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锁阳城遗址初步研究: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集

锁阳城遗址初步研究: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集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锁阳城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何双全一、地理环境与建城选址古代建设工程,大到城市与宫殿,小到村落与民居,无不注重地址的选择,特别是汉唐以来,堪舆学是建筑营造工程的灵魂,无论是勘察选址,还是择日施工,堪舆学起着决定性作用。锁阳城的布局与结构大体上也是如此。其实有不妥之处,通过勘测,笔者认为,锁阳城的基本布局为内城、廓城、玉门关三部分,其中内城与玉门关这两个区域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锁阳城遗址初步研究: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集

关于锁阳城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

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 何双全

一、地理环境与建城选址

古代建设工程,大到城市与宫殿,小到村落与民居,无不注重地址的选择,特别是汉唐以来,堪舆学是建筑营造工程的灵魂,无论是勘察选址,还是择日施工,堪舆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现在地质、地理、地貌察之,瓜州全境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之间的中新生代盆地中,而锁阳城处于盆地南缘——北祁连山支脉的长山子北麓、第四纪冰河期洪积砾石层扇面与全新世洪积黄土交会之平缓带。其南有第三系上新统形成的祁连山支脉长山子,其北有前震旦系形成的十工山,其西有榆林河南北流,其东及东北有疏勒河南北又折向西流,自然形成了两山、两河合围之局,达到了城市与自然地理和谐之目的。若从堪舆学的角度考察,锁阳城南向依靠的是长子山,其后主山(即主龙脉)是祁连山脉,取龙脉宏伟久远之意。北临十工山,该山低矮、平缓、起伏不大,东西向分布,与他山断续相连,且独立成系,位于城北,从长山子顶北望,置于城北,有伏案之感,故为城之案山。从此北向远望有北山山系,是北户之障,有阻风之用。东侧疏勒河、西侧榆林河,两河相夹,取意青龙、白虎。又疏勒河北流西转,至现今双塔水库一带,正与锁阳城相对,水流弯曲平缓。水,古人认为财气,水聚该处,取意财气不易流散。综上分析,锁阳城选址于此,很可能借助于堪舆之学。不管怎样,锁阳城所在之处,靠山近水,交通方便,又是交通要道,更是土地肥沃之处,便于生产、生活、生存,是大型城市建设的理想之地。

二、建筑布局与结构

城市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也是政治与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夏、商、周时期,国家建城主要功能是保卫君王,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春秋战国开始,城市建设大为发展,国家各级政权所在地都筑城,并且有内、外之分。内圈者称内城,外圈者称廓城,其功能亦不同,“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考工记》),后代沿袭之。锁阳城的布局与结构大体上也是如此。该城由于早已废弃,自然侵害较严重,部分关键部位或风化殆尽,或被流沙掩埋,或被植物覆盖,整个布局支离破碎,失去原貌。2005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锁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综合各家的看法,将遗址分为内城、外城、羊马城、隋玉门关、土牢五个部分,似为该城的形式。其实有不妥之处,通过勘测,笔者认为,锁阳城的基本布局为内城、廓城、玉门关三部分,其中内城与玉门关这两个区域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现分述如下:

(一)内城

内城即中心城堡,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因南城墙较北墙为短,致西城墙南北相接后,形成了梯形布局。另外,内城中东部南北向有一道城墙相隔,将内城分割成东、西二小城,致使全城平面布局变得较复杂。经勘察,这种布局系后来多次扩建形成,并非始建时原格局。原格局应是南北向梯形城堡,即现存内城之西半城。坐南向北,东墙并非直线,北段有折角,有5个马面;北墙有4个马面,东段筑瓮城和北门,西段开角门;西墙呈斜线,有5个马面,中段开筑瓮城和西门;南墙较北墙短,有两个马面,西墙与南墙角处开角门;四角筑角墩及角楼。于是,形成了南北向、北宽南窄的梯形城。后来扩建其城,即沿东墙再向东扩建,便形成了现在内城中的东半城。

东半城南墙有两个马面,北墙有一个马面,东墙由于风化坍塌严重,现能辨认的马面仅存一座。东北与东南角筑角墩。由于扩建工程的实施,使内城分成东、西两城。这一现象,从四角角墩的形状可得到证明,如现存的角墩有7座,其中内城东西隔墙的两端的两个角墩是方形的,而其他均为圆形的。很明显,在内城东扩时,全城均进行过一次大维修,维修过程中,将四角的角墩做成了圆形,由此可以断定,该城的方形角墩是早期形制,而圆形角墩则是晚期形制。城内分布有很多建筑遗迹,因积沙覆盖,未做发掘,文化内涵不得其解。(www.daowen.com)

(二)廓城

即外城,绕内城而建,保存不好,大部分或坍塌,或沙埋,或被红柳覆盖,仅存北城墙和东城墙东北角一小段。经勘察,廓城范围很大,东、南、西三面均有墙基遗存,而且可以相连接,复原后,平面呈不规则形状,东边窄小、西边宽广,形成了宽阔的廓城区域。从迹象看,东、北、西、西南角应开有大门。廓城北墙现存马面9个,其形状、工程做法与内城早期做法相同,所以廓城与内城西半城同是早期建筑。

(三)玉门关

关于隋玉门关,大多数学者根据文献记载,推测内城东北角外现存的半截城墙为隋玉门关。经过勘察,笔者发现所谓玉门关的一段城墙乃是廓城东城墙的残存,其迹线向南沿伸,与南廓墙相接。其东墙中段有大门遗迹。另外,内城西北角东西向有一道城墙,西与廓城西墙相接。由于这一道城墙的存在,使内城北墙与北廓城墙之间形成了一道东西向大通道,这种形制,很可能是玉门关的位置。其东入大门,向北折,西行通道,出西门,经“土牢”(很可能是玉门关之西关口)而出关。此看法仅是现象上的推测,有待今后发掘研究去证实。

三、建设年代及性质

根据文献记载,锁阳城所在地,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的辖地,有人推测应是冥安城的住地。西晋时为晋昌郡辖地;隋代为常乐郡,改冥安为常乐县。唐代置瓜州,是为瓜州城。这是根据文献记载来考订的。该城未进行过考古发掘,无任何地下可证资料。笔者勘察时,采集到很多陶、瓷片。这些陶、瓷残片,从质地、花纹、火候等分析,时代最早者有两晋时期的灰陶片,其次有隋唐时期的白、褐、橙色粗瓷、陶片,再次为宋及元明时期的青花瓷片等。其中,灰陶片多见于坍塌的城墙墙体夯土中,其他均见于城内各遗址堆积中,以隋唐时期的各种瓷片最丰富。根据此迹象,笔者推测,该城最早很可能始建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曾经大规模扩建。早期城市的性质难以判断,而晚期为隋玉门关和唐瓜州城之说是可以确定的。

(原文刊载《丝绸之路》2011年第1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