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洪灾保险研究:供需分析述评

国外洪灾保险研究:供需分析述评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后洪泛区一旦洪灾发生,投保人将会同时要求赔偿,当索赔额超过缴纳的保险费总和时,保险公司就面临破产风险,因此,几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洪灾风险[26]。

国外洪灾保险研究:供需分析述评

1.2.1 国外的研究述评

一、关于防洪措施对洪灾保险的影响:Krutilla(1966)研究了洪灾保险替代工程措施的可行性,认为美国在投入了上千万美元修建防洪工程后,洪灾损失仍在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措施诱导了虚假的安全感[24]。Loughlin(1971)论证了一个成本分配框架,表明如果洪泛区居民重视工程措施,保险费会相应地减少,这种减少与工程措施产生的效益成正比[27]。White(1975)等指出优先采取其他防洪措施,能减少洪灾期望损失和居民承担的风险成本,因而能保证合理的低保险费实施洪灾保险策略[30]

二、关于洪灾保险费率问题:Schaake(1967)等利用决策框架来推导最优保险策略,建立了搜索全国洪灾保险计划最优策略的模拟模型,推导出最优保险费率、贴现系数和开业资金额[25]。Lind(1967)研究认为当洪灾保险费与期望洪灾损失的差额小于居民承担的风险成本(用洪灾损失的方差度量)时,洪灾保险将创造效益。并提出实施洪灾保险的困难在于:大多数保险计划都是在假定每个投保人遭受的损失是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所有投保人不会同时遭受损失,因而不会同时索赔。然后洪泛区一旦洪灾发生,投保人将会同时要求赔偿,当索赔额超过缴纳的保险费总和时,保险公司就面临破产风险,因此,几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洪灾风险[26]。James(1971)等认为洪灾保险费应足够高以抑制洪泛区的经济发展,洪灾保险失效是推行强制性洪灾保险存在的困难及政府不情愿从事保险计划所致[28]。Tai(1987)用期望概率分析法,检测了传统的洪灾频率分析方法,得出了洪灾保险偏差程度,认为这种统计偏差歪曲了洪灾保险费率的评估。他建立了一个多状态保险费模型,通过最大化个人财产的期望效用函数来获得最优保险费[34]

三、对美国洪灾保险的研究:Kunreuther(1976)的研究指出在美国实施非强制性的洪灾保险计划是不成功的,尽管有联邦政府90%的津贴,因为公众没有意识到洪灾损失及发生概率、保险业务的有效性及实施条件。建议应从保险公司加强灾害意识宣传、联邦政府修正有关巨灾援助立法等方面入手推行洪灾保险,首次提出通过修改巨灾救助等方面入手采纳洪灾保险,是对于开展蓄滞洪区洪灾保险的雏形[31]。为中国改变以往的洪灾分洪补偿制度,转为实施洪灾保险提供了理论依据。Raymond J.Burby(2001)在总结美国洪灾保险和洪泛区管理经验中提出,目前美国的洪灾保险政策在减轻洪灾损失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洪灾保险与资本市场结合不够的问题,指出政府可以在洪灾保险与资本市场结合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39]。R.D.Blanchard-Boehm(2001)在分析1997年美国洪灾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强制性洪灾保险的重要意义[37]

四、关于洪灾保险制度:Roberts(1982)等指出人们对灾害保险社会行为的认识是基于对财产的认识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如果人们的生活主要依赖可动产,相当多的人会接受“公平保险”,即大家参加保险的险种。他以实例证实只要是强制性购买的保险,保险金的发放可靠,社会就会接受这种保险。研究确实可行的防洪保险制度有助于非工程性防洪政策的实施,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个人选择的减灾方式构架,包含个人对其财富、服务等方面,甚至包含灾害性伤亡和重建不同保险和赔偿方式的选择[33]。David R.God-schalk、Richard Norton、CraigRichardson和David Salvesen(1999)等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洪灾保险对于分散沿海巨灾风险区的风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5]。Browne(2000)等认为:为了减少或弥补洪灾带来的家庭财产的损失,其中最方便的途径莫过于参加洪灾保险[36]。Dan Shrubsole(2001)在分析1997年红河洪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洪灾保险中投保人对保险的认识态度,对于减轻洪灾损失具有非常大的意义[38]。(www.daowen.com)

Colin Green和Edmund Penning-Rowsell等人(2004)对政府在洪灾保险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分析[41]。Krutilla[1966]和Brown(1972)进一步提出了支持洪灾保险的论点:当洪灾发生时,为帮助受灾群众,社区捐款捐物的救济活动虽是一种慈善行为,但同时也是传播洪灾风险的一种方法,这种风险的传播是不公平的,因为它让未受灾的群众也承担风险成本,而洪灾保险修正了这种不公平性,是洪泛区居民承担自己的风险成本。为了减少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提出了强制性全国洪灾保险的观点,倡议保险公司在政府的援助下承保区域的特定洪灾损失[24,29]

五、洪灾保险理论:Mill等(2002)通过分析洪灾损失以及洪水风险管理方法,提出了洪灾保险理念。Loughlin(1970,1971)论述了平均分担洪水管理费用容易引起效率低下和不公正现象,不利于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并提出了实施洪灾保险分担洪水风险管理的理论,建立了洪灾保险费用计算模型,并论证了一个成本分配框架,它表明如果洪泛区居民重视工程措施,保险费会相应减少,这种削减与工程措施产生的效益成正比。Wolfgang(2005)的分析认为,遭遇到洪水、洪泛区内存有财物以及防御能力存在薄弱环节的三方面原因导致洪水风险,并提出了洪水风险管理中实施洪灾保险的观点。Sanders(2005)等分析了实施洪灾保险所需要的洪水风险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所采用的IFSAR等技术和方法。Lind(1967)分析了洪灾保险计划最优策略的模拟模型。其结果显示了最优的保险费率和贴现系数。Karlinger(1980)等提出了洪灾保险模拟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居民参加洪水灾险的意愿以及洪灾保险投保者对洪水风险的反应程度。Attanasi(1980)等通过对购买洪灾保险相关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居民购买洪灾保险的理论模型。

六、洪灾保险体系:Campbell等(1990)阐述了美国联邦政府为减轻洪泛区内居民对洪水风险的恐惧推出了强制性洪灾保险计划,分析了洪灾保险计划的演变过程和不断修改完善的经过[237]。Davi-son(1976,1979,1993,1999,2001)分析了美国实施洪灾保险经过、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经验,并对实施效果作了总结[238,239,240,241,242,243]。Lave等(1991)分析了美国洪灾保险的开展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洪灾保险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的建议[244]。Treby FJma.J等(2006)介绍了20世纪后期在英国对不断修建工程进行防洪减灾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出现了不同看法,从而提出实施洪灾保险的洪水风险管理理论[2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