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示引导网络舆论的时代背景

揭示引导网络舆论的时代背景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网络舆论行为基本上能够与高校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和谐健康的网络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揭示引导网络舆论的时代背景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时代背景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64亿,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网民占到10.9%,微博用户达到3.31亿,社交网站用户达到2.88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人类新闻传播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正以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和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与问题。就高校而言,在开放的网络中,任何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和发布者。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活跃和突出,网络正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上各类信息混杂,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容易使他们产生思想混乱。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网络作为渗透颠覆、煽动破坏的重要舆论工具,他们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散布各种有害言论,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2]

据中国信息部有关数据显示,国内高校师生中近75%为网民,网络成为广大师生获取各种资讯、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故网络舆论对高校的舆论宣传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政治局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要形成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主流网络舆论氛围、拥有和控制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绝对主导权、强化建设高校校园网络舆论阵地以及认真提高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水平。[3]

互联网作为高校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载体,同时也是具有海量信息的数据资源库,在线互动、发布和获取信息是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的动机。高校学生处在思维跳跃、情感丰富的年龄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和把握也在一步一步地形成、发展、深入、定型,该发展阶段也必然需要高校学生要有分辨、判断、思考直到作出判断进行选择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需要有合适的交流、表达的机会和平台。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网络世界里面,对与错、宣泄或者安慰、主流或者另类等都可以被容纳,所有的高校网络舆论主体都有存在的道理、表达的媒介以及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机会。因此,网络舆论行为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的选择。就目前而言,高校校园的网络空间主流都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主要涉及社会突发事件、社会热点话题、校园热点时事、校园热点人物、校园改革政策、后勤集团服务质量等,而且参与校园网络舆论的高校学生多以理性表达为主,大部分高校学生能够尊重事实,肯定有理有据的行为和思想。不同于其他现实社会中的舆论参与的主体,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大多数的高校学生不会将偏激、情绪化的言论或者态度在网络平台上表达,理性思维会促使绝大部分高校学生能够使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并且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高校学生普遍在遵守互联网的相关规定并服从管理的前提下参与网络舆论,他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会考虑他人的切身感受,并且能承担相应的责任。高校网络舆论行为基本上能够与高校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及心理特征相吻合。

高校网络舆论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是他们发表意见、阐明态度的重要平台。和谐健康的网络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可否认,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仍然能够保持理性的态度,但是仍然存在少部分高校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盲目从众,却不想追究或者没有办法追究其面对的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目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影响校园网络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类:网络舆论主体的诉求得不到释放、高校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制不健全。高校学生普遍认为与其说互联网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如说是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平台。高校学生认同政府和社会对网络舆论采取的引导措施,但是目前的效果远未达到他们的预期。由此可见,如何把握目前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如何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认识到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成绩、及时发现高校网络舆论出现的各种问题已成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部分情绪容易激动的高校学生在面对网络舆论时有时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在互联网信息平台发布破坏和谐的不良言论,或是虚假信息,或是谩骂讽刺,这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络舆论的和谐发展环境。暴力、色情、迷信等其他有害网络信息的泛滥将会使部分缺乏判断能力及自制力的高校学生变成他们的信息传播工具,若不及时进行监控,对此类高校学生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将给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积极的、正确的社会舆论能够激扬正气、增强合力、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反过来讲,消极的、错误的社会舆论则能够混淆是非、扰乱视听,更有甚者,它还可能成为社会中某些偏激或错误的态度、情绪的助推剂。新的媒体在伴随着传统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在蓬勃快速地发展。当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的同时,另外一种消极的负面的引导可能会抵消正面引导的实际作用。正是这些原因,使得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对高校学生行为和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高校在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领域目前尚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是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本身特点造成的,高校校园网络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学校相关方面缺乏必要的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工作不充分,这将直接造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处于困境、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有一部分高校管理者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资金、人员、技术上缺乏必要的足够的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