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阳关博物馆 纪永元
虽说博物馆为承传文化、社会发展服务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针对敦煌文化遗存的特点,从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创新办馆理念,发挥博物馆优势,推动敦煌文博产业发展,这个问题就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在此谈一点自己在办馆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但愿能对敦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博物馆述略
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有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生学校、文化的窗口、旅游的热点,是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的重要场所,还是保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目前世界上的博物馆总数已经突破5万座,中国有各种类型博物馆3500多座,各地博物馆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类对博物馆认识的不断演进,博物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博物馆起源于人们对珍品的收藏意识,西方博物馆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最初被定义为名器宝物的收藏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搜集、研究古物的热潮,博物馆的功能在以往收藏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古物的研究与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博物馆逐渐对公众开放,供人观览,逐步体现出了其作为公益性设施的特点;20世纪上半叶,博物馆功能不断拓展,博物馆被定义为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与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标志着国际上对博物馆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公益性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机构的层面;到了上世纪80年代,确定了“博物馆致力于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体现出了博物馆对社会、对观众的关注;世纪之交,博物馆的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博物馆界开始寻求博物馆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我国博物馆收藏最早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明清仍以收藏为主;19世纪中叶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取代了封建皇室和官僚、士大夫对文物的独家占有;1905年南通博物苑的创建,开辟了我国现代博物馆的新纪元,之后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在引入国外新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博物馆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办馆形式渐趋多样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我国对博物馆的定义和功能的定位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新型博物馆转变的过程。
从办馆体制和机制上来看,过去只有文物行政部门行业主管一种形式,现在是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与其他公立博物馆并行,其他公立博物馆主要指的是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以外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主体设立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分散于科技、教育、体育、公安、民政、出版、工业、农业、军事、银行等系统和行业之中,管理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形态,因而也就出现了各种行业类型的博物馆,如中国地质博物馆: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呼应、寓教于乐的设计方式,通过对地球、矿物、史前生物、宝石、国土资源等内容的展示,让观众了解到了地球及地质矿产知识。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主要内容为丝绸故事和丝绸工艺。“中国丝绸的故事”侧重于人文历史,以文物展示全方位介绍丝绸的历史与文化;“丝绸工艺陈列”主要展示丝绸文化中自然和科技的内容,系统介绍蚕桑、丝绸染织的科学原理。甘肃中国人民银行办的“钱币博物馆”,介绍金融发展过程中钱庄、银行的历史,充分利用钱币博物馆这一平台,搞好货币文化宣传服务活动,为现实金融工作服务,保护、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货币文化。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承载着学校1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办学成就和经典文化,是学校历史学、考古学、生命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艺术学等学科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弘扬和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展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一个行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凝聚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行业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则为行业历史文化的保护、承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博物馆的内容和性质来看,由原来单一内容的陈列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特别是专门性博物馆大量涌现,几乎囊括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内容;从博物馆的投资方式来讲,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公立性质的博物馆,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了民间收藏文物的合法性,全国各地兴起民办博物馆建设的高潮。
观复博物馆,由马未都先生创办,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保利博物馆,由保利集团投资创建,为我国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馆藏以100余件青铜器为主,另有石刻、书画等艺术珍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展品绝大多数为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四川建川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投资,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18座单馆和2座主题广场,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由吕建中先生投资兴建,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常看常新。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的新型博物馆已经成为西安市又一重要地标性建筑、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我们创办的敦煌阳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少数规模宏大的民营博物馆之一,也是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博物馆。本馆依傍阳关文物旅游景点而建,戈壁绿洲奇特的自然景观与汉唐丝路历史遗迹荟萃一地,交相辉映,博物、旅游、遗址保护与研究等功能集于一身,相辅相成,运用博物馆建筑、陈展、绘画、雕塑等综合手段,展现两关长城和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与地位,揭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旨在丰富和提高人们对敦煌文化、两关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的认识,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经过短短十年的运营,博物馆及其所支撑的阳关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敦煌西线旅游的支柱性旅游产品,为促进敦煌旅游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根据博物馆所依赖的资源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出现了遗址博物馆、景点博物馆、主题公园博物馆,如兵马俑博物馆:馆缘起于秦兵马俑的发现,依托这一文化遗存,博物馆在文物保护、考古挖掘、学术研究、文化宣教、景区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半坡遗址博物馆:以历史遗存和大量实物向人们揭示了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半坡先民的生存环境、建筑形式、祭祀场所、生产技术、埋葬习俗等;汉阳陵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四川金沙博物馆:以重要历史遗迹、遗物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从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古蜀金沙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三星堆博物馆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为一体;阿克塞哈萨克民族博物馆:位于阿克塞县民族风情园内,是一座展示哈萨克历史、文化、民俗民情、生产生活以及阿克塞县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旨在对哈萨克族灿烂的文明进行保存、研究和传播。
随着办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博物馆陈列形式和博物馆服务方式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除了传统的文物、文字、复制品等手段外,还采用建筑、绘画、雕塑、影视、模拟、虚拟数字化等多样化、综合性展示方式。在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上,也一改以往灌输式单一讲解形式,增加了观众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刺激性的互动环节,让观众在娱乐中领悟和享受文化。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随着现代科技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创建博物馆的理念、展现方式、服务形式还将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
二、博物馆在敦煌文化承传中起着重要作用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外通世界各国的窗口,又是内联中原的枢纽。敦煌在汉代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张骞奉使西域再次疏通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汉武帝对敦煌及河西地区实行建郡立县、移民实边、开疆拓土等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开创性的边疆政策,为敦煌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在敦煌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兼具民族性、国际性的多元文化,即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过二千年历史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如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800多个洞窟;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烽燧、塞墙、古墓等240余处田野文物,以及散失在世界各国的遗书、简牍、各类文物数十万件。它们是敦煌文化赖以存在和传承的载体,是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更是敦煌古代文明弥足珍贵的佐证,同时它们也是我们当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利用古文化、建设新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这些遗产除石窟和田野文物外,其余全部分散存放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博物馆已在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承传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这种分散的、传统的存放和陈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其原因一是文物存放地点过于分散,研究者和普通观众无法窥其全貌;二是这些文物历史久远,残损严重,其文化价值虽高,观赏价值却很低;三是敦煌文书、简牍以及其他各类文物的专业性强,只有专业研究人员才能读懂,难以满足普通观众的需求。解决以上问题只有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创建博物馆,通过归类梳理、集中展示、深层解读等现代化陈展手段,解读敦煌历史文化,从而满足广大专业研究人员和普通观众的需求。
三、对敦煌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发展敦煌文化产业,首先需要了解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只有对敦煌文化的内涵、人文精神及其所依附的载体的存在形式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正确选择敦煌文化承传、创新、发展的方式。资源不等于产品,资源只有与资金、智慧对接,才能变成产品,这其中的智慧十分关键。这个智慧就是对敦煌资源、品牌、市场的正确认识,就是用最新的理念选择最正确的方法去展示、诠释并使其发扬光大。
继承、发扬、创新敦煌文化,发展敦煌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城市建设、景区建设、园区建设、建筑、雕塑、壁画、绘画、文学、演艺、影视、动漫、音像、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文博产业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综合性、立体化的方式,进行承传、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文化产品。但是我认为大力发展文博产业,用博物馆的形式去集中展示、研究保护、彰显解读、承传创新更符合敦煌文化遗存的特点。
根据敦煌文化资源的学科分类、遗址分布、市场需求、主题定位、行业归属,我认为除了现有的敦煌市博物馆、阳关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的陈列中心、藏经洞陈列馆外,我认为敦煌还有条件创建一些专业性博物馆,如敦煌遗书博物馆、敦煌学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敦煌名人博物馆、敦煌宗教博物馆、敦煌书法博物馆、敦煌古代科技博物馆等;结合敦煌产业发展还可以创建农业博物馆、葡萄博物馆等;结合遗址和景区还可以创建悬泉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博物馆、雅丹地质博物馆等。
1.敦煌遗书博物馆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书、绢画等近6万件,分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这些收藏机构非常分散,不利于研究者查阅,很多藏品至今未公布于世,严重影响着敦煌学研究的进展,普通观众更没有看到的机会。如果能用博物馆方式对敦煌遗书进行集中展示,全面系统地介绍敦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全面系统地了解敦煌文化遗存,将会对敦煌文化的弘扬起到积极作用。(www.daowen.com)
2.敦煌学学术史博物馆
敦煌学作为国际性的显学,经过100多年,几代敦煌学人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史。创办敦煌学学术史博物馆,集中介绍和展示敦煌学研究机构、敦煌学教育机构、敦煌学研究专著、论文、敦煌学人风采等。让人们能够了解敦煌学发展的历史,认识敦煌学概念、功能、机构等,促进产学结合,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3.丝绸之路博物馆
丝绸之路起于古代长安,最远延伸到了地中海,是中西交流的大通道,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是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创建丝绸之路博物馆,全面诠释丝路历史文化,对人们认识敦煌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的关系有很大的益处。阳关博物馆拟以微薄之力,以有限之文物,扩建丝绸之路馆,以暂时填补这一领域空白,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
4.敦煌历代名人博物馆
敦煌历史上各个时代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对敦煌地区的开拓、发展及敦煌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东汉经学家张奂,书法家张芝、张昶、史学家侯瑾、名臣盖勋等,曹魏时期经学家周生烈;晋代翻译家竺法护、书法家索靖、经学家郭瑀、宋纤;北凉辞赋家梁中庸;北魏史学家刘昞、阚骃,经学家索敞,旅行家释慧达;唐代史学家和文学家张太素、李荃、小学家张参;吐蕃统治时期佛学翻译家法成,晚唐五代名僧悟真,作家张敖、张球、张永、杨洞芊、天文历法家翟奉达等。创建敦煌历代名人博物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敦煌历代名人,让人们通过瞻仰先贤,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敦煌的热情。
5.宗教博物馆
敦煌是世界几大宗教的荟萃地,是汉传佛教第一站,是佛教世俗化,中国化的主要地区。敦煌历史文化中保留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无以伦比的佛教艺术,可以说,敦煌的佛教文化资源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敦煌创建宗教博物馆或佛教博物馆,资源充足、意义非凡,将会产生广泛的经济和文化效应。
6.敦煌书法艺术博物馆
敦煌有各类写经数万件,出土简牍约4万余枚,并有张芝、索靖、张昶等书法名家,堪称是中国书法的基因库。秦川先生主持拍摄的纪录片《敦煌书法》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很大的凡响。建设敦煌书法博物馆,在敦煌创建中国书法研究基地,举办各种书画艺术展,发展书法产业,将会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能吸引更多的书法艺术人群来敦煌观光旅游。
7.敦煌古代科技博物馆
敦煌石窟壁画及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丰富的古代科技图像和文献资料,如农耕、酿酒、冶炼、纺织、凿井、建筑、交通等,这些资料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科技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这些丰富的古代科技资料用博物馆形式去展示,将会为游客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科技世界。
8.敦煌悬泉博物馆
1990年10月—1992年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以简帛文书为主的大量文物,包括简牍、帛书、纸书、丝麻制品、墙壁题记、家畜骨骼、文房用品等共2万多件,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汉代河西地理、历史、民族、西域交通史、西域与中外关系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这些文物至今未被人们充分利用,仅有郝树声、张德芳等先生整理、研究发表了相关论著,但是大量的资料还放在库房里鲜为人知。悬泉完全可以以驿站、简牍、河西交通史等内容为主题,创建一个博物馆,加上奇特的自然景观,从而将悬泉遗址拓展为一个极好的旅游景区。
9.敦煌民俗博物馆
敦煌石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从魏晋到北宋七百多年间的中古民俗概貌都在敦煌壁画中有所展现,包括农牧生产、市井百业、丝路商旅、家居生活、伦理亲情、婚丧嫁娶、西域民族、宗教礼仪等等,涉及了古代民众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在敦煌文书、简牍、出土文物中也有大量敦煌民俗资料,敦煌学研究中已有敦煌民俗的专题研究成果出版,都为创建博物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早在1987年,敦煌的胡开儒先生就曾在鸣沙山下创办了敦煌民俗博物馆,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承载展示敦煌民俗文化的任务。现在我们已有足够的条件创办一个名副其实的民俗博物馆,以展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敦煌民俗文化。
10.在敦煌的自然景区亦可创建博物馆
如在鸣沙山、月牙泉创建博物馆,介绍鸣沙山、月牙泉的奇特景观以及悠久的历史。在雅丹景区可创建地质博物馆,介绍雅丹以及敦煌奇特的地形地貌等地质地理知识。
以上设想,仅是本人面对敦煌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以博物馆形式进行开发的创意,但还很不成熟。然而,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古文化建设新文化,都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承传、创新、和谐发展。
1.坚持保护至上的原则。遗址博物馆和景区博物馆都是依托于人文或自然资源而建的,都是为搜集、整理、展示、解读区域资源文化主体,以服务于广大游客为目的。这类博物馆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对人文自然遗产要存有敬畏感,不能与遗产争高低,在新馆建设过程中遇到与遗址建筑发生矛盾的情况时,新建筑物首先要退、让、藏、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突出遗址。只有保护好了资源,才能永续发展。
2.坚持和谐的原则。建筑是环境艺术,尤其在景区建造博物馆更讲究环境艺术、景观艺术。作为遗址博物馆本身而言,它既是承载文化、服务游客的场所,更是留给后人的文化作品。所以我们在处理规划、设计、建造新馆时一定要在建筑风格上、建筑群落的疏密、聚散节奏的把握上,所用材料的肌理、颜色、质感的选择上都要认真推敲、精心设计,必须做到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和谐、功能与形式和谐,新建筑要融进历史、融进自然。
3.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想保护好资源,不浪费资源、资金,要想推出精品,就必须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规划、后招商。只有充分研究我们的资源、品牌、市场,科学合理地做好资源利用规划、建设规划,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
4.走特色化道路的原则。没有文化的差异就没有旅游,要想吸引游客的眼球,就要突出特色。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我们的资源类型、形质、内涵,抓住特色,抓住文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去打造特色产品,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人,要想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受教育的场所,让人们在参观博物馆过程充满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刺激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寓教于乐。
6.坚持用新理念办馆。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旧观念办馆,博物馆就会失去吸引力,就会走向死胡同。所以,我们必须用新理念办馆,旅游本身是一种眼球经济,我们首先要满足人们视觉需求,面对敦煌单调、生涩、深奥的资源类型,我们必须用雕塑、建筑、陈展、环境、景观艺术等综合性展示手段,将听文化变为看文化,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变为具象的文化产品,用文物、文字、图片、声、光、电、影视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去揭示敦煌文化内涵,使其外在化、直观化。用平等的、互动的方式去讲述故事,才能让博物馆变成人们乐意去的地方。
当前,一个前所未有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文化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古文化建设新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创出一条文经结合、多元互补的发展文化之路,是对我们的考验。历史赋予我们承传创新敦煌文化的光荣使命,我们只有不断付出,做出贡献,才能无愧于敦煌。
(本文为2012年8月“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文化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