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主编序语: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揭示重要作用

主编序语: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揭示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编序语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理论武器,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主编序语

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理论武器,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肩负繁荣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铮铮鼓点,《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以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执著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已问世八载,蔚为大观。这是东大哲人“爱智之忱”的精神产儿,是东大学子苦心孤诣的汗中之盐。

叶茂缘于根深,流长因为源远。哲学之于东北大学,可谓根深、源远。早在20世纪建校之初,东北大学确立的办学宗旨即“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并荟萃了梁漱溟、杨荣国等一批著名哲学大师在东大校园创办哲学系,执鞭育英才,使得东北大学因此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哲学人才最多、研究水平最高的哲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摇篮。逝者如斯,哲学文脉得传承;历史硝烟,东大学子哲思绵……

沐浴着共和国清晨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以著名哲学家陈昌曙教授和远德玉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哲人,“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运用于“人与技术的关系”领域,批判汲取欧美技术哲学和日本技术论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技术实践,确立了具有东北工业特色和工科院校特点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开创了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之先河。特别是在技术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哲学理论,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东北学派”。

回首历史转折之年,东北大学于1978年组建自然辩证法研究室,1984年建立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1993年创建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2004年成为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十年斗转星移,勤耕耘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在这片沃土上播种,一届又一届博士、硕士在这个摇篮里成长,一批又一批青年精英在这块园地中成才。如今奉献在学人面前的《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即历年精英之所存,历届精华之所在。(www.daowen.com)

为体现东北大学哲学文脉的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展示中国技术哲学“东北学派”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为国内技术哲学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优秀博士研究生提供学术争鸣的园地,促进中外技术哲学的学术交流,新世纪伊始,陈昌曙教授和远德玉教授亲自主持《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一辑)的编纂和出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促进了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提高了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增进了东北大学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谱写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时隔八载,《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已先后出版四辑,共40部。新一代东大学人继续编纂出版《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五辑),旨在秉承陈昌曙教授提出的研究纲领,即突出特色——保持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技术哲学的优势地位;加强基础——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应用——注重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扩大开放——增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发扬博采众长、汇融百家的开放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钻研的创新精神,展示东北大学青年才俊的学术风采,加强学科与学术队伍建设,促进新生学术力量的成长,使《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的出版,能与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协同发展。

创造和培育哲学文化精神,需要历代哲人的学术传承与开拓创新;壮大和发展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东北学派”,也需要东大学子的著书立说和与时俱进。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光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精髓,努力为博士精英、青年才俊创造展示学术才华、发表真知灼见的学术园地,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新贡献。

   陈 凡   

2008年3月于沈阳南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