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 整合产业集聚区,促进功能的转变,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集聚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开发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形成了以国家开发区为主导,地方开发区为支撑,各类产业园区共同发展,产业分工明显的产业集聚区体系。由于产业集聚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带动了各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区传统的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构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实现其良性发展就成为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与其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的,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经历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拓展、由政策推动向产业推动和技术推动拓展的发展过程。在建立初期,由于缺乏产业的支撑和自主创新能力尚未形成,功能单一,产业集聚区主要承担着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开放的窗口的功能,其发展对包括税收、贷款、产业准入等优惠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伴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逐渐形成了七大功能,即: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二是向传统产业转移高新技术成果的技术辐射源;三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四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五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六是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学校;七是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城区。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其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的时期,产业集聚区传统的政策推动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和优化功能,强化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从政策推动向产业和技术推动的转变成为目前开发区的主要任务。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技术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高新区总体上已经完成了发展的准备阶段,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即产业发展要跨上新台阶,企业环境要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在这一突破性的历史时期,我国产业集聚区功能的提高已经无法单单依靠引进外来技术进行标准化产品生产,需要建立起一个园区各参与主体(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有效互动的创新网络环境,实现由注入式(不断吸收引进外资,依靠大量投资,实现外延扩张)向自协调(结构合理,内涵式)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必须转变。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湖北产业集聚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国家级、省市级开发区为主导、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分布体系,但在产业集聚区体系建设和功能分工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产业集聚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产业集聚区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式发展,各个产业集聚区必须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恶性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解决产业结构雷同、经济功能相似、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通过整合分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力量、共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区域特色,发挥产业集聚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区体系。
第二,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产业集聚区在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市场情况,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排斥传统产业。但是,产业集聚区发展传统产业,也必须坚持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的发展方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新的传统产业。
第三,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产业集聚区现有或新引进的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引入区内,实现技术研发的本土化,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抓住我国入世后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向我国开放技术市场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深入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三是积极引导区内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逐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与研究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四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提高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五是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要建立高新技术孵化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www.daowen.com)
第四,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产业集聚区现有新引进的企业,都要积极引导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机构。推动企业产权明晰化、多元化、证券化、社会化,为企业实行科学管理、推动资本营运和企业上市创造条件,进而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机制。
【注释】
(1)汤尚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8,(5):118~121
(2)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4):61~66
(3)汤尚颖.基于流域综合管理视角的中部地区和谐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7):45~49
(4)汤尚颖.区域融合与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33~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