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洪灾保险需求的供需分析

洪灾保险需求的供需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章中国洪灾保险的需求分析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其中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约占超过50%。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洪灾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本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分析洪灾风险区的消费者对于洪灾保险的需求。

洪灾保险需求的供需分析

第3章 中国洪灾保险的需求分析

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其中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约占超过50%。2004年的台风“云娜”,袭击浙江省13小时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128]。2007年7月10日,安徽淮河全线超警戒水位,千里淮河第一闸的淮河王家坝闸在12时28分12年来第15次开闸放水。这次开闸行洪,换来了京九大动脉的畅通和中下游城市的安全,但这次蓄洪造成181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内涝造成的农业损失更是超过了3个亿[130]。2007年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21日,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1.45亿亩,受灾人口1.39亿人,因灾死亡1098人,失踪192人,倒塌房屋88.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59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130亿元[127]。2007年发生在淮河的大水共造成沿淮三省82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省嘉陵江流域渠江支流相继发生超保证水位的大洪水,渠江干流渠县至广安段发生20年至30年一遇的大洪水。暴雨洪水共造成全省11个市(州)、58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2万间,死亡23人,失踪1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129]。与这个损失规模相比,即便按照国家最高标准的补偿承诺能顺利兑现,农民所能得到的补偿仍然是杯水车薪。由于没有保险来“转嫁”风险,目前几乎所有农作物的损失都沉甸甸地压在农民的肩上。与城里人可以购买多种保险来降低可能遭遇的风险不同,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农民却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险体系。在一场场天灾面前,他们除了自己的双手和社会、政府的救济,就没有别的指望。缺少了保险的缓冲作用,灾民不得不直面惨重的经济损失,政府也不得不拨放大量救灾款项。面对从天而降的洪涝灾害,农民自身无力独自承担洪灾风险,政府财力又很有限。因此,在洪灾面前,最有可能成为农民强力保障的就是洪灾保险。

保险需求一般可分为保险自然需求、保险潜在需求和保险现实需求。同样,洪灾保险需求也可以分为洪灾保险自然需求、洪灾保险潜在需求和洪灾保险现实需求。所谓洪灾保险自然需求是基于风险和客观存在而产生的对洪灾保障的本能需求,人们对于洪灾保险这种特殊商品的需求是源于对安全、稳定的需要。洪灾保险现实需求是指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表现为人们既有消费的欲望,又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洪灾保险潜在需求是指消费者没有明确意识的欲望,或者是朦胧的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显示出来的需求。一般来讲,洪灾保险自然需求、洪灾险潜在需求及洪灾保险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为:自然需求大于潜在需求大于现实需求。

自然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差距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人们面临的可保风险是巨大的,所以洪灾保险自然需求也可视为是无限大的,但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有限,所以洪灾保险的潜在需求永远也赶不上自然需求。同样,洪灾保险的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潜在需求形成的不同原因,潜在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购买力不足的潜在需求。这种类型的潜在需求指市场上某种商品已现实存在,消费者有购买欲望但因购买力一时受到限制而不能实现,使得购买行为处于潜伏状态。(2)适销商品短缺型的潜在需求。这种类型的潜在需求指由于市场上现有商品并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处于待购状态,一旦有了适销商品,购买行为随之发生。(3)商品不熟悉型的潜在需求。这种类型的潜在需求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而使消费需求处于潜伏状态。(www.daowen.com)

同样,洪灾潜在需求也存在上述三情况,主要表现为:(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束缚了人们的购买力;(2)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或制定的保险费率等不合适,无法满足人们的洪灾保险需求;(3)人们的保险意识低下造成潜在的洪灾保险需求没有显示出来。

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换为市场的现实需求,是衡量某一个市场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评价某一市场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洪灾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投资最省、效益也最明显(杨东华,1994)[131]。国外经验表明,把洪灾保险和洪泛区管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洪泛区的发展。

本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分析洪灾风险区的消费者对于洪灾保险的需求。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