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网络舆论引导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网络舆论引导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样的目标,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日常引导协调机制的总体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架构关键是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高层决策机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机制等,将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纳入领导问责范围。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网络舆论引导

二、健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日常引导协调机制的总体思路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日常引导协调机制是指高校党政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以坚持整体利益,消解部门利益为指导原则,着力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达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基于这样的目标,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日常引导协调机制的总体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协调行动的共识和理念

共识是行动的先导,缺少对问题重要性认识的个体,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问题出现在多个机构围绕同一个或相近的目标而展开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共同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差异,由此导致认识层面的差距。因此,在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过程中,共识问题尤为重要,必须从多个途径培育高校部门协调行动的共识和理念,通过共同学习和日常工作的训练、配合以及行政文化的塑造,为高校的协调行动创设一个共同的认知基础。

(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架构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架构,夯实高校日常网络舆论信息汇集、共享的基础,有效地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协调机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设置专门机构或牵头机构是协调的基础之一,目前一些高校设有网络文化建设领导组织机构,但无专职工作人员,无专项经费保障,都是校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兼任。这样的体系架构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架构关键是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高层决策机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机制等,将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纳入领导问责范围。同时,树立“协调责任方即为协调权威方”理念,赋予牵头部门一定权力,确保牵头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促进任务的落实。(www.daowen.com)

(三)明晰职责和理顺协作流程

按照西方管理组织结构“虚实结合”的经验,科学界定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切实解决职能中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制定职责分工协调办法是探索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各有重点、相互配合、互为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需要。高校相关部门按照共同制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执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在制度层面,对部门常态合作的特定事项以制度形式明确。保证来自于参与部门在日常体系中角色和关系的清晰化,即部门职责的重新整合和协作流程的制度化。对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的职责、完成任务期限、相互配合程序、信息共享程序、责任追究程序等进行明确,确保协调事项的落实。

(四)创新部门协调手段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瞬息变化,时间甚为宝贵,针对流程性工作的跨部门协调易于断线的问题,在协调方式上需创新方法和手段,做好相互的衔接,避免合作上的脱节或管理上的真空。创新部门协调手段的核心词是“整合”和“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整合”贯穿了舆论引导体系、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全过程。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是部门合作的典型表现,信息协调是部门协作的重要方式。有效地打破信息资源“部门割据”与“条块分割”的局面,是创新部门协调手段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