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酒泉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展示

酒泉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展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凉国王李暠在酒泉的历史功绩酒泉市肃州区政协文史委郭大民酒泉,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在众同僚的支持下,出兵迎战,索嗣大败逃奔。李暠于义熙十三年六月,在酒泉患病去世,享年67岁,谥武昭王。李暠死后,葬于酒泉城西十五里,这在多种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酒泉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展示

西凉国王李暠在酒泉历史功绩

酒泉市肃州区政协文史委 郭大民

酒泉,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自张骞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里就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和交通枢纽。酒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战略地位显要,文化底蕴深厚,是博大精深的河西文化的发祥地,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在距今一千六百年的东晋十六国时代,酒泉成了西凉国都,为都16年,历史上曾辉煌一时。

东晋王朝偏据一隅,华夏大地群雄四起,相互征战,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混战时期,仅在河西,先后就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建都立国。占据西部边陲敦煌的李暠,也乘机自立为王,先定都敦煌四年余,又迁都酒泉,占据了河西西部一带,为和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有所区别,历史上把李暠建都酒泉的凉称为西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凉”。

李暠(351—417),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父早亡,为遗腹子。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他从小聪颖好学,性格沉敏,成人后精通经史,尤擅长文学。而且长相英俊,身材魁武,刻苦习练,武艺超群,又诵读孙武兵法,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东晋隆字二年(398年)北凉段业任李暠为效谷(敦煌东北)令,莅任以来,政绩显著,次年即任安西将军、敦煌太守,领护西胡校尉。

隆安四年(400年),原与李暠结为刎刭之交的右上将军索嗣为夺取敦煌太守一职,挑拨段业和李暠的关系,从中拨弄事非,段业即任索嗣为敦煌太守,率兵进发敦煌。李暠在众同僚的支持下,出兵迎战,索嗣大败逃奔。李暠上书段业,历数索嗣罪状,段即钉索嗣,又晋升李暠持节,都督凉兴(安西以西)驻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同年冬,李暠自称凉公,大都督、大将军、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建都敦煌,建年号为庚子,大赦其境内,追封先祖,分封大臣,建立西凉割据政权,对江南的东晋王朝仍奉表称臣。他东伐凉兴,攻占了玉门以西的城池,大兴屯田,广积食粮,为东征做准备。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派三子李让留守敦煌,带众臣东行迁都酒泉。由于战乱,南方和中原江汉先后有数万人流徙敦煌谋生,今李暠东迁,他们又不辞辛苦愿跟随李暠到酒泉。李暠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还有一万三千户分到武威、武兴、张掖三个侨置郡。

李暠把酒泉定为国都后,修整完善了酒泉城垣,新建了酒泉宫,恭德殿。在统辖区内,他轻徭薄赋,奖励农耕,取缔苛捐酷刑;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尊老爱幼,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任人唯贤,重用有能力有才华的臣民;招贤纳士,倾听群臣的意见;重视人口发展,注意安定民心,使西凉有生息之机,得到了称定发展。他不仅本人身体力行,还教育儿子要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亲近忠诚正直的臣民;要清廉自重,管好自己身边的人;提出“赏勿疏漏,罚勿容亲”的政策,做到赏罚要公正,不得袒护亲邻友好等。在战乱年代,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为扩展势力范围,他在充分准备和听取群臣意见之后,再行决定出兵,力争做到每战必胜。重大的战事他都亲自出征,和将士同甘苦共命运,曾几次打败了北凉沮渠蒙逊,占领了整个河西西部的广大地区。他靠“仁政、德政”治国,不失为一代开国明君。在酒泉执政的13年,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李暠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建功立业成效最为卓著的时期。(www.daowen.com)

李暠不仅武功超群,而且酷爱文学。在建都敦煌和迁都酒泉后,都重视兴教办学,大力提倡文学。他本人在文学上也较深造诣,所著《靖恭堂颂》、《述志赋》等名篇流芳千古,尤其《述志赋》最为有名,在五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凉崇尚儒学的传统,使敦煌、酒泉都成了传播儒学的中心。他重用的宋繇、刘昞等人,都是文学成就很高的儒学名士,也是传播儒学的有功之臣。

李暠于义熙十三年六月(417年),在酒泉患病去世,享年67岁,谥武昭王。

李暠事业有成,他的贤内助尹夫人功不可没。尹夫人,天水冀县人(甘肃甘谷县),幼年好学,知书达礼。初嫁扶风人(陕西扶风县一带)马元正为妻,元正因病早亡,改嫁李暠为续弦。她聪慧贤良,尽心抚育先夫人留下的孩子,视同己出。主持管理宫务,井然有序,足智多谋,辅佐李暠治理朝政,为西凉的兴旺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暠死后,次子李歆即位,尊尹夫人为太后,改年号为嘉兴元年。李歆毫无李暠之遗风,为人刚愎自用,主观武断,争强好胜,听不进别人的进谏,滥施繁刑峻法,劳役繁重,修缮不止。对外用兵轻率,虽与沮渠蒙逊交战数次亦取得过胜利,但到嘉兴四年(420年),李歆竟然独断专行,根本不听尹夫人的良言相劝和群臣的苦苦进谏,执意带兵进攻北凉沮渠蒙逊,招致战败,遇害身亡。蒙逊率兵紧逼酒泉,李暠的其他几个儿子带部分僚臣西奔敦煌投靠李恂,公元422年3月,李恂的西凉政权灭亡。蒙逊占据酒泉后将未能西奔的尹夫人母女等人抓获,押解到姑臧(武威)。尹夫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蒙逊敬佩尹夫人的才华和气质,赞赏其贞节,未予加害,将她们母女软禁在窦融台。数年后,尹夫人摆脱囹圄回到酒泉,后又奔逃伊吾,终老而逝,享年75岁。原窦融台,亦被人们称为皇娘娘台。皇娘娘者,即西凉国王李暠之尹夫人也。

李暠死后,葬于酒泉城西十五里,这在多种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比较确切的位置即在现肃州区果园乡丁家闸村一组正南耕地的边缘地带。到了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为李暠之八世孙。他将窦融台重新扩建成了寺院,命名为尹夫人台。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李氏先祖之功绩,在修史时御笔亲撰《凉武昭王传》。高宗李治仪凤年又扩建尹夫人台,改为尹台寺。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三月,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并派官员在酒泉李暠墓大兴土木,修墓筑祠,御书“兴圣皇帝祠”匾额,高悬于祠堂门楣,塑像立碑,颇为壮观。据传,李暠墓周围古树参天,景色秀丽。正是由于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等人的炫耀重视,李暠墓被建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陵,成了酒泉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可惜的是,经过千百年自然环境的变迁和战乱的毁坏,李暠陵成了无任何痕迹的遗冢。

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为推动酒泉肃州旅游业的发展,发掘和恢复李暠建世陵、兴圣皇帝祠,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为一个极好的、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外向型旅游项目。愿酒泉这一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能够再现于世人面前,为悠久的酒泉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原文刊载《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