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敦煌五凉时期镇墓罐的发现

敦煌五凉时期镇墓罐的发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出土五凉时期的镇墓罐敦煌市博物馆苏惠萍镇墓罐也叫镇墓瓶,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随葬物,流行与东汉中后期,陶制。东汉晚期,巫道盛行,镇墓罐应与巫术有关。1980年,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一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两件朱书镇墓罐。同年,在同一地方另一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两件镇墓罐上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的年号,即西凉庚子和北凉玄始。

敦煌五凉时期镇墓罐的发现

敦煌出土五凉时期的镇墓罐

敦煌市博物馆 苏惠萍

镇墓罐也叫镇墓瓶,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随葬物,流行与东汉中后期,陶制。罐上有朱文、墨书文字,多有固定题文,其作用在于使生者家宅安宁,死者冢墓稳定。以“天地使者”的名义为主人解罪,为死者求福,安慰并约束亡灵,使其认识生死有别,勿事纠缠。罐上除了这些题文外,还要详记死者姓名、卒时年、月、日、时,纪年准确,可考古断代,有极高的补史、证史作用。东汉晚期,巫道盛行,镇墓罐应与巫术有关。

1980年,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一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两件朱书镇墓罐。其中M3:15镇墓罐上有朱书题文:

麟嘉八年闰月,甲辰朔六日巳酉,重执姬女训,身死。自注应之,今厌解。天注,地注,岁注,月注,日注,时注。生人前行,死人却步,生死道异,不得相撞。急急如律令。

从文字内容看,这是女主人的镇墓罐。麟嘉是后凉吕光的年号,这为后凉统治敦煌提供了佐证。麟嘉八年即东晋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而男主人镇墓罐上有:“咸安五年十月癸酉朔……”等字样。当时在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割据政权。即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和汉人李暠建立的西凉,五凉共历时139年,大略与十六国时期相始终。镇墓罐纪年为咸安五年,咸安是东晋第八代帝王简文帝的年号,但简文帝咸安年号只有两年,即公元371—372年,接下来便是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元年。于是说镇墓罐上记载的咸安五年(375年),在历史纪年中并不存在,而这个年代恰是孝武帝宁康三年,缘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当时,敦煌属前凉张天赐治内,前凉政权奉中原为正朔,采用中原纪年,而此时正值中原大动乱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民族轮番入据中原称王,战乱相继,政权迭变,帝位频更,年号易改,加之道途遥远,消息闭塞。使敦煌、中原两地阻隔,难以确知中原纪年,造成纪年有误,仍然使用咸安年号,这就起到了补史的作用。(www.daowen.com)

同年,在同一地方另一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两件镇墓罐上出现了两个割据政权的年号,即西凉庚子和北凉玄始。

公元400年,敦煌太守李暠趁中原战乱之际,在众人推举下,在敦煌建立了地方政权——西凉国,定都敦煌,建元庚子。西凉庚子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用天干地支作为年号的。公元405年迁都酒泉,改元建初。经三传,公元421年西凉国被北凉所灭。也有史料记载,北凉灭西凉是在公元422年或公元423年,莫衷一是,多有争议。此墓男主人张德政的朱书镇墓罐上写有“庚子六年正月水未廿六日……”等字样,据查历史纪年表,在西凉国庚子年号里,只有5年,即公元400—04年。而公元405年便迁都酒泉,改用建初年号,此镇墓罐上却出现了“庚子六年”的字样。当时,居住在都城——敦煌的人们不可能不清楚迁都改年号的具体时间,这正说明了敦煌在“庚子六年正月水未廿六日”时,仍是西凉国的国都,而迁都酒泉是在“庚子六年正月水未廿六日”以后。

时隔16年,张德政的妻子张法静去世,她的墨书镇墓罐上有“玄始十年八月……”等字样。玄始是北凉沮渠蒙逊的年号。北凉玄始十年是公元421年,在公元421年里,居住在最后被北凉“三面起堤,引水灌城”而城陷的敦煌区域的人入葬,已用了北凉玄始年号,说明此时敦煌已被北凉国占领。这就更加证实了西凉至迟在公元421年8月以前就被北凉所灭,而不是其他史料上记载的公元422年或公元423年。故而这一夫妻合葬墓中出现的两件不同年号的镇墓罐,就为我们起到了证史的作用。

由于魏晋时期政府严禁在墓前立碑,因而埋入墓中的镇墓罐也起到了墓志的作用,这就为考古断代提供了极为准确的实物佐证。

(原文刊载《丝绸之路》200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