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推进工程生态化的目标是以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工程生态化(特别是产业生态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理论上的探索与实践仍亟待突破性进展。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巾,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工程生态化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工程的生态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产业)快速成长与发展;政府在环保立法上成果显著;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卓有成效等。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厂家达1928家(其中千人以上的大厂达27家,所占比例仅1.4%),职工25.5万人,年产值38亿元,创利润5.69亿元;环保科研和设计单位397家,职工2.3万人,创收1.24亿元;各类环保公司204家,职工4.2万人,创利润1.34亿元。到90年代中期,企事业单位达9090家,年产值521.7亿元,创利润58.1亿元,职工达169.9万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保产业的发展又进入一个黄金时期[24]。政府在环保立法上有了大量成果,通过立法形式,不断扩大了环保法律的调控范围和环境污染控制的领域。在农业生态化方面发展迅速,据农业部统计,1998年全国51个生态试点县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是,从前两节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工程生态化还处于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摸索阶段,亟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理论上,企业的生态化或产业的生态化的研究形成了产业生态学这一新的学科。但是,如何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来解决企业、社会、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实践方面,当前的工程生态化建设主要着眼于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在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一种生态化联系,尚不成熟。以油田开发工程企业为例,油田开发企业将其产出的原油经由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精炼化生产,产出汽油、柴油及其他物质材料,它们又为其他能源消耗型企业提供能源或生产材料,也有的为日用品生产企业或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等。企业之间以原料的输入和输出相联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加强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工程合作,也提高了物质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产业生态化只是在同一区域内的诸多企业之间的生态化联系,是企业生态化的一种非线性的链式拓展。不过,如何实现企业之间在资源、材料乃至最终废弃物的吸纳和消解方面的高效率,还亟待技术、管理上的创新和实质性的突破。
为了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www.daowen.com)
在企业层面,首先,激励或控制企业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切实做到“守法”、“合规”和“达标”;其次,促使技术的生态化,即企业使用绿色技术生产和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从设计、生产、包装、运输、营销、管理等全过程的生态化;再次,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控制产能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最后,促进企业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根本转变,由追求单纯效益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优化转变。
在政府层面,加快制定支撑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的金融财政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与构建循环经济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政府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而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积极扶持和发展低碳经济;构筑企业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