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锁阳城揭秘: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成果

锁阳城揭秘: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锁阳城探源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刘兴义一、锁阳城揭秘锁阳城在今瓜州县东南(弯道)70公里、三危山东段之阳,属今桥子乡,是汉代敦煌郡冥安县辖境。隋代常乐县城因附近盛产锁阳,俗称为锁阳城。武德五年,又于晋昌县(锁阳城)置州,并设刺史管辖。1987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朝时期的瓜州晋昌郡,确实在唐瓜州锁阳城东

锁阳城揭秘:酒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成果

锁阳城探源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刘兴义

一、锁阳城揭秘

锁阳城在今瓜州县东南(弯道)70公里、三危山东段之阳,属今桥子乡,是汉代敦煌郡冥安县辖境。这里有一条由东南向西北泻下的古老河道,《禹贡》称为“黑水”,汉晋称为“冥水”,唐代又称为“籍端水”,即今疏勒河17道旧河床最西南的一条。它是由昌马大坝起,直向西北44公里至南岔大坑,又6公里经黑水桥堡子城,折而西流又称黄水沟,又西行经踏实堡北,沿途水草丰美,经葭芦泉、乱泉湖至破城子42.5公里穿越三危山中段(小火焰山)的芦草沟,入于西沙窝,全长123公里。武帝元封、太初之际,初置冥安县城于冥水南岸的南岔大坑地方,当时因人口很少,四角有角墩无马面,无瓮城,但城门外筑有89米长的双墙夹道,作出入防御掩体。城附近并筑有多座烽火、瞭望墩,城北隔河并有一处陶窑和制陶场,灰陶残片聚集成堆。以上诸遗迹构成了一座县城的规模。但因此城地势太低,北墙距冥水南岸仅20多米,每年春夏之间,常遭冥水洪峰的袭击,多次遭受水淹,北半城已溶圯为泥浆。根据笔者1982年调查分析,约在东汉后期,冥安县城曾经有过一次搬迁,向南迁移约1.5公里之地势稍高的平原上,离开了冥水。重筑的冥安城人口增多,城区扩大,周回约2.5公里,并在城西北隅包进了西汉所筑小城障一座。这种将军事守御的小城与县城连接在一起的做法,是汉末到魏晋时期河西边郡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对军事防御设施的进一步改进。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冥安划归晋昌郡。迁筑的冥安县城经历了魏晋北朝约500余年的沧桑,终因年久失修,或地震、风沙侵袭等自然原因,致城垣倾圯,故至北周武帝保定年间(561—565),乃合并冥安、渊泉、大至(广至)、凉兴四县为凉兴县,治凉兴城(后凉改宜禾城为凉兴郡,即今瓜州西南20公里的六工古城)。至此,汉代冥安县城遂荒废破败,至今遗址犹存。

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置冥安县。据笔者调查,新筑的冥安城在旧冥安以西5公里的锁阳滩上,远离冥水6公里。此地原来并无城镇,惟东南有庞大的汉晋墓群。开皇三年(583年),筑城竣工,官民迁入新城。开皇四年(584年),又改新筑的冥安为常乐县。

隋代常乐县城因附近盛产锁阳,俗称为锁阳城。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常乐县为晋昌县[84]。晋昌县东北至西晋晋昌郡城40公里[85],西至敦煌140公里[86]。武德五年(622年),又于晋昌县(锁阳城)置州(即今俗称之唐瓜州),并设刺史管辖。

二、锁阳城的创筑年代

有许多学者认为锁阳城就是汉代所筑的冥安城;亦有学者认为锁阳城是在汉城旧基上重筑之城;也有学者称此城为“唐城”,以为是唐初所筑;《明史》又称此城为“上苦峪城”,认为是明代所筑,众说纷纭。经笔者现场调查和对史书的反复研究,认为锁阳城创筑的确切年代当在隋开皇元年至三年(581—583),移筑冥安城,改名常乐县。在此之前,此地是冥安县西部的荒滩和墓地。两座汉代冥安废城都在锁阳城东北5公里的南岔大坑地方。

三、锁阳城的建筑规模与风格

锁阳城建筑宏伟壮观,与汉代城址大不相同。其城分内城、外城与玉门关城三部分。该城是经过创建者深思熟虑、统一规划、一次性建成的。城高3丈,底宽2.1丈,比汉城既高且厚。其主体工程内城和外城,为一长方形,东西长565米,西北宽486米,总面积27万多平方米,周回折合3.88唐里(合今2.33公里)。城墙顶宽约5米,可行小车,四角有圆形角墩,并出现26个马面。城的东半部较小,约占全城的1/3,

明帝于此郡置瓜州,位在唐瓜州东北40公里。1987年文物普查发现此城。

有一条南北纵向隔墙,将城分为内城、外城。东城为军城,内有官府、衙署残迹;西城较大,为民城,仅残留干涸的水井一处、小树一株以及冶铁残渣等。惟西北角墩比城墙高出5米,总高约15米,上有土坯砌成的圆门洞,从墩的砌法和西城墙顶部补修的夯层上不难看出,这是中晚唐时补筑的痕迹[87];锁阳城东墙和南墙外,距墙跟15米另筑有一道低矮的外围墙,名曰“羊马城”,东墙外的矮墙直冲着玉门关门的中线,证明了羊马城是唐中期因战争的需要而建。所以锁阳城的断代应是始建于开皇三年(583年),唐代又做了补修,是一座典型的隋唐类型城廓。尤其是把军城和民城连接一起,开创了“双城”的建筑风格,是“隋唐城镇”的建筑特色。其次,城墙夯层中发现的残石磨、石砧、汉五铢钱等,也说明了此城非汉代所筑。(www.daowen.com)

四、隋玉门关在锁阳城(常乐县)东

隋书》载:“常乐县城东二十步有玉门关,并有关官。”1982年,笔者在现场调查发现,城东10丈远处确有一道大墙,高、厚均与城墙同,延长至城东北,折而西,构成玉门关城;关城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100米,中外客商、使节携带“关照”、“过所”欲进大城,必先通过玉门关验证准行,始得进入。隋末,丝绸之路改道,为避开莫贺延碛,中外行人多走北新道。约在唐初,隋玉门关已由锁阳城北移于双塔地方,常乐之玉门关已很少有行人了。唐玄奘就是由新北道经伊吾到达高昌。盛唐时期,锁阳城十分兴旺,东来西往的客商、僧侣,无不先经瓜州。“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吐蕃回鹘相继进入河西。1982年,笔者在城东南的无数土丘中发现许多面包形的土穴,内有烟火痕迹,仅容二人居住。土穴群的东侧大道旁表土层中还发现一具妇女遗骸,有头发、发针、料珠等遗物,还有一具10多岁的女孩骨架,斜扑在其母亲旁,无疑是吐蕃妇女的肢体,乃病饿而相继死于道旁,证实了五代至宋,吐蕃人在瓜州居住了很长时间。

五、后魏瓜州晋昌郡与唐瓜州晋昌郡不是一地

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分敦煌、酒泉地置晋昌郡,郡治何处,《晋书》未载。据《元和郡县志》载:“晋昌县,南至大雪山一百六十里。晋昌郡:南至大雪山二百四十里。”证明晋昌郡在晋昌县北40公里。北魏明帝时,曾置瓜州于晋昌郡,在唐晋昌县东北40公里。西魏、北周之际,瓜州张保谋反,晋昌郡民吕兴响应,证明北朝的瓜州在西晋所置晋昌郡,并不在敦煌。北周以敦煌人令狐整为瓜州都督,曾东赴玉门,发动玉门豪杰之士一举平定了瓜州和晋昌郡之乱[88]。1987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朝时期的瓜州晋昌郡,确实在唐瓜州锁阳城东北40公里,东距渊泉县(肖家地古城)10公里,北至布隆吉城7公里,今名旱湖脑古城。城外汉晋陶片散布约5公里,并有田渠遗迹。城为南北二城相连,中间仅有一墙之隔。北城东西宽160米,南、北长约170米,开北门;南城南北长160米,东西宽270米,开南门。北城接近丝路大道,为古晋昌郡。南城即北魏之瓜州城,后魏孝庄帝即位之前,东阳王元荣就在此任瓜州刺史,证实了北周令狐整率玉门豪杰之士,先攻入晋昌郡杀了吕兴,接着进军瓜州击败张保,是从北城转攻南城。瓜州和晋昌郡之乱皆平定,证实了北朝的瓜州和晋昌郡是一地两城相连。

隋开皇初,徙北朝之瓜州于敦煌,废除了瓜州之晋昌郡,南、北二城自此皆废。所以自隋及唐,皆称此城为“废瓜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敦煌之瓜州为西沙州,别于晋昌(锁阳城)之瓜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唐瓜州为晋昌郡,取旧名也;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晋昌郡为瓜州。大历十一年(775年)后,为吐蕃攻陷。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驱逐吐蕃,收复瓜、沙等州归唐。

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西夏李元昊与吐蕃潘罗支大战200余日,取肃、瓜、沙三州。先是1030年瓜州王率千骑投降西夏。元昊在锁阳城设西平军司,驻军管制。[89]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于锁阳城复置瓜州,但因干旱缺水,乃于二十八年(1291年)移瓜州之民于肃州塞外安置。至此,唐瓜州锁阳城遂空旷无人,荒废至今,已历720余年。

六、锁阳城不是官筑的苦峪城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吐鲁番部落崛起,攻占了哈密卫,并掠夺瓜、沙州及赤斤蒙古诸卫[90]。哈密的维吾尔、哈刺灰及白面回回等不能抵御,尽烧室庐,纷纷结队向肃州迁徙。朝廷命在肃州以西疏勒河西岸的四道沟筑苦峪城,谓之官筑苦峪城[91],以安置哈密流民。然而,关西七卫流民甚多,一部分散居苦峪城西南90公里之唐瓜州者,称为“上苦峪”;散居于苦峪城以东35公里之赤斤蒙古卫城者,称之“下苦峪”,蒙古语称为达里图。从瓜州上苦峪至下苦峪,计125公里。今之学者不知官筑苦峪城在四道沟,而妄称唐瓜州锁阳城为明代所筑,此说大谬。也有学者认为唐瓜州就是汉代的冥安县城,而不知冥安县三移其址,至隋开皇中迁移冥安城于汉城以西5公里的锁阳滩上,新筑的冥安城于开皇四年(584年)改名常乐县。这就是锁阳城的创筑年代。所以唐瓜州晋昌县并非汉城,更不是明代的官筑苦峪城。由于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解释晋昌县(锁阳城)时,因不了解当地实情,将西汉冥安城当作新筑锁阳城。新筑的锁阳城本来规模宏大,建筑高厚雄伟,已离开冥水5公里,应划为中等城镇,李氏却用了一个“本”字,说“县治郭下,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遂使后世学者误将锁阳城认作汉代所筑。

(原文刊载《丝绸之路》2011年第1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