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的研究,在(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创新理论成果。综合来看,包括静态的“要素—系统”模型和动态的“过程—机制”模型。每一模型中的相关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代表的理论等都各不相同。在对这两种模型的创新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见表5.1所示),有学者提出了经验性的“壁垒—陷阱”分析模型[19]。
表5.1 三类创新模型的比较[20]
“过程—机制”理论模型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创新是什么样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理念、设计、应用开发、营销等过程及其多重反馈机制,这样的创新理论属于创新过程论,如技术创新过程论;“要素—系统”理论模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创新需要哪些要素或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要素中各种主体的参与、合作和结构系统的形成,这样的创新理论属于创新系统理论,如技术创新系统论、国家创新体系等。“壁垒—陷阱”理论模型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创新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内容主要涉及因信息不对等、实力有限和环境多变造成的种种壁垒和陷阱,这一理论目的就是跨越“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工程创新中的壁垒和陷阱是多样的、复杂的。从“要素”和“集成”两个方面看,主要包括要素壁垒(陷阱)和集成壁垒(陷阱)(见表5.2所示)。各种壁垒之间、壁垒与陷阱之间,以及各种陷阱之间也并不是绝然区分的,也存在交叉和渗透。这是由于工程创新中的壁垒和陷阱的多态、多相、多因、多果、复杂多元、多变的缘故引起的。
实际上,如果把创新的“过程—机制”(动态)模型和“要素—系统”(静态)模型视为工程系统内部关系的创新研究,那么“壁垒—陷阱”创新研究模型则可理解为系统外部关系,即工程创新的环境。更确切地说,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创新可能出现的制约性环境因素。工程创新过程中来自于要素的壁垒和陷阱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资本和市场等的壁垒和陷阱。
表5.2 工程创新中的壁垒和陷阱[21]
工程活动中所需的信息各种各样,包括技术的、市场的、资本的、政策的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它们往往分布于各个部门或社会环境中。对于不同的工程系统而言,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也是不同的。信息的多样性分布、工程系统所需信息和所能获取信息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造成在工程演化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工程系统获得的信息也不完备,从而在工程创新中产生新知识的难度加大,这样可能在时间上会延缓工程创新的实现,对工程系统演化的影响也会减弱。依照工程创新在工程演化中的“涨落”功能,在信息壁垒影响下形成的创新(随机涨落)会因系统的自稳定作用很快得到恢复。只有克服了信息壁垒,并跨越或躲避了必要的信息陷阱(信息失真、信息过量和信息忽略),才能加速工程创新的实现,引起工程演化中的“巨涨落”,新的有序性进化才能得以实现。(www.daowen.com)
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工程创新。工程是技术的动态集成,技术创新是工程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因而创新的技术被嵌入工程中必定带来工程创新。但如果工程创新中所需的新技术缺乏,或者已有技术达不到工程的功能要求,便是遭遇了“技术壁垒”。工程活动中必须努力提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克服技术壁垒,避免陷入技术依附、技术锁定等陷阱,不断提高工程实力。工程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全新的技术,重在技术、管理、市场、社会等因素的优化集成创新。盲目追求局部的、个别的先进技术,容易陷入技术孤立领先的陷阱。因此,从避免“陷阱”方面来看,工程创新要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创新,有时需要成熟的“适度领先”技术。
由于工程创新是有风险的,不仅包括技术上的风险,而且也包含市场风险、组织风险和环境风险等,这就使得工程创新常常面临资金支持不足而遭遇资本壁垒。熊彼特指出,资本是促成创新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因此,充足而合理的资本扶持是工程创新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充足的资金就可以过度投资,这样就陷入了盲目投资或投资结构失当的陷阱,这些都会最终危及长远的创新活动。
此外,工程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在进入市场过程中也可能会遭遇市场壁垒或陷阱。市场会对工程创新的输出(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因而这就与市场对产品的认同度、政府是否有管制等市场因素相关。一旦市场认同度不高,政府有管制则会使工程创新遭遇市场壁垒。这就要求在工程创新中重视市场的选择作用,避免掉进市场陷阱中(市场不确定性和沉没成本等)。概言之,工程创新中,除了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外,还必须建立创新的资本支持体系和市场支持体系,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工程是对各种要素的不断集成过程,因而工程创新主要表现为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建立在创新主体间的沟通、要素的耦合、必要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基础之上的,在工程创新中还可能会遭遇集成壁垒与陷阱,即体现在沟通、要素耦合、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壁垒和陷阱。
工程活动是由投资者、管理者、工程师、工人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他们组成了“工程共同体”,都是工程创新的参与主体。他们在工程创新活动中各司其职、彼此不可替代,工程目标的统一性需要彼此协同配合。事实表明,成功企业在其产品研发与创新中往往非常重视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同,也重视与产品消费者的沟通(如产品售后调查)。而参与主体的沟通意愿缺乏、沟通能力不足的企业都会遭遇到沟通壁垒,最终造成企业创新失败。
同样,工程知识(如操作技能、诀窍等)的难言性、团队合作传统的缺乏等都可能在客观上带来工程创新中的沟通壁垒,从而导致创新失败。因此,工程创新既需要参与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如企业内部定制的交流会、对外的研讨会等)。工程创新中,要素耦合是要素集成的重要方式,它表现为技术集成层面的各项技术的有机配套,以及技术、组织、管理、经济、安全、效率等综合层面的优化集成。如果技术要素在耦合上出现问题就会限制技术性能的发挥,工程创新过程中则会产生技术耦合壁垒;如果在综合层面上达不到最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创新。
此外,工程创新是有制度条件的。就企业而言,主要包括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三个方面[22]。如果制度缺位、失位、错位和运行失效,都会造成创新壁垒或陷阱。当工程创新中,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创新主体如果沟通、交流不够,也同样会影响创新的成败。
综上所述,工程创新中可能遭遇的抑制性环境壁垒或陷阱并不一定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时有交叉或相互渗透的,是交错复杂的。现实中的工程创新往往遇到的恰恰是交错复杂的壁垒或陷阱,最终导致创新失败。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铱星卫星通信系统创新失败案例。在铱星系统创新中,摩托罗拉公司遭遇的创新壁垒或陷阱就包含了技术孤立领先陷阱(迷信高技术)、技术集成壁垒(技术系统匹配性差)、市场壁垒、沟通壁垒或陷阱(要素创新的整合性弱)和信息搜寻忽略(没有与时俱进)等,这也是铱星系统创新失败的原因[23]。因此,要避免工程创新失败,从创新环境方面就需要克服或避免创新中的“壁垒”与“陷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