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对策分析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与对策分析酒泉市文物管理局杨永生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一项跨国性重大文化合作项目。2011年5月调整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一个系列申报项目,而是以“廊道”概念为核心和申报单元的若干个“丝绸之路”申报项目,中国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2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对策分析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与对策分析

酒泉市文物管理局 杨永生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一项跨国性重大文化合作项目。2006年8月启动时其规范概念为“中亚与中国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协调下,由中国政府牵头,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图库曼斯坦5国共同参与申报。2011年5月调整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丝绸之路申遗”),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一个系列申报项目,而是以“廊道”概念为核心和申报单元的若干个“丝绸之路”申报项目,中国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2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历史文献考证,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分: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佛教丝绸之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第18号,确定丝绸之路中国段:陆路部分为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路部分为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本文探讨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专指丝绸之路陆路部分中的“沙漠丝绸之路”酒泉段。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并连结非洲、欧洲的陆上商路之总称。它是一条以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为内涵的重要交通路线,因其开始主要以丝绸贸易为媒介,故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丝绸之路”之名,后被广泛使用。丝绸之路在西汉以前已成雏形并逐渐沟通,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此路的完善与发展。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标志着陆地丝绸之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启至公元16世纪终结。绵延近2000年历史、最长距离约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发展,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佛教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作用。其历史文化价值为:

1.中西方经济贸易的交通之路。丝绸之路的贯通,开启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的丝绸是中亚、西亚、南亚、欧洲人异常青睐的珍品,是经过丝绸之路畅销西方的主要物品。除此之外,黄金、宝石瓷器茶叶、纸张、漆器、装饰品和香料等,也源源不断地远销欧洲。欧洲的棉花纺织品、珠宝、玻璃、红酒琥珀、香水、皮毛、地毯、优良马匹等从丝绸之路星夜兼程运到中国。丝绸之路到了西汉末期已趋繁荣,隋朝时隋炀帝亲自主持召开“张掖万国博览会”,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唐朝时的国都长安,因丝绸贸易被世界史学家称为“世界之都”。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描绘长安市场盛况:“廓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五重,俯察百隧。……瑰货方至,鸟集鳞萃。鬻者兼赢,求者不匮。”[35]洛阳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富庶区和丝绸之路上的商都,张衡同样在《东京赋》中盛赞其“藩国奉聘,要荒来质,具惟帝臣,献琛执贽”,洛阳成为与长安齐名的国际化贸易大都市。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天然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商贸重镇,史称“河西都会”。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西域各道“总臻敦煌”,张掖“西域诸国,悉至交市”。魏末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曾生动描述:“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36]”丝绸之路空前的经济交流与繁荣发展,有力地促进繁荣了中国、西域、中亚、欧洲的经济发展,丰富和提高了中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水准。

2.中西方文明交融的文化之路。丝绸之路将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充盈璀璨的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地中海区域的希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阿姆河流域的中亚文明等有机联系起来,为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创新发展搭建了历史性的大舞台。中国的养蚕法、丝绸纺织技艺等生产技术,方竹、桃树、梨树、杏树等植物肉桂、生姜、大黄、黄连茯苓中药材,冶铁、造纸、印刷、火药天文观测、中医针灸等科学技术,从丝路走向中亚和欧洲。同样,欧洲的玉石珊瑚、水银、琥珀、玛瑙水晶、金刚石等珠宝,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红花、胡麻、胡豆、黄瓜、胡蒜、芫荽、胡萝卜洋葱橄榄农产品,狮子、豹子、犀牛鸵鸟、大象、马和骆驼等珍奇动物,被运送到中国。互通有无,各显千秋。文化艺术的交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从风俗时尚、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绘画雕塑饮食服饰、斗兽竞技、杂耍魔术等方面,东西方杂糅交融,推陈出新,谱写了世界文化交流史上辉煌壮丽的篇章。著名学者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敦煌文化成为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结晶。

3.中西方外交活动友谊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实际上是中国与沿线中亚、欧洲各国打通政治门户的结果。西汉张骞开辟西域与设立河西四郡,是中国政府实施外交开放政治策略的开端。丝绸之路一旦中断,国与国的外交活动就是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路径的首选之策。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时,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各国,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多以政治使节之名,行丝绸贸易之实”的时间并不短暂,数量也不少。敦煌悬泉置汉简,记载了大量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流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从中国历史文献得知,中国存有当时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手稿7万多件,是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外交活动的实物资料。[37]西域开通后,西汉王朝在龟兹(今新疆库车)设立安西都护府,唐王朝在庭州(今新疆吉木隆)设立北庭都护府,西域逐步纳入中原王朝管理范围,在政治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4.佛教东传的宗教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各种宗教流传中国并实现本土化提供了有效通道和条件。时至唐代,中国较有影响的外来宗教就有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犹太教、景教、祆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大约在1世纪初,佛教徒开始夹杂于丝绸之路的商旅和使团来到中国,最早到中国讲解和翻译佛经的是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汉代以后,从印度东来的僧人和从中原西行印度取经之人,在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佛教东传,渐成气候。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来中国从事佛经翻译的著名高僧有安世高、佛图澄、鸠摩罗什等。西行取经弘教的僧人有三国时期的中原高僧朱士行,西晋时代的竺法护和僧建,东晋时代的法显是第一位到达印度取经的中国人北魏时代的敦煌僧人宋云、慧生,唐代高僧玄奘鉴真等都是西行求法的著名高僧。对于中国僧人西行求经学佛之路,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这样描述:据记载,从公元五世纪开始,中国的僧侣法显、宋云、玄奘和义净,越过戈壁沙漠、翻过喜马拉雅山,先后往来于中印之间漫长、艰苦、充满风险的旅程。很多中国、印度的香客、学者死在途中,死亡率高达90%。尼赫鲁还大力赞扬了玄奘等中国学者为求取真经和传播佛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佛教文化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的先行者,在中国迅速传播、衍变和弘扬。新疆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经敦煌、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及中原地区,长安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策源地和世界佛教中心之一。中国境内古祠大庙竞相建成,佛塔佛龛四处林立,石窟造像壁画营建不衰,僧人如云,香火兴旺。之后,敦煌的佛教地位逐渐上升,莫高窟成了雄视一方的佛教圣地。

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遗的历史缘由及过程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将中国与中亚以及中亚以西的国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地整合在一起,作为跨国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世界遗产,这一思路的可能性酝酿已久。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项目旨在关注起源于东西方交往并有助于形成亚欧民族的多元认同和丰富的共同遗产的复杂的文化互动。通过科研活动与媒体报道相结合的方式,该项目组织了五次国际性科考活动:西安至喀什的沙漠路线考察(1990年7—8月),威尼斯至大阪的海上路线考察(1990年10月—1991年3月),中亚大草原考察(1991年4—6月),蒙古游牧路线考察(1992年7—8月),尼泊尔佛教路线考察(1995年9月)。这一项目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人们开始考虑将丝绸之路整体或部分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以来,中亚和中国举办了若干次专家会议,中国政府开展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的细致评估,确定了48处遗产点作为未来分批申报的内容。

2003年8月和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组织了两次考察活动。

2005年11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地区研讨会,讨论了“2003年中亚地区世界遗产阶段性报告”的后续行动计划。与会代表通过了一项旨在将丝绸之路中亚段线性遗产申报列为首要工作重点的行动计划。

2006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国家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吐鲁番地区承办召开了“利益相关者研讨会”。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

200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汗召开会议,讨论丝绸之路中亚段的申遗工作,通过了包括起草一份《中亚与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概念文件》在内的若干议题。

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国,共同通过了《中亚与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概念文件》。尽管中亚地区拥有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数却是最少的。截至2006年7月,全球有138个国家的830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中亚地区5个国家仅有8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还没有自然或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国家文物局在兰州召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会议,会议通报了丝绸之路申遗进展情况、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申遗的国际要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莅临会议并讲话;会议印发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文件资料汇编》,对申遗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经过一系列的丝绸之路申遗研讨会议,各参会国代表共同认识到: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尊重历史并承认当今现实的方式,可为加强跨国交流、友谊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提供各种机会。遗址申报将通过促进友谊和相互理解的方式,认识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不同文化的互动与完整性,证明贸易、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文化遗产领域是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38]

三、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遗工作现状

在我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中亚五国的申遗进展并不顺利。中亚有关国家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长期处于专家层面,政府介入不深,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中亚五国之间关系复杂,个别国家政局不稳,多种因素导致五国均没有在既定时间完成申遗准备工作,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遗由最初《中亚与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概念文件》中确定的2010年,一再往后推。从国家外交大局出发,国内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丝绸之路申遗必须坚持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报的路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力推跨国联合申报,使中国难以单独提出丝绸之路申报项目,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几乎陷入僵局。

2011年5月,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会议审议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英文简称ICOMOS)专家编制的丝绸之路主题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一个系列申报项目,而是以“廊道”概念为核心和申报单元的若干个“丝绸之路”申报项目。会议推荐2个廊道作为首批跨国申遗项目。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跨国廊道;一条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国廊道。同时,不排除其他国家在2013年2月前选择合适的廊道提出申请。会议建议在2013年2月1日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正式申报文件。2011年9月,世界遗产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丝绸之路申遗文本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帮助中亚5国开展记录、测绘,编制申遗文本的2011至2013年行动计划。

面对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出现的新形势,国家文物局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12月2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哈、吉三国代表出席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明确了三国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根据新的申报形势和技术路线要求,2011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原有48处遗产点组成的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进行了梳理,全国形成了27处遗产点组成的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大名单。分别为甘肃6处(另有张掖大佛寺1处正在争取列入申遗大名单),陕西6处,河南3处,宁夏1处,新疆11处。甘肃6处中酒泉4处:分别为果园—新城墓群、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中亚的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中国与中亚2国重新确定申遗备选点39处。

今后,国家文物局将就这个名单进一步征求各地和专家意见,组织现场考察,深入分析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状况,在综合考量各方面情况后,精选出最后首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点,将在2012年7月底前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

2012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2012年3月2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组织召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会,对甘肃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国家和省上明确要求,2012年3月底前各申遗点完成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经县(市、区)政府同意后上报省文物局;2012年6月底前补充上报申遗文本编制所需基础性资料和图表图册;2012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初步准备工作,迎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2012年11月底前颁布各项文物保护规划、管理规划和地方性专项保护法规及规章;2013年2月1日中、哈、吉三国联合提交丝绸之路申遗文本;2013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展示工程,建立详细齐全的档案资料、管理机构和必要的监测管理系统;2013年7—8月,迎接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2014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

四、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遗工作情况

1.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遗备选点概况(www.daowen.com)

(1)果园墓群。位于酒泉市城区7公里处的肃州区果园乡,是我国北方地区已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魏晋(220—420)至唐代(618—907)墓葬群。墓群分布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地面可见明显封土堆墓葬1446座,包括丁家闸南北石滩墓群、陶家地湾墓群、佘家坝墓群、果园西沟墓群等中小型墓群。已发掘墓群32座,其中魏晋时期29座,唐代3座。在魏晋时期墓葬中,有砖室墓17座,土洞墓12座;3座唐代墓葬均为模印壁画砖墓。果园墓群与嘉峪关市新城墓群是研究魏晋、隋唐时期文化和艺术的“地下画廊”,联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丝绸之路申遗备选点。

(2)锁阳城遗址。锁阳城又名苦峪城,即唐代瓜州州治晋昌县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66公里的戈壁荒漠之中,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之一。城址大体分为北城和南城两部分。北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200米,墙基板筑,宽约3米,残高4~5米。南城略呈正方形,南北470米,东西430米,墙板筑,残高8~9米。锁阳城遗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2010年10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3)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东64公里处,是汉唐时期瓜州与沙州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站。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开,四周为高大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有突出坞体的角楼,总面积22500平方米。该遗址始于西汉武帝太始三年(前94年),止于魏晋时期,延续近400年之久。悬泉置遗址已发掘各类遗物4万余件,其中内涵丰富的简牍文书近2万枚,为我国古遗址考古发掘所少见。

(4)玉门关遗址。遗址包括玉门关遗址、河仓城遗址和汉长城遗址。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列四郡,据两关”时期(前121-前111),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关城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东西宽24.4米,南北长26.4米,残高9.7米,总面积633平方米。河仓城俗名大方盘城,创建于汉代,坐落在丝绸古道北侧疏勒河南岸高出河床2米多的土台上。汉到魏晋以来,该城都是西陲边防线上储备粮秣等给养的军事仓库。位于玉门关以西4.5公里当谷隧一带的汉代长城约400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封、太初、天汉年间,历时东汉、西晋,止西凉时废弃,历时500多年,保存最为完整。

2.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遗工作进展情况

(1)建立申遗工作机构。根据申遗工作要求,酒泉市和肃州区、瓜州县、敦煌市分别成立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了肃州区、瓜州县、敦煌市文物局,建立了果园墓群、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文物管理所,配置了工作力量,提供了必要工作经费。

(2)重视对申遗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申遗业务人员参加国家和省文物局组织的各种申遗培训及协调会议,学习申遗的有关理念和知识,熟悉申遗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

(3)开展申遗文本材料整理和规划编报工作。完成了申遗文本基础性资料的编制工作,经省申遗办专家评审修改后上报国家文物局。完成《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敦煌玉门关、河仓城及汉长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敦煌悬泉置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和《果园—新城墓群文物保护规划》(初稿);完成《果园墓群文物本体保护方案》、《悬泉置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方案》、《玉门关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方案》、《锁阳城遗址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完成《锁阳城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方案》、《玉门关、河仓城遗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和《果园墓群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完成《果园墓群环境整治方案》、《悬泉置遗址环境整治方案》、《锁阳城遗址环境整治和环境监测方案》、《玉门关遗址环境整治方案》等。

(4)制定颁布申遗点专项管理办法。制定了酒泉果园墓群、瓜州锁阳城遗址、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酒泉市政府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公布实施。

(5)做好申遗经费预算和前期准备工作。认真核算各申遗点在文物本体保护、考古发掘、文物环境监测、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展示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预算,经省上专家组现场评估测算,确定各申遗点经费概算9541万元。市政府和遗产点所在县(市、区)政府安排了工作经费,先行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各申遗点积极开展了文物本体维修、环境整治、日常监测等相关工作。

(6)加强对申遗工作的宣传。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广泛深入地宣传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3.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遗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酒泉申遗备选点保护经费严重短缺。按照2009年省文物局专家组现场测算,酒泉4个点约需经费9541万元,其中需地方政府筹资4545万元。2012年4月,各申遗备选点重新测算核定经费预算方案,4个点约需经费1.7亿元,地方政府的筹资压力较大。二是部分申遗点环境整治任务艰巨,特别是玉门关遗址周边现代建筑设施需要进一步整治,果园墓群存在大量垃圾及现代坟墓,需要清理和搬迁。三是悬泉置遗址和锁阳城遗址尚无专门陈列展示室,玉门关遗址和果园—新城墓群陈列展示室需要改造和提升。四是各申遗点都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水平低、管理监测手段滞后、档案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悬泉置遗址无通达的公路交通和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五是各申遗点均需补充上报编制申遗文本所需的大量基础性资料,特别是专业测绘测量的图纸和图表等。六是对遗产点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挖掘不充分,与丝绸之路的关联性缺乏学术研究成果的有利支撑。

五、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酒泉段申遗工作对策分析

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丝绸之路申遗备选点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展示工程,建立详细齐全的档案资料、管理机构和必要的监测管理系统,2013年7—8月迎接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的时限要求,酒泉市各申遗备选点的时间紧迫,任务异常艰巨。

1.高度认识申遗的经济文化价值。丝绸之路申遗是国家从战略高度确定的一项跨国性大型文化合作项目,涉及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安全。自1985年12月12日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甘肃仅有敦煌莫高窟、境内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若不是丝绸之路申遗的历史机遇,酒泉市的文化遗产点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申遗的核心在地方政府,关键在投入。申遗既是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也是最大的旅游产业项目,更是重大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性项目。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含金量较高的“金字招牌”,一旦申报成功,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就会凸显出来。正是国家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实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才使酒泉市的4个文物点成为备选点,这是酒泉最大的难得历史性机遇。申遗备选点县(市、区)的各级干部群众,要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经济与文化长远发展的深度来认识申遗和支持申遗,以扎实行动实施申遗。

2.建立高效统筹的工作机制。肃州区、瓜州县、敦煌市应健全完善申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亲自协调、指挥和督促落实,配强县(市、区)文物局领导力量和工作队伍,健全申遗点文物管理所。强化涉及申遗的各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明确责任人,硬化考量指标和时限,统筹协调指挥,高效运转推进。

3.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由肃州区、瓜州县、敦煌市文物局牵头制定各申遗备选点《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报经县(市、区)政府审议批准后,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查备案。

4.多渠道筹集申遗经费。申遗从国家层面主要负责申遗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安防工程、消防工程、考古发掘、环境监测和文物点测绘等项目经费。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申遗点的环境整治、陈列展示、接待设施、界碑界桩、档案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申遗文本编制等经费。3个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申遗点《经费预算方案》,通过财政筹措、向国家和省上争取、投融资公司融资、银行贷款、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投资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申遗保护经费。

5.全力打响申遗攻坚战。肃州区、瓜州县、敦煌市要按照申遗备选点《工作方案》,快速、同步开展各项申遗准备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牵头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力量和经费到位,协调保障有力,督促检查及时,在全市迅速打响丝绸之路申遗攻坚战。

6.做好申遗宣传动员工作。市、县两级宣传、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申遗宣传动员活动,形成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申遗、支持申遗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析结论与展望:丝绸之路申遗的发起,旨在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文化发展历史的重新认知,尊重并支持多样性基础上的人类文明进程,既是传承人类共有文明的全球性行动,也是弘扬彰显中华文明历程的文化自觉实践。丝绸之路申遗成功,酒泉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市”,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参考文献

[1]王尚寿,季成家.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M].红旗出版社.北京.1995.

[2]甘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世界遗产与丝绸之路[M].甘肃教育出版社.兰州.2010.

[3]张燕.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M].西安出版社.西安.2010.

[4]侯丕勋.刘再聪.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2007.

[5]芮传明.丝绸之路研究入门[M].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6]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文件资料汇编[Z].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会议.兰州.2007.

(原文刊载《酒泉日报》2012年4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