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消极问题与解决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消极问题与解决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体中高校教师与高校学生关系的理顺问题高校教师与高校学生的关系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中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教师的主体控制地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他们做好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消极问题与解决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消极问题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体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业务素质的提升问题

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同时也使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环境。要想真正做好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使网络成为高校师生的工具,共同体现对高校学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重点就在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体即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教师在网络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号召能力、创新能力都需要在短期内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体中高校教师与高校学生关系的理顺问题

高校教师与高校学生的关系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中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赫尔巴特在他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三中心”理论中重点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教师讲课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而进一步导致与之相适应和对应的行动。他也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处于被动的状态。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中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关系,它片面地将教育活动简单的当做主体对客体进行改造的活动,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强大的主体性特征。(www.daowen.com)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高校校园中的迅速流行,正确的、积极的、错误的、消极的各类社会时事信息在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和辐射面呈几何式快速发展,也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生的辐射面很广的信息传递平台和媒介,即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中,教育者即高校教师并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垄断者”,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平等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丰富的信息资源、知晓社会发展的时事热点,这也广泛地扩展了教育对象即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者即高校教师丧失了获得和处理最新信息的优先权和控制权。相反,高校学生反而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搜索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类网络资源及信息,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交互平台上就某一时事热点或者突发事件进行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在这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平等自主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等都在持续提升。高校学生一改往常被改造、被控制的被动局面,他们将与高校教师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全新的主体间的关系。这一变化对高校教师的主体控制地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他们做好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目前来看,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快速适应这一新变化,他们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高校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效果不明显、高校师生关系欠融洽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巩固问题

随着当今网络领域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及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巩固成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急需关注的部分。具体而言就是第一,思想素质需要与时俱进。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信念在各种网络思潮的背景下并不坚定,甚至缺乏必要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第二,政治甄别能力急需强化。目前网上到处充斥着部分西方反对势力试图对我国进行“分化”、“和平演变”的虚假信息,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警惕性即政治敏锐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甄别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较高的政治觉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