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哲学视角下工程与自然共生

哲学视角下工程与自然共生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正是沿袭了“道法自然”这样的思想,为树立新的工程观,建造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工程人工物系统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途径。当工程“人工物”系统成为自然生态循环的一部分(环节)与自然共同演化,则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道法自然”。

哲学视角下工程与自然共生

一、工程人工物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人类工程活动建造的所有人工物形成大的工程人工物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工程在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过度的、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也使得人类付出了沉重的自然环境代价。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的生存质量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警告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8]这不仅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工程观[9]进行反思,而且要从动态的角度来思考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与工程系统演化的联系,从二者的协调与“共生”的角度来处理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树立新的自然、工程和社会“和谐共生”观。

事实上,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而是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它既是和谐工程观的思想源流,也可以将它视为现代工程系统存在和演化的理念来进行认识。自古以来,人们对“道法自然”的理解各不相同,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甚至出现许多观点彼此冲突的解释。但这恰恰说明了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从工程活动方式角度来认识,“道法自然”中的“道”可以理解为工程建造之途径、方式,“自然”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规律,尤其是指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生态链式联系或法则。

概言之,人类的工程建造活动最理想的方式,是按照自然界中无机界、有机界之间形成的一种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法则来进行活动的方式,并使得建造起来的工程“人工物”系统沿着这样的途径演化、发展和消亡。工程建造之“道”与工程系统演化之“道”是相通的,都遵循“效法自然”的法则。这与美国生态学家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提出的生态关联、生态智慧、物质不灭和生态代价四法则有着共同的旨趣[10]。(www.daowen.com)

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正是沿袭了“道法自然”这样的思想,为树立新的工程观,建造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工程人工物系统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途径。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它根据生态学关于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环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按照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论原理,去设计、规划和调控工程人工物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理,以便在系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生态学研究从大的时—空尺度,为人类社会、工程(人工物)、自然三元系统共生关系的建构和保持提供了合理的思想框架。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循环经济则是当今时代工程活动的实践基础。循环经济下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总体来说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一些成功的实例说明新的、和谐的生态工程观的正确性。但是,循环经济目前还只是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经济增长模式,与“道法自然”的理想状况相距甚远。因为资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还只是游离于自然环境之外的企业间工程活动的一种循环利用。当工程“人工物”系统成为自然生态循环的一部分(环节)与自然共同演化,则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道法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