国有企业在干部管理上是与行政官员的管理模式一样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最怕的是出事,所以要尽量搞好平衡。领导人的岗位也是动态的,三年一任,每个人只想在自己的任期内不出事就行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就不可能掉乌纱帽,即使易地做官也不会降级。在我看来,这样的用人机制是最要命的。

在国有企业中,对年轻人最大的诱惑就是有朝一日能提高一个层次。比如在我们单位,只要达到副处级就终生有靠了,住房条件、办公环境、岗位工资都上了一个档次。而且在管理上是属于省公司管理的干部,即使个人在某方面有什么问题,也难以反映到上面去,而且上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可以置之不理。在国有企业中,要得到提升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国企的任人唯亲是以另外一个面孔出现的。每出台一个政策,就意味着一批人的机会来了,但它始终摆脱不了各种关系,对于没有后台、没有关系的人来说,即使干得很好,机会始终是相当少的。因为,你干得好不是群众说了算,而是上级说了算。我已经50岁了,我们这里规定45岁以下才能提升,我对这方面的欲望一点儿也没有了。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想法,想混个副处级没指望了,年龄上就过不了关。现在就是想混个退休算了。

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你想提升,职位是没有级别的,提升意味着权力、待遇,但这些都是老板给的,这种关系很明显。中层管理人员没有什么奢望,主要是冲着待遇来的,待遇不好就走人,在这儿干的人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人际关系很简单。就像很多出国人员想在国外拿到“绿卡”,他们瞄着的是国外的优越的生活条件,绝对没有谁出国是为了做官,这种目的是很明确的。

我认为工作压力大,工作效率才会高,打个比方,如果是厂长分给我一个任务,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事情干好,因为我想在厂长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希望得到重用,所以我会卖力地去做,这就是压力大、效率高的表现。实际上,在国有企业中,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只不过由于工作压力小,释放的能量就很小。我认为工作压力大则工作效率就会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嘛。

[个案二]刘主任,男,38岁,研究生在读,武汉市一家军工企业技术工程部副主任,主要工作责任是负责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

下面是他的叙述: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在中南地区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分配来的,当时来到这样的军工企业,什么都有保障,而且军工企业为军队生产产品,产品不愁销售,是按计划生产,效益相当好,职工的待遇也相当好。那时我觉得能在这样的企业干下去还蛮不错的。现在就不同了,靠国家给饭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军工企业也要自己找饭吃了,等、靠、要是不行的。企业现在的日子不是很好过,基本上是一种维持状态,工资不高,每个月可以发出来,与很多国有企业相比我们算是好多了。但是,企业要有很大的发展,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是不可能的。

我们是一个军工企业,国有企业有的问题我们企业都有,特别是收入与工作要求和能力是不挂钩的,基本上还是吃大锅饭。我每天的工作像钟摆一样平稳,没有什么起伏,没有什么波澜。每天8点钟去办公室上班,8:00~9:00协调、处理前一天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并安排当天的工作,其余的时间,有时搞一下技术设计、技术协调以及现场处理一些技术革新上的问题,另外,还不定期地参加或召开一些会议。但是,工作中没有什么难题,工作量也不大,很多时间没事做,只有看看报纸,喝喝茶,与同事聊聊天,一天时间就很容易就打发了,我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近20年。一个刚跨出校门、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子,现在已是人到中年,我在这里熬过了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光,现在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我觉得我虚度了光阴。

我现在并没有感到工作对我带来的压力,关键是这种死水一潭的状况给我了一种危机感。我这个年龄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再看看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很多人是在国有企业中献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结果却下岗了。我就有这种危机感,害怕自己在处于这样的年龄时落得个失业的境地。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与自我追求有关。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过得发慌,看到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很多人因企业破产而失业,我就对自己的未来很迷惘。我现在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正在读在职研究生,以备将来之需。

企业内部基本上没有工作竞争的压力,企业不能轻易解聘一个员工,只要企业不垮就不会有失业的压力。在企业内部,责任不清的情况相当严重,而且目标考核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由于企业的效益与自己的收入联系得不是很紧密,所以,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给自己加压的人比较少,得过且过的人多,员工对企业的关心不是很强烈,好像企业的发展与自己无关,认为这是领导的事。

我对企业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住房、工作环境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过得很安逸,呆下去也可以。但是,待遇比较差,与外面相比,心理上有落差。人是社会的人,你要在社会上像个人样就一定要有一些资源,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在国有企业,你再有能力,你即使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它也不会给你很高的待遇。我这个年龄正是干事的时候,但是,企业里的工作是重复性的,成就感不强,国有企业的环境不可能提供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的企业环境与理想的企业环境相差太远了,对这些就不要想得太多,想得多就更加不满意。

[个案三]白部长,男,49岁,高中学历,ZL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在现有单位工作了10年,从事销售工作有9年。

每天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昨天的事情,就是早晨8:30上班,首先要考虑全国各地的货物的执行安排以及发货、配货安排;另外,还要处理本部门一些事务性工作,例如督促分公司回款,协助生产部门安排生产等。

我们这个部门是比较忙的,从事销售工作。我几乎每个月有15天在外面跑,主要是去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即使不出差,也是每晚7点多才回家,在家里也时不时接一些分公司的电话,也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星期天,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虽然说工作压力较大,但是这种压力是可以承受的。

现在搞经营,如果都按规范操作,生意就好做多了。比如在上海的市场,这里的运作比较规范,双方按合同办事,没有什么扯皮的事,工作起来相对轻松一些。而很多地方就不按规范操作,不讲信用,有的企业把我们的货卖了,公司就关门了,我们的货款收不回来,每天打官司也是不可能的事。销售公司基本上是承包了,工作压力很大,钱收不回来,业务员是没有收入的。

我们的业务员也是不断流动的,招聘的人员素质越来越高,有的人业务刚一上路,接着就跳槽;这些业务就要新人来接,这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往往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不便,有的甚至造成较大损失。

在我们国有企业中要得到提升则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它不仅是一个靠能力的问题,不是说你有能力就提得快,还涉及平衡问题。有的时候老同志要照顾,新同志也要照顾,这就是一个平衡问题。我觉得在国有企业当干部是很累的,当个办事员还可以,我宁可待遇低一点。在职干部要摆平子女的就业医疗问题,你站在工人的角度上要替工人着想,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要替国家着想。

在国有企业混还是可以的,工资少不了一分,但富也富不了,要想做事是很累的,上下左右关系的处理很难。内部主要表现各个科室的工作如何交叉,比方说,你是生产部,我是市场部。我们销售人员对市场把握得比较好,如果我们看准一个产品好销,认为应该增加生产,生产部就要你打报告,原料经费价格也要打报告,层层扯皮,互相扯皮,等你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市场机遇早就过去了。这会那会地研究是非得走的程序,因为这是国有资产,没有谁敢挑担子。(www.daowen.com)

企业改制以后,在个人提升方面有所改进。现在提升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年轻人,有工作经验,有专业知识,以往是论资排辈,现在有很多年轻人20多岁就当上分公司的经理。我觉得如果不搞改制,企业就生存不了。

在我们公司的很多部门基本上还是“吃大锅饭”,每个月不管怎么样都是拿固定工资。一些需要各部门配合的事,你急得很,他不急,往往错过了很多市场机会。我们销售部门是企业的龙头,往往遇到单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出于无奈我们就只好直接找领导。领导比较重视我们销售公司,因此,一般遇到的问题总是好解决的。但这种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认为这样甚至会把企业搞垮。

[个案四]张经理,男,35岁,大学本科学历,武汉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有十几年的从事房地产业务的经验。

在我们对其进行的访谈中,他首先对他每天的日程安排进行了描述:每天8:30上班,花20分钟,把当天要做的工作理一下,做一个书面记录;接着把工作任务通过电话向下属交待一下,大约花上20分钟。另外,对当前急需处理的业务上的事情,如财务管理、土建质量,要花上1~2个小时;中途事务性的工作如签字等要用上1个小时;接待行政部门的人员要花上1个小时。下午,到政府部门交涉一些事情,花上1~2个小时,然后,到正在建设的工地上检查和督促,要花1~2个小时;接着到售楼部看一下,要20多分钟时间;这些事情办完后,接着与董事长交流一下,大约在半个小时以上,这样,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8小时之外的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看看报纸和房地产方面的书籍;下午下班后,推迟1个小时回家,看一下管理类书籍。回家后就与家人在一起。在必要的应酬上,一个星期大约有两次。工作时间一个星期在60个小时以上,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比较适中。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呢?我感觉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目前房地产的发展方向的认识是乐观的,对项目开发的看法也是乐观的;第二,自己有丰富的房地产工作经验,在做总经理之前,从事了十多年的房地产行业,对这一行很熟悉;第三,公司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资金、土地的储备、与政府的关系方面都处理得很好;第四,与老板的沟通较多,得到了老板的大力支持;第五,没有太局限于公司的人际关系,不像在国有企业,人际关系相当复杂,要平衡左右的关系。

我感觉业绩上的压力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干房地产这一行,签订合同后,要在规定期限内交房,所以在工程进度上压力大,时刻要做好人员的调配,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工程进度方面就更是着急,所以,处于这个时候,神经就绷得很紧。

对于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来说,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个人来说,工作压力与业绩之间有一种较强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地给员工施压,限定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督促一下,效率明显提高。因此我们注重目标考核,对物业管理这一块实行费用承包,效果是很好的。对于企业的效率来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对于业绩的改善是有明显作用的。

有些人觉得民营企业限制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是“长生不老”的,可以依靠一辈子,老人走了新人上,不像在家族式企业,管理者都是自己人。在国有企业里,如果在这一个企业没干好,可以调到别的企业中去,级别也不会降。但是,国有企业也在转变,以前那种互相调任的可能性很小了。在用人上,就我接触过的国有房地产企业而言,觉得它更像家族式企业,相反,在私营企业中,这一现象就好多了,而且体制更顺一些,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一些。有些人感到在民营企业提升很困难,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偏颇的。如果真有一技之长,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人力资源在私有化条件下会调配得更合理,如果我做企业,肯定是用有能力的人。

[个案五]易主管,女,25岁,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在民营房地产企业工作,基层管理人员,有四年的本行业从业经历。

我做过行政秘书、劳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近一年来,从事人力资源主管工作。

由于公司人手不够,本来应该配备一个行政秘书、一个网管,这些工作现在只能由我一个人做了,现在自己要身兼三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三位一体”的角色了。工作中的事情忙不过来,空闲时间很少。我有些同学到国有企业工作,他们说整天没什么事可做,也没人管,做多做少一个样。在我们公司则完全不一样,做得好就会得到肯定,而且也与收入持钩;做得不好、业绩上不来,小到批评,大到被辞退。目前,公司的待遇比较好,每个人都比较珍惜现有的工作,所以都会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目前,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看,做好现有的工作完全可以,但是,社会在发展,公司也在发展,个人必须也要得到发展,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自己现在还比较年轻,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社会中的竞争只能是越来越激烈,不多掌握点知识和技能,在年轻时多进行点积累,到时候可能后悔都来不及了。因此,我现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学习,正在利用空余时间“充电”,现在我正抓紧时间复习,准备参加今年的MBA考试。我主要是考虑到,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学习,只吃老本,肯定会退步的。特别是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在学校时并不比他们差,如果不努力,将来的差距肯定是很大的。另外,现有的工作岗位可能也不是我最满意的,我想在学到更多的东西以后,如果有更适合我,我又很满意的工作,我一定会重新选择,争取找到更利于个人前途发展的地方。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觉得自己有一种紧迫感。

我与一些同事经常在一起交流个人的想法,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感觉到在民营企业中,个人的前途不是很明朗,具体地说,就是感觉个人的职业发展方面不是很好,这也是我们感到的最大的工作压力。我认为目前公司的性质决定了提升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我们的公司是私营企业,涉及到股份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公司的股份是老总占50%,另一个股东占15%,另外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占35%。如果提拔一个人,就要给股份,所以提拔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第二,公司的制度不太完善,而且给员工培训、升迁的机会不多。第三,任人唯亲的现象很严重,一些重要岗位都是老板的亲属把持着,并不是根据能力来用人的。

对于你提到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问题,以前我还没考虑,但是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我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呈正比例的关系。从我的一些同学以及亲朋好友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情况来看,在国有企业中,由于没有压力感,没有人会去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而民营企业则不一样,定的目标必须完成,否则就会被辞退。

[个案六]陈部长,男,37岁,D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大专文化程度。

陈先生有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在每天晚上要对当天所做的工作进行一次梳理,并为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列一个计划。第二天上班后对下属作一个详细的工作安排。他说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安排时间的最好方法。

下面是他的叙述:我有一个工作笔记,首先要把当天要做的事情在工作笔记上注明,进行逐项处理,而且,每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我会把当天的工作完成的情况全盘考虑一下,这是个人管理时间的习惯。我觉得这对充分利用时间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感觉到每天8:30~9:30是我的工作效率高的时候,所以我把重要的任务尽量放在这一时间完成。其他时间用于协调工作,为下属提供服务、帮助。比如,我这个部门的职责是服务几个子公司,主要从事采购、货物运输等,也就是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产品以后,再到经销商手中,这一套程序都得由我们去完成。举一个具体的事例吧,比如,我今天一上班,首先要与供应商联系前天订购的货到了没有,如果还没到货就要找供应商催促一下,使其按时交货。接着就要把今天的生产计划分配下去。

我觉得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像我们这个部门,主要是为公司进货、出货等,为了使公司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我们必须要使公司的供应商保持在3家以上,使其形成一种竞争态势,供应商多,就处于竞争状态,我们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调整他们的额度,对数据进行统计,最后看谁能使我们公司效益最大化,我们就选择谁。如果只有一家就会使供应商处于一种垄断状态,使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

业余时间看看书,充实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一些信息量大、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重点看一下。我觉得工作之余看看书,既可以学习,又可以放松一下。我体会到人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我觉得完成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两点:一是人的品质,二是工作的能力。在企业中做事,特别讲求个人的品质,一个人有好的品格,对企业有很强的忠诚感,热爱自己的企业,再加上工作能力强,能为公司作贡献,肯定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如果这两点做好了,自己的位子是不会受到威胁的,也就是说自己的位子是相对稳定的。

现在,从我们公司的机制来看,个人晋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我们公司现在在用人机制上有很大的进步。1998年,明显感觉我们这些被招聘进来的人,在职位晋升、待遇上很不公平,公司领导层的亲友、同学得到提升的机会比我们多得多。后来,公司老板提出要创造自己企业的文化,不能在用人、分配上任人唯亲。因此,公司内有特殊关系的人员逐步从公司中退出,而且退出的比例很大。这是因为老板和高层领导为了公司的发展,必须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不想使公司的价值观被扭曲。公司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公司不是按能力用人,不是按贡献来分配,必然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竞争就像拔河,众人都不使力必然会走向失败。

在我们公司,如果能力很强,马上就能够得到提升。通过我个人的经历和在公司多年来的体会,我感觉到,在我们公司如果想得到提升,一是要有能力,二是愿意承担工作压力,就是肯吃苦。但是,在公司内上升到总公司老总这一级是很难的,因为这更多地是受董事会的影响。我们是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必须通过证券部门办理一些手续,所以操纵起来很困难,即使上升为老总也不能持股。

我觉得在公司内能不能得到发展,与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从我个人走过的路来说,我认为我们公司比较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敬业精神。1998年我还是一个子公司某部门的副职,1999年公司进行考评,我被提升为该部门的正职,2000年下半年,我被调到另一个子公司的部门任负责人,2001年我被调到总公司任物流部部长。我的体会是只要在工作中以公司的利益为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自己的付出最终会得到回报的。这与公司鼓励敬业,重视任用有能力的人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我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公司给了我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了我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领导注重下放权力,很重视作为下级的我提出的建议和想法,因此,我的很多好的想法能在工作中付诸实施。

由于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在做起事来比较讲究方法,我能够在短期内把自己的工作理顺,把部门秩序理顺,我感到做好了这些以后,对人员的管理就轻松多了。

我有自己的专业性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的工作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比如我们与公司的其他三个子公司、技术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管部门有很多工作中的联系,对于我来说,协调关系也是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具体来讲,我们这个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矛盾。我这个部门与资金有关,如果资金短缺就没钱办事,但是我的职责是要完成工作任务,考核时不会考虑一些客观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又要把事情办好,所以我们要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另外,由于一些制度是非常规范的,但是具体的工作往往不是在我们所想象的一种正常状态下进行的,因为很多实际的工作运作起来并不规范,难免要踩一些“红线”、“黄线”,如果违规,就要受到批评。这种时候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只有让自己的工作更透明,才能经得起检验。

我们公司实行的是聘用制,而且每一位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述职,年终又进行评议,如果评议为不称职就下岗了,公司每年有5%的淘汰几率。目前,工作不好找,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不好就走人,做好了就多拿奖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