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酒泉敦煌遗址现彩塑佛像

酒泉敦煌遗址现彩塑佛像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旱峡沟南口遗址发现彩塑佛像敦煌市博物馆吴荣国荣红梅一、遗址概况三危山旱峡沟西距敦煌市约70公里。2009年4月22日,普查小组对旱峡沟南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的阙型龛中,可以看到与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中发现的佛像形象非常近似的彩塑佛像、菩萨造型,均具有造型结构简炼质朴、鸭蛋形脸庞微带笑容、鼻骨直挺的西域风格。所以,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中的彩塑应属于北魏时期的作品。

酒泉敦煌遗址现彩塑佛像

敦煌旱峡沟南口遗址发现彩塑佛像

敦煌市博物馆 吴荣国 荣红梅

一、遗址概况

三危山旱峡沟西距敦煌市约70公里。旱峡沟沟口南建筑遗址位于北纬40°11′29″、东经95°17′04″,海拔l309米,北邻三危山南麓1公里.西距旱峡沟南口3公里(图1)。

img46

图1 敦煌旱峡沟南口遗址位置示意图

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附近还有部分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残存建筑遗迹,共有4处呈东西向“一”字形排列。

在过去的考古普查中,根据遗址周闱发现的古代遗物等断定它的时代,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残留形状与其他建筑相似的用途等来断定性质与名称。由于曾在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附近发现了一些散落的唐代陶片,以此便将这个建筑遗址定为唐代。又由于它坐落于远离城镇的戈壁与峡谷边沿,其残存的外部建筑形状近似戈壁荒漠中的烽燧遗址,所以便认定它为唐代烽燧遗址。

2008年6月13日和2009年4月22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笔者两次到达该处。现在东边的两处遗址由于自然侵蚀和不法分子的盗掘破坏,已看不出建筑的基本形状,所幸西边的两处遗址还基本能看出建筑的部分形状(图2)。2008年6月13日博物馆普查小组在普查记录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群西边第二座遗址时,笔者发现被盗掘的遗址土坯层中显露出一块表层有矿物质颜料色彩的碎片,断面土质中含有形似人物彩塑造型的部件碎块。为了避免自然侵蚀和不法分子的再次破坏,博物馆领导决定对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9年4月22日,普查小组对旱峡沟南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内东墙边覆盖土层中发现了一件较小的形如旗幡的丝绸制品和彩绘泥塑残块。这处建筑遗址是用土坯砌筑而成,土坯长40厘米、宽23厘米、厚l 0厘米。

该建筑的上部已坍塌损毁,下部残存形制为方形。建筑底部东西宽3.5米、南北宽3.7米、残存高度1.9米、西壁上部长2.5米。其内部空间存有比较明显的四壁形状,被坍塌的土层掩埋。发掘后发现上部的残墙厚0.5米,从地平面到建筑内部平台地面的高度为l.1米。东、南二壁均已坍塌,西、北二壁残存高度为0.8米,西壁内宽l.7米。北壁一半已残,内部纵向墙壁平整。内部平台面积2.9平方米。

img47

图2 被盗掘的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

二、泥质彩塑

从覆盖土层中,发掘出形象比较完整的泥质彩塑残段,其中一件是佛头像彩塑,高8.5厘米、宽5.2厘米、厚4.5厘米,其脸型与大小皆如鹅蛋(图3—4)。一件肩至腰部的彩塑残件高7厘米、宽8.5厘米。结跏坐姿的残段,高5厘米、双膝间宽1 5厘米、前后宽1 1厘米。另有一件发髻和后脑、颈项以下都已损毁,但面部形象却相对较完整的人物塑像残块。此外,一件隆起较高的发髻彩塑残段,其下方还带有木棍骨架,通高8厘米、骨架高4厘米,下宽3.2厘米、发髻上宽6.2厘米、厚2.3厘米,发箍长4厘米、宽l.5厘米、厚2.5厘米,发髻表层有白色残留色块和淡墨色痕迹(图5),根据其发髻形状看像是菩萨的发式造型。以上两组彩塑残件脸部的形象与大小基本相同。

还有一些已无法拼接的彩塑碎块,其中泥塑人物手指残段两件,形状基本相同,长7.8厘米、直径2.3厘米,与前两尊塑像比例明显不同。这些残件虽已不能拼接为完整的彩塑形体,但至少可以说明在这处建筑遗址中曾供奉有三尊以上彩塑造像。(www.daowen.com)

img48

图3 遗址发掘出的彩塑残片

img49

图4 遗址发掘出土的彩塑佛头像

三、遗址中出土彩塑的造型及艺术特点

img50

图5 遗址中发掘出的彩塑残段

上述彩塑作品,从它的人物造型特点可以看出与敦煌石窟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出土的彩塑虽已龟裂、脱色(图版9)、肢体残毁,但面部形象有古波斯人形貌特征,塑造手法洗练,具有明显敦煌早期造型艺术的风格特点,与莫高窟北凉第275窟及第263、259、254窟等北魏诸窟佛龛、阙型龛中供养的佛像造型极为相似(图版10),应属于同一时期彩塑作品。

在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的阙型龛中,可以看到与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中发现的佛像形象非常近似的彩塑佛像、菩萨造型,均具有造型结构简炼质朴、鸭蛋形脸庞微带笑容、鼻骨直挺的西域风格。不同的是北凉时期的佛像、菩萨造型多为半裸体的形象,而莫高窟北魏洞窟中的佛龛内塑像有一部分身着袈裟的佛像与菩萨造型,与我们在旱峡沟南建筑遗址中所发现的彩塑形象相吻合。莫高窟西魏时期的彩塑形象已经有了明显的中原文人士大夫所特有和备受推崇的秀骨清像的造型特点,北周时期敦煌石窟中的人物形象脸部造型圆润质朴、温文尔雅,已经很少看到北凉、北魏时期的那种西域造型风格的基本体貌特征。所以,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中的彩塑应属于北魏时期的作品。那么,这处建筑最迟也应为北朝时期的建筑。

从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的建筑形制以及其内部残存的塑像、丝绸制品来看,旱峡沟南口建筑遗址,以前被定为唐代的烽燧遗址是错误的,这些遗物最晚也是北魏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遗存或许是一座北魏时期的佛塔或佛堂遗址。

img51

图9 旱峡沟南口遗址出土彩塑佛像头部

img52

图10 莫高窟地259窟北壁佛龛内彩塑佛像头部

(原文刊载《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