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龟的形象在敦煌古代墓葬中的探析

龟的形象在敦煌古代墓葬中的探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析敦煌古代墓葬中龟的形象敦煌市博物馆张海博古时的龟,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或“四神”,外加白虎,又称“五瑞”。在同座墓葬中共出土有四只大小相同的铜龟,为支垫棺柩所用。敦煌唐代墓葬中还出土了模印的玄武砖,砖呈长方形,长38厘米、宽31厘米、厚6厘米。在汉代画像砖雕中,玄武是常被表现的对象。

龟的形象在敦煌古代墓葬中的探析

试析敦煌古代墓葬中龟的形象

敦煌市博物馆 张海博

古时的龟,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或“四神”,外加白虎,又称“五瑞”。其实四灵中,只有龟是种现实中的动物,其他的龙、凤、麟都是传说中的,龟是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我们的祖先们将龟视作为特殊灵性的神奇动物而供奉,把龟视作是吉祥的象征和长寿的代表物。

敦煌古代墓葬中龟的形象时有出现,早在1974年敦煌三号桥四队抗旱打井时井内壁出现一砖墙,为了不影响抗旱,暂未发掘,后此墓被盗,从追回的文物得知,此墓属魏晋时期,是敦煌地区发现的墓主人官职最高的一座墓葬,墓室满地铺着一厘米厚的钱币,有“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一同出土的还有玉石枕、柳叶刀、镇墓罐、铜鸠杖头和一枚银质龟钮印,在棺木的四角还有四只青铜乌龟

银质龟钮印高2厘米,印面正方形,边长2厘米。龟四足站立,作昂首状,短尾,背饰回形龟纹。阴刻篆书“通信校尉”四字,2002年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一级文物。汉代时校尉秩二千石,其官职大于都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颜师古注:“《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龟在古代和鼎一样被视为国家的重器。《礼记》上说:“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唐孔颖达疏:“家,卿大夫也,大夫卑轻,不得宝龟。”龟既如此之尊贵,所以在汉代,丞相、列侯、将军等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官印印钮皆雕铸成龟形,称“龟纽”,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佩戴一种龟形袋子,名为“龟袋”,龟袋上分别饰有金、银、铜三种金属,以区分官员品级的高低。三品以上的高官饰以金,故“金龟”就成了高官的象征。

同时出土的青铜乌龟,通长35厘米,高15厘米,宽18厘米。此铜龟作引颈昂首爬行状,眼平视,口微张,前足略短,后足用力蹬地,尾作矛榫形。龟背甲饰回形和三角形雷纹。在同座墓葬中共出土有四只大小相同的铜龟,为支垫棺柩所用。铜龟形体颇大,浑厚敦实,栩栩如生,生动自然。这种动物形象的青铜制品在魏晋时期是不多见的,2002年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一级文物。龟的负重能力来源于神话中巨龟背负海上神山的传说,各种建筑中,驮碑的龟被称为龟趺。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第六子好负重,名霸下,又名赑屃或龟趺,形似龟。汉代墓葬有用石龟、铜龟支棺床的。陵墓常有龟碑。

敦煌佛爷庙魏晋壁画墓中出土大量的画像砖,砖面多绘神异禽兽,其中有一块画像砖上有墨书“洛书”二字。砖长28.5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的四周勾画黑色边框,画面位于砖的中部,兽体龟甲,首昂起,口衔书册。龟甲下身体垂羽饰,前膀处作羽状翼,四肢呈行走状。“洛书”即“龟书”,也就是龟背上的纹理,据说蕴含着神秘莫测的意义,是“天授神物”。《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孔安国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另外,佛爷庙魏晋壁画墓出土的画像砖中还有“四神”砖之一的“玄武”砖,砖大小和“洛书”砖基本相同。玄武的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龟昂首,身体有毛状饰纹,背负龟甲,蛇身布网格状斑鳞,蛇尾自龟胯下伸出并上扬,龟和蛇均作虬结蟠扭相对撕咬状。敦煌唐代墓葬中还出土了模印的玄武砖,砖呈长方形,长38厘米、宽31厘米、厚6厘米。砖面图案为模印凸起的浅浮雕装,龟居中下部,长颈回首,四肢站立,短尾微翘,蛇绕龟身,蛇首尾相缠绕,蛇首下俯与龟首撕咬对视。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古代的人们把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谓之玄武。(www.daowen.com)

据有关史料记载,龟曾有过神圣而显赫的地位。随着文化的发展,龟崇拜的内涵不断丰富。古代神话中留存大量记载,如黄帝是龟的传人,女娲用龟足支起要坍塌的天,龟负来神秘的“洛书”献给人皇伏羲,大禹治水也得神龟相助。中化民族的龟崇拜,源远流长。从考古出土资料看,中国人对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文化遗址如山东大汶口、浙江河姆渡等墓葬中,都曾先后发现龟崇拜的遗存。古人为什么选用龟来祭礼呢?《礼记·礼运》提供了破解的密码:“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所谓“兆吉凶”,是说龟具有掌握未来发展的非凡智慧。而龟了解未来发展的智慧神力,直接来源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礼统》曾加以解释:“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照若黝锦,运转应小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认为龟有先知先觉的功能,所以在夏商周时期,用龟占卜遂成一个文化现象。《说文解字》解卜曰:“卜,灼剥龟也,像灸龟之形。”即具用火烧龟壳,察看其龟裂横竖纹理以测吉凶的一种手段。

商代既是龟卜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系统卜法的形成时期。商人占卜都要把卜事记录下来并书契于龟甲。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的板甲上的文字。西周是龟卜文化继续发展时期,并设官吏专司占卜,“占人”是专司著龟之卦兆吉凶者。龟卜既为大事,龟卜的内容、对象甚广,举凡祭祀征戎,宴饮祝寿,生死存亡,婚丧嫁聚,建居宫室,农业渔猎等等,都在龟卜之中。春秋时期是龟卜大普及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以至于家臣,无不用卜。在此之前,龟卜一下为天子王室垄断,只有个别有功的大臣有幸得到天子的恩准,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龟卜。不过,龟卜在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大普及以后,人们对天命神权的龟卜观念开始产生了动摇,这直接导致了龟卜文化的衰退。

夏、商、周盛行的龟卜现象到汉代已非常少见,人们预测吉凶祸福,不一定非用龟卜不可,但龟作为祥瑞之物,依然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在汉代画像砖雕中,玄武是常被表现的对象。玄武的形象为龟或龟蛇结合体。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孙颖达疏:“玄武,龟也。”玄武,亦是表示北方的方位神,这来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古人认为,龟的北甲是隆起的圆形,象天,腹甲是方的,象地。而龟的脚就象征着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再如,至今全国各地汉族坟墓,多筑成龟形,俗称“龟腰坟”;汉族民众用以敛尸的棺椁,均为弧形轮廓,上隆下平,整个结构明显有仿龟形之痕。

现代科学证实,龟本长寿之物。如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里,存有一龟标本,该龟甲上刻有“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的字样,由此可以推算出,这只龟到1972年被捕获时至少已活了132年。龟之所以长寿,源于其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龟有一副坚硬的甲壳,使其头、腹、四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免受伤害:龟颈可以伸缩自如,既可伸颈吞气,也可缩颈于壳以避险情;龟肺可贮大量空气,呼吸缓慢,因而体能消耗极少等。古人认为龟灵且寿,为地中精物,藏之能守土气,《史记·龟策列传》谓:“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又言“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

龟崇拜的颠覆,肇始于古人错误认知。《列子》:“龟纯雌,其名大腰,今有遇龟蛇集者,皆谓真武降,必焚香馨诚恳祷。”《说文解字》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蛇)为雄。”普遍认为龟唯有雌类,无雄。更大的原因在于封建帝王的移情别恋,自汉高祖刘邦始,帝王身世与龙联系起来,帝王世家多为龙子龙孙,这是导致崇龟文化衰败的最根本原因。既然人们认为龟只雌无雄,龟要繁衍后代,只能与他物相配。《埤雅》中说:“广肩无雄,与蛇为匹,故龟与蛇合,谓之玄武。”所以也才有龟意的滥觞: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云龟为“王八”。清赵翼《陔馀丛考·杂种畜生王八》:“俗骂人曰杂种,曰畜生,曰王八……王八,明人小说又谓忘八,谓忘其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也。”

敦煌在魏晋至唐代墓葬中时而出现龟的各种形象,“通信校尉”的银质龟钮印、铜乌龟支付棺柩,画像砖和模印花砖中“洛书”、“玄武”等等,都是与中原龟的崇拜和运用一脉相承的。历史延至今天,龟仍然循着它的自然轨迹在代代繁衍,在它的背后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足可欣享的文化财富

(原文刊载《丝绸之路》2012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