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
工程演化系统在状态参量变化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依靠内部的某种相互作用来自我实现保持原有结构稳定或恢复初始状态的过程称为工程的系统自稳定。这一过程主要是对变动较小或干扰不足以使其状态发生根本改变情况下系统的自行调整过程,其结果是系统保持原有结构不变,或最终能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任何一项工程作为以技术的集成为主的动态运行系统,总是在应对包含在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中的有关力、温度、时间、空间、速度、密度等状态参量的稳定问题。这些状态参量的稳定保持了工程子系统的自稳定,正是由于各个工程子系统的自稳定,才使得它们进一步运行、演化和发展,并保持整个工程系统的自稳定。
工程演化中系统自稳定过程的实现,主要通过局部调整、负反馈和自复制等具体途径。对于具体的工程人工物系统来说,其结构通常包括基本骨架(主干结构)和辅助部分,在功能上包括基本的行为和可变动部分。如房屋的栋梁、 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就是基本骨架(主干结构),起基础性作用(如支撑作用),而房屋的窗户、车轮的尺寸等则是辅助部分,其可变动性范围较大。从房屋建筑的历史演化情况来看,在房屋的栋梁上的结构变化并不大,而大多做了局部的调整,其基本功能仍然以支撑为主。多种多样的房屋结构的变化多是针对整个系统的次要部分进行局部调整来实现的。
局部调整主要是针对较小的扰动而言的,整个工程系统状态的恢复还需要通过“负反馈”或“自复制”来调节或控制。负反馈,简单地说,就是把输入的一部分回送到输入端时使输出减少的那种反馈形式。负反馈是保持“原系统”状态稳定的一种实现途径,而自复制是保持“总系统”状态自稳定的途径[8]。自复制是系统在较高级水平上实现自稳定的途径和方式。它是根据一定的信息结构模版来重新产生系统结构的过程。流程工程系统自组织过程形成的时间结构可以看成是自复制的最简单情况。“在研究由多个组元(工序、装置等子系统)组成的流程系统时,从流程层次来看,流程的状态是不变的,即保持原来的运行状态;但从低一层的组元(工序、装置等)层次看,组元状态是变化的,每个组元(工序、装置等子系统)都在周而复始地变化——组元(工序、装置等)——具有自复制功能;组元所具有的自复制功能是流程系统自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得以稳定存在的原因”[9]。(www.daowen.com)
从工程演化系统自组织过程前后的技术范式变化情况来看,系统自组织过程是在原有“技术范式”下的工程活动,即在分岔以前,沿原有的技术轨道中进行的,是直接参与工程活动的人员对工程系统进行的改造或改良。这一过程具有累积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原有技术范式下,相互竞争的工程活动企业中的工程共同体人员(主要以工程师为代表),共同积累同时也分享工程共同体内的技术信息和其他各方面信息,因而沿着原有技术轨道,能够对相同的工程技术方案提出很接近的发展方案,共同影响工程的演化过程。
原有技术范式所形成的制度和规则等提供了工程演化过程中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影响工程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参数(或状态变量),明确指出了哪些行为或状态是可以接受和可能的,哪些是可能导致最终成功的,降低了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工程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微涨落在低于临界状态下,会产生涨落回归,从而增强了原有技术范式,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工程演化中的系统自稳定过程在整个工程系统演化过程的作用主要包括抵制系统的墒增、保留系统信息、为“突变”做准备等方面。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系统内部都存在熵增趋势,随着熵增的不断扩大,系统将趋于衰退并解体。然而,通过自稳定过程,工程系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抵制熵增趋势,使系统趋于衰退、解体的速度得以延缓。另外,自稳定还有保持工程系统内部储存信息的持久并不断再生的意义。自稳定过程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作用,一定意义上是为工程系统实现“突变”向新的有序结构演化做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