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酒泉农业生产发展在魏晋时期的研究

酒泉农业生产发展在魏晋时期的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酒泉魏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浅述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赵建平酒泉一带区域的农耕生产发生很早,在酒泉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问题。魏晋时期,为了巩固边防、稳定边疆社会秩序,统治政权对酒泉乃至河西实行了若干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当时,从经略边疆地区的需要出发,曾采用推广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等措施,从而便利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酒泉农业生产发展在魏晋时期的研究

酒泉魏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浅述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赵建平

酒泉一带区域的农耕生产发生很早,在酒泉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问题。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还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圏棚遗迹战国西汉初,入居河西走廊的匈奴人也曾筑城以藏谷。自古代,酒泉一带地区既已形成了农耕生产的传统,这对西汉及其以后当地农业的不断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汉开拓之前,酒泉一带乃至河西走廊地区的社会尚处于半原始状态。当地居民即羌族与匈奴,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经济,大多为草原畜牧经济,其次是在绿洲地区点状分布的农耕经济,与西汉统治政权控制的其它地区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军攻占河西,打垮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落,迫使浑邪王率残部投降汉朝,降汉的匈奴被安置到了河西走廊以外的地方。被击败的其他匈奴部族逼迫向西、向北迁徙。此时,汉朝首次开始了对河西走廊一带的统治管理,先后建立起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并设两关,即阳关、玉门关。这一时期,由于经过民族争战的洗礼,以及匈奴等部族的外迁,使得酒泉这一地域人口稀少,守土经营十分困难。对此,西汉王朝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巩固西北边防,实施战略经营,就必须移民实边、推广中原先进耕作技术、进行屯戌。正如史学研究者潘策先生所说:“西汉政府向河西徙民,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措施,而是作为一项以巩固边防为主,包含政治、经济内容的综合措施。”

西汉移民首要是为了实边,其方式是在边疆地带戍卒屯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说:太初三年(前102年),汉军第二次伐大宛时,武帝曾“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甲”可能是“田”字之讹,“甲卒”应为“田卒”)这是在居延屯田的开端,之后,屯田逐渐发展。敦煌屯田,或许稍晚于河西其它地区,但规模并不小。元鼎时期(前113年前后),南阳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根据敦煌汉简记载,西汉时敦煌屯田,主要在三个小区域进行:一是汉龙勒县渥洼池沿岸一带;二是在今敦煌与瓜州二县间(效谷县)地方;三是在今疏勒河下游即玉门关之西,汉时的大煎都候官之地。除此之外,在当时酒泉、敦煌两郡所领各县及长城沿线城障、关隘军事据点都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屯田点。这样,大大增加了酒泉一带农业开发的人力资源。同时,来于中原的移民带来了先进耕作技术,大力推进了农业开发的加快发展。

西汉时期酒泉一带农业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是有天然绿洲,耕种、灌溉条件成熟;二是有大量的荒漠,土质良好,易于垦种;三是有天然的灌溉水系,水源充足。酒泉境内有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均发源于冰川积雪区。自东而西是:黑河尾部自天成以北入鼎新,跨本区最东沿;肃州区的马营河、丰乐河、观山河、红山河、洪水河、讨赖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城北有临水河、清水河,依靠地下潜流溢渗地面,形成无数泉溪汇集成河,引以灌溉。金塔有讨赖河下游引水灌溉。玉门有白杨河、赤金河、疏勒河引水灌溉。瓜州居疏勒河中下游,另有榆林河灌溉踏实盆地。敦煌主要依靠党河水系进行灌溉,疏勒河下游也能灌溉部分。等等这些,都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www.daowen.com)

经过屯田,首先使酒泉各绿洲和部分荒漠草原基本上变成了人工绿洲即粮食生产基地;有关专家从居延简文中集录到的农作物品名就有20多个品种,种类之多,总量颇丰,正如记载所说,屯田之后,“谷籴唱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内地遭灾,运河西粮入内地赈灾。其次,移民实边的结果,使酒泉一带绿洲地区基本上变成了汉族聚居地,这自然对西汉经略和巩固河西等边疆地区具有重要作用。

魏晋时期,为了巩固边防、稳定边疆社会秩序,统治政权对酒泉乃至河西实行了若干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首先,采取了安抚、招怀各族流民的措施。自东汉末以来,这里吏民、杂胡流散现象也较严重,给地方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局面,地方政府竭力推行“内抚吏民,外怀羌胡”、“抚恤贫赢”等政策措施,号召流民回乡生产。同时,这一时期中原地区争战频繁,民无宁日,河西则五凉更替,相对稳定。这里因此成为豪门富户的避难之处,大量的流民涌入此地,都一一得到了安置。这些招怀流亡、安抚羌胡政策的实施,这不仅使流民归附,而且使农业生产的再度恢复和发展有了劳动力。

其次,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在两汉时,酒泉一带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远较中原落后,而且各小区域间还存在明显差别。当时,从经略边疆地区的需要出发,曾采用推广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等措施,从而便利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酒泉、嘉峪关发掘的魏晋墓壁画中我们看到,当地耕播方式及所使用农具情况较为复杂,其中有采用二牛耕播、犁地、耙地、耱地等耕作方式,也有的采用一牛犁地、耙地等耕作方式。由此看来,经过魏晋时期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从而使这一地区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这不仅客观反映了酒泉地区一带农业的进一部发展,而且耕作技术等也与中原达到几乎相同的水平。

五凉迭兴之际,正是十六国纷争时期。由于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致使酒泉一带的农业经济几兴几废。不过,如前凉、西凉等曾实行安定社会、“课农桑”等经济措施,终于使酒泉一带的农业在不景气的状况下得以延续。

(原文刊载《陇右文博》2011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