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关于工作压力源归类的检验
我们下一步的任务是要证实一下前面得到的七个方面所组成的工作压力源结构是否与实际资料相符,为此,我们在此运用了结构方程模式的计算机程序(LZSRELⅡ),即各个显性、隐性的关系以与实际数据相近似的估计方法来求解。其具体做法是,我们首先将这7个因素输入,作为隐性变量,又将前面30个项目输入,作为显性变量,计算机程序检验显性与隐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估计出各隐性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构方程模式的分析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提供隐性因素和显性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而且它还提供了各个隐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系数值。从图3.1中可以看出,“职业发展”与“组织的结构与倾向”有较弱的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5。在分析中,我们根据因素分析中各个项目对各因素的承担系数来决定每一个项目应和哪一个隐性变量有关系,作为哪一个因素的显性指标之一(见表3.3)。换言之,我们用结构方程模式来检验用因素分析方法推算出来的工作压力源的结构和指标是否合乎实际数据。
图3.1 关于7个因素的确证的因素分析
Adjusted Goodness of fit=0.83 Chi-square=187.71(www.daowen.com)
图3.1展示了上述分析的计算结果,这一结构构架里包括30个原有项目与七个因素的关系系数,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系数。结构方程模式用两种统计检验来推断一个结构模式是否与实际数据相符。一种检验法是卡方检验法,另一种检验法是吻合度法。卡方系数越低,说明符合程度越高。而吻合度系数越高(系数值由零至1),也表示符合程度越高。在我们的研究中,卡方系数为187.71,可以说它的系数值是比较小的,说明符合程度较高。而且,结构检验的吻合度为0.83,吻合度系数相当高,这说明图3.1的结构和实际数据是相当符合的。
从图3.1表示的结果来看,归类分析所得的七个因素(隐性变量)结构基本上与实际资料所反映的群体关系相符。就图3.1中的各因素与各个项目的回归系数而言,比较这些系数与表3.2中的系数值,我们发现,这两组数值排列次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进一步发现“不得不担任消极角色”,“工作目标不明确”是“组织中的角色”因子的最佳指标。而“人际关系”的最佳指标是“处理与上司的关系”,“处理与下属的关系”两个项目。“社会支持”项目的最佳指标为“缺乏家人对工作支持”,“缺乏下属的广泛支持”。而职业发展的最佳指标是“对组织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晋升不足”和“自我价值在工作中没有实现”。“组织的结构与倾向”的最佳指标为“单位的管理体制”,“领导的不公正行为”两个项目。“工作条件和要求”的最佳指标是“报酬”,“新的技术和观念挑战”以及“工作环境中人太多,太吵闹”三个项目。至于“管理事务”中的最佳指标则为“工作中作重要的决定或决策”、“日常的管理任务”两项。
根据上述研究和分析过程,我们可以认为组织的结构与倾向,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要求以及组织中的角色等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这一结论与经验事实是基本符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